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管理学法则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国锋
据《南方日报》报道,当前不少班主任感到压力大,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危机”,有的教师甚至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不再当班主任。”
初当班主任也有这样的体会:苦、累、难、烦。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经验的积累,理论水平的提升,我逐渐认识到,苦、累、难、烦固然与班主任工作本身特点有关,但也与不少班主任的工作思想、方法和艺术有直接关系。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泰罗说,做任何事情都能找到最好的方法。班主任工作也不例外,班主任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总结自己,提升自己,解放自己,用智慧做一个轻松、快乐的班主任。
我尝试着把一些管理学法则运用到班级日常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目标法则
有句名言说: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去采集木头,也不要给他们分配任何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这就是目标的力量。目标法则要求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要善于确立明晰的目标,并按照目标的要求坚持不懈努力,就能取得难以想象的成功。
班级的奋斗目标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班主任应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再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目标,让他们在目标的驱动下努力前进。
得益于日本著名马拉松选手山田本一两度夺得世界冠军的启示,我们生活中并不是没有目标,而是由于路途遥远,总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往往在中途就疲惫地放弃了。因此我把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逐步实现之。
1999年我任教一个实验班,记得班级建立之初我和同学们共同制定的班级目标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班级的近期目标是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打造优秀班集体;中期目标是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每位学生都有更高的发展平台;长期目标是每位同学都成为高素质的优秀的社会精英。很明显,如果我班的目标仅仅是长期的宏伟目标,在学生看来这个目标距离他们太遥远,在实现的过程中脚步就会逐渐慢下来,他们也就渐渐失去了勇气,最终的结果是放弃。
事实证明,那一届是我任教最成功的班级之一。班风正,学风浓,被评为省优秀班集体,高考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如今他们中的许多人已在自己岗位上崭露头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每逢节假日,他们还打电话告诉我,班级虽然解散了,但是班级目标一直保留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成为激励着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的持久力量。还是美国19世纪哲学家、诗人爱默生说得好: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二、鱼缸法则
实验表明,金鱼在鱼缸里长了很长时间没有变化,但是放到喷泉里,短时间竟长大了几倍!原因可能很多,但无论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喷泉要比鱼缸大得多!鱼缸法则启示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除掉多余的担心,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类东西,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各种各样的经历。家长和老师不要过于强求孩子不愿做的事情。强制性的教育方式带来的只有孩子的逆反心理。
学生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学生,得到信任和尊重的学生会因此更加尊重我们、爱戴我们。
刚做班主任的时候,我总是对学生不放心,整天盯着学生。后来学生给我提意见:老师,您为什么总是不相信我们呢?难道您不感觉到累吗?我听了感到十分惭愧,其实我何尝不感到疲惫!正如卢梭在《爱弥尔》中描述的那种情形:“他们只是勉勉强强地相处在一起,学生把老师看作是他在儿童时期遇到的灾难,而老师则把学生看作一个沉重的负担,巴不得把它卸掉;他们都同样盼望彼此摆脱的时刻早日到来……”
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决不能把学生当作无知的“牛羊”,用一根绳子把他们拴得紧紧的,使他们失去成长的自由;而要把他们的“缰绳”解开,让他们自由地驰骋,在驰骋中增长知识,在驰骋中增长才干,在驰骋中锻炼胆魄。
三、二八法则
企业管理上有条法则:一个公司80%的财富是由20%的人创造的,这就是“二八法则”。企业主要抓好20%的骨干力量的管理,再以20%的少数带动80%的多数员工,以提高企业效率。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讲,二八法则实际侧重的是“榜样的力量”;其实,在班级管理中又何尝不是如此?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建设一支有热情有能力有威信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发展至关重要。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干部决定的。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可以说他们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有些班主任事无巨细都要去亲力亲为,越俎代庖,反而“强将手下出弱兵”,不利于学生独立成长。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解放了班主任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优秀的班级干部队伍不是“天生的”,需要班主任细心观察和耐心培养。2003届高中班的小超同学能力较强,在班级管理中大刀阔斧,善于创新,做事雷厉风行。但是平时工作过于严厉,与同学关系不够融洽,他自己很是苦恼,最后向我递交了辞职报告。为此我专门对他进行耐心指导,帮他分析原因,使他改变了工作方法,班级内部“干群”关系变得融洽了,班级的凝聚力大大增强。
有了学生的自主管理,我变成了学生的助手。
四、马蝇法则
马群为何总是给人以充满活力的感觉呢?因为马蝇对它的叮咬时刻都不放松。从某种角度讲,班级类似于马群,而那些个性鲜明、桀骜不驯,同时又有一定能力、充满质疑和挑战精神的学生,就是班级中的“马蝇”。在班级中,他们往往被称为“问题生”、“刺头”,甚至被一些班主任列到“黑名单”上,因为他们难于管理。其实如果班主任善于鞭策和管理这些所谓的“刺头”,常常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某学期我接手的一个高中班是学校公认的问题班,班风不正,学风不浓,尤其班里的小康是典型的“刺头”,由于经常违反校纪校规而闻名全校。他留着长长的黄发,平时喜欢穿奇装异服,但是他多才多艺人缘也很好,在班级颇具影响力和号召力。学校举办艺术节,每班要推选一名同学去参加学校歌唱比赛,同学们一致推荐小康。我问小康:愿不愿意为班级争光?小康很高兴地说:愿意,愿意!接下来几天,小康忙得不亦乐乎。临近比赛的前一天我找到小康,亲切而细心地询问了比赛准备情况。小康受宠若惊,没想到老师会这样看重他,激动地拍着胸脯说:老师,您放心!我竖起大拇指:好样的!乘机指着小康的“秀发”和衣服说:这样恐怕不行啊,你看……小康立即说:老师,下午我就去理发。艺术节那天,小康一身整洁的衣服,精神的短发,绅士般站在台上,台下掌声雷动。同学们都惊叹:这是小康吗?!小康的演唱取得了巨大成功!
进入班里,我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新学期要有新面貌,我们都应该像小康同学这样从“头”做起!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此后,在小康的带动下,班里许多男生都像小康一样留着精神的短发,班级纪律也有很大改观。
其实像小康这样的“马蝇”,每个班级都会有。只要班主任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鼓励和鞭策,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刺猬法则
“刺猬效应”来源于西方的一则寓言,说的是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要相依取暖,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后来它们调整了姿势,相互之间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不但互相之间能够取暖,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对方。在处理人际关系包括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刺猬法则”。
亲密无间,被不少人视为人际交往的最佳关系。其实这种零距离的交往,往往会潜伏着一些危机。记得刚做班主任的时候,由于和学生的年龄比较近,我和学生们“打成了一片”。经常带着学生一起春游、爬山、打球等,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子王”。一些男生甚至和我“称兄道弟”。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看班主任太随和了,于是小错不断,大错常犯,班级纪律一塌糊涂,班级在学校各项考核中总是倒数,我知道我的第一次班主任工作失败了。
后来我吸取了教训,只要接手新的班级,在学生面前我总是不苟言笑,脸板得紧紧的,动辄就教训学生,班级似乎很不错,每次学校的优胜班级总有我们。我觉得自己俨然变成了一名“成功的班主任”。一次作文课上,我布置学生写一篇以“老师的微笑”为题的作文。有几个胆子大的学生在下面嘀咕:老师从不笑,让我们怎么写啊!我这才意识到:我和学生的距离有多远!
两次失败的经验告诉我,教师既要对学生体贴入微,更要严格要求,两者不可偏废。老师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法国总统戴高乐是一个运用刺猬效应的成功典范,他有一个座右铭:“保持一定的距离”!师生间保持适当的距离,不等于老师不爱学生,也不等于学生不喜欢老师,关键是要把握好“度”。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善于把握师生之间的恰当距离,这样师生关系才能更和谐,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班级的进步。
教育是放飞心灵的艺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只要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中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善于总结,不断借鉴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就一定能够把班主任工作做好,让学生更健康,让班级更和谐,让自己更快乐。
(责任编辑杨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80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