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历史文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德康

  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校本课程开发越来越被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所关注。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过对“历史文化探究”――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我们受益匪浅。
  
  一、开发目的
  
  1.适应高考,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近几年,无论是全国历史高考试题,还是本省高考历史试题,都十分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察。试题坚持能力立意,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考生的学科素养和发展潜力;试题体现开放性与探究性,考查考生参与社会实际生活能力,以及在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高考考试内容选择、试题形式设计和答题要求确定上,既体现学科特点,又反映时代特征,关注社会热点、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关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试题提供了大量课外材料,有的是匪夷所思,有的是天马行空。学生平时温书迎考中,若只是抱着课本,埋头苦读,死记硬背,是适应不了这些新变化。
  2.培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开设“历史文化探究”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从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与时俱进,积极参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可见,开设历史校本课程,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大势所趋。
  
  二、校本案例:《福州三坊七巷》
  
  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目的,“历史文化探究”初选十个课题作为校本课程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十二生肖与干支纪年》、《旗袍与中山装》、《北洋水师的覆灭》、《红军长征的故事》、《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界冲突》、《美国对中国的包围》、《我们共同家园――福鼎》等,现以《福州三坊七巷》课题为例,谈谈校本课程的开发。
  
  1.课程目标:
  (1)了解福州三坊七巷的历史概况、坊巷名人,认识近代以来福建爱国志士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通过探究林觉民《与妻书》,通过为“福卅l三坊七巷”写一篇导游词,了解福州三坊七巷的过去和现在;(3)通过学习坊巷名人的爱国事迹,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2.课时安排:一课时
  
  3.课程内容:
  (1)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形成于闽王王审知时代。在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我国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福州市“三坊七巷”,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
  (2)坊巷名人
  近代以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等等,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关节点。从三坊七巷中走出的人物都在这些事件中扮演了时代的推手角色。如:“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近代陆军之父”曾宗彦,人称“世纪老人”的冰心,“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五四”运动引发者林长民,“一二・九”运动组织者陈矩孙,“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
   (3)琳觉民《与妻书》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一封《与妻书》,海峡两岸不约而同地都将它收入中学课本。
  
  3.问题探究:
  (1)林觉民在《与妻书》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对林觉民的行为有何看法?
  (2)请你为“福州三坊七巷”写一篇导游词(不超过200字)。(提示:注意时间、地点、特点)
  
  三、实践反思
  
  1.更新课程理念,消除升学担心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目前,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程理念有待于更新和提高,对开发历史校本课程热情不高,担心影响考试成绩;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浓厚的教研氛围,教师间协作精神不够:学校方面也重视不够,如没有提供必要课时等等。因此,学校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加强对校本课程培训,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理念,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给教师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教育资源。为教师尽快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做好条件上的支持和准备。
  
  2.校本课程要坚持“五个原则”
  一是基础性原则,要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二是发展性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并兼顾到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有利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三是现实性原则,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校本课程,要充分考虑本校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同时,也要做到有利于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成绩;四是针对性原则,要认真分析与《历史课程标准》相关的教学资源,寻求最有助于实现《历史课程标准》的教学资源:一般说来,每一个课题对于特定的教学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五是主体性原则,教师要充分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55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