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消费社会中艺术与时尚的对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世纪70年代,“消费”作为一个议题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经典文化批判语境中出现以来,引发了广泛的关于生产异化、拜物崇拜,以及符号价值的讨论。①法国当代社会学家让・波德里亚在马克思主义对商品和物研究的基础上,进而发展出了一套消费社会观――从物的消费进入到符号消费领域,并建立了以符号消费为主导的符号政治经济学体系。而时尚消费作为消费社会中的重要现象,具有消费文化的典型特征:它由社会的编码系统组成,通过大众媒介制造而成,体现着消费者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在本质上即是消费符号。②时尚代表着当时的风尚,反映时下大众效仿或推崇的一种生活状态或样式,代表着一定的社会价值标准。
  当进入到消费时代,进一步完善艺术与通俗的可变互置关系,使消费文化中的艺术与通俗真正达到共和的状态,成为当代艺术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历史契机下,波普主义艺术家,借着通俗文化中的强势,代表时尚行业发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最终完成了使命。波普艺术最终使当时的消费文化趋向了视觉化,使消费文化与艺术的结合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特征,通过艺术表现并利用技术的支援来体现消费文明的内在特征,以此引导人们去重新发现形象的意义,形成了“技术时代的艺术”。而作为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支,新波普主义是在20世纪50年代波普艺术的基础上,延续转化出新生代艺术形式,迎合了时代特点,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出当代产品社会和消费文化对短暂的物质消费和感官享乐的追求。新波普具有经典波普的特征:连接高雅与通俗、精英与大众,并与消费文化紧密相连;它渴望在对各种文化碎片的短简残篇的连接中创造出杰作与奇迹。同时,新波普艺术家成长于动漫、电视、电影、广告、摄影等图像与影像环境中,是媒体运用最自由和复杂的时期。于是,这种人生经历使他们比老一代波普艺术家面临更多虚幻、拼凑的蒙太奇影像,虚无、随心所欲、游戏人生的艺术形式成为新波普的一种态度。③
  新波普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村上隆的作品融合了东方传统与西方文明、高雅艺术与通俗文化之间的对立元素,同时还保留了娱乐性和观赏性,是一种结合了日本当代流行卡通艺术、传统日本绘画风格与西方现代艺术成果及流行文化符号的产物。村上隆将动漫文化从通俗文化中提取出来,将其纯艺术化后,再将其反馈给大众,以此来建立与世界对话的可能性,这些都是他得以源源不断和世界顶级时尚大牌联手合作的驱动力及商业构想来源。通过这样的跨界合作,村上隆的艺术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肯定及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笔者通过以下方面,探讨村上隆如何自如地游走在艺术与时尚之间,由此开启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动漫与时装精品、西方与东方之间沟通的桥梁,从而开创更具包容力的现代美学概念。
  
  一、造型语言的提取
   作为日本当代艺术标志性的人物,村上隆的成长伴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接受过十多年日本传统艺术的教育,也吸收对战后日本影响巨大的西方文明。村上隆试图以日本与欧美文化间的交融去创造出最具力度和深度的创作。通过将日本传统艺术中的元素或者符号进行抽离,并将其与新的卡通形象组合,使作品本身完全融入到新波普的造型艺术当中,通过生成语境的置换,继而成为与商业价值平起平坐的符号,深入到社会文化中。④同时,他还试图将日本传统绘画元素在新的情境下重新建构,如村上隆与LV合作的包包设计中所运用到的《Mr.DOB》,就是将米老鼠的耳朵、小熊维尼的脚丫子植入类似日本经典卡通人物阿童木的形象中,村上隆将其视为自己的化身,并上升成为独特的视觉符号。如此精准的表达,正是来自于村上隆对日本所包含的“次文化”的深刻解读,以及对西方文明的理性把握。
  
  二、情感面的传达
  身处经济腾飞的日本,村上隆敏锐地看到当代高度发达的消费文化与日本人与日俱增的危机感和孤独感现象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矛盾社会中,现代消费社会独有了虚无感、疏离感和宿命感。他的作品用充满趣味、幽默和隐喻的情境,诠释了非物质社会下人们生活状态的表达、压抑生活中所爆发出的呐喊,以及对垄断的社会形态造成的支离破碎的心态的描绘。村上隆与LV合作的“Eye Love Monogram”系列中的眼睛图案俏皮神秘,表现了多视角、无中心的情感欲望;图案中亮丽的颜色和微笑的表情似乎在传递着某种思想与意念。这些图像符号都被村上隆加以时代的情感注入到跨界合作的商品中,以求得更大范围的情感共鸣。村上隆对消费社会21世纪人类情感诉求的准确把握,加以丰富的视觉效果和真实的情感互动一并释放到当下的流行文化中,成功地跨越了地域和文化的边界。
  
  三、诠释手段的扩充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世界,由于电视的出现而发生巨大变化,社会文化裂变为高等文化和通俗文化,而通俗文化由大众媒介所传播和倡导,并在整个社会中具有最广泛和强大的影响。媒介为人们提供了精心构造的世界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景象,使每个人都亲身参与,并在无意间卷入到媒介售卖的商品的机械主义当中。⑤艺术家自由创造的形象、设计的形象,即出现在大众媒介中的图像与艺术家化身的独特视觉符号具有了同等地位。媒介还使大众对艺术的接受提高了速度――也就意味着艺术已经被大众媒介转化为即时文化消费品。正因为媒介、影像的介入,引用大众叙事文本的波普艺术得以逐渐呈现出新的形态和样式,由此获得艺术形式的多样性,丰富了波普艺术的内涵。
  
  四、内涵的外延扩展
  当一种风格和理念进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之后,即以一种社会文化的概念表达渗透进周边各个领域,并与发生关系的领域内部各关系进行重新整合,使之呈现出新的形态和样式。⑥如将动漫元素从“次文化”族群中提升到当代艺术领域的范畴,并将当代艺术产品作为消费对象,充实其文化消费品的“艺术”内涵,实现高附加值,演绎出动漫元素在当代艺术层面的新变。村上隆与LV的合作,成为了艺术与设计的又一次碰撞,通过碰撞完成了不同领域的重叠与融合,导致对新文化价值判断的思考。在这样的交叉互动中,艺术与时尚设计都各自延展出新的内涵与外延。
  总之,在涉及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的消费社会中,时尚消费作为其重要现象,拥有着消费文化最典型的特征。以村上隆为代表的新波普艺术,通过综合多种文化元素反映当代人们的情感诉求,借由当今强大的媒介力量,为创造新的艺术类型、时尚领域内涵外延的扩展,都提供了新的动力,进一步完善了艺术与时尚的可变互置关系,足以让我们重新界定当代美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艺术与时尚的对接中,发生碰撞的不同领域的重新整合,可以引发人们进一步的思考。
  
  注释:
  
  ①邹广文,王纵横.全球化时代的消费文化[J].装饰,2008(9).
  ②李林琳.消费文化与时尚消费――从让・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说起[J].装饰,2008(9).
  ③陈磊.日本动漫文化与当代新波普艺术[J].装饰,2007.4.
  ④章丹音.“超平面”:世纪末的日本新波普艺术[J].艺术研究,2007(4).
  ⑤王红媛.波普艺术与大众传媒的关系[J].美术观察,1999(9).
  ⑥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M].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郑云系北京林业大学设计艺术学 2009级研究生
  李昌菊系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设计艺术学副教授
  周春华系北京林业大学设计艺术学2010级研究生
  (责任编辑:贺秀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06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