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虚实结合话离别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魏福梅

  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一支奇葩,近几年来在高考中的地位越来越稳固。诗词赏析也就成为了语文教学的一大重难点。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发现,诗词的赏析主要考查点在于以下几方面:(1)知人论世:注重对作者及其情感的考查。(2)艺术手法:包括情景交融,渲染,烘托,动静结合等。在诸多的艺术手法中,学生容易忽略虚实结合的手法,本文就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为例,来看看如何把握虚实结合的手法。为今后的学习做一个浅层意义上的指导。
  纵观《雨霖铃》全词,虚实结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实景实情。实景实情是指对真实景物的描写中渗透着作者真实的感情。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烟波”则是指波面像被轻烟笼罩着,是愁人的景象;“暮霭”是傍晚的云气;“沉沉”是重重下压,极深邃的样子。在该句中,时间接近黄昏,景色模糊了,而别离的情绪也是暗淡的。在这种景色中,作者暗淡的情绪变得越发暗淡,因此对“烟波”“暮霭”“楚天”的实在景物,分别用“千里”“沉沉”“阔”来形容,使之越出极目远眺的范围之外,并统由“念去去”三字领起,给读者以景色之中充斥着茫无边际的离愁别恨之感,即表现出“留恋”之深,“催发”之急,“无语凝噎”之痛,又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篇的逐层推思,带出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千古名句来。
  第二,虚景实情。虚景实情是指对景物的想象描写中抒发词人的情感,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它的意思是今夜酒醒的时候,不见心爱的人,只对着岸上的杨柳,晓风轻拂,残月微明,这情景是多么令人难受。它之所以被誉为“古今俊语”(贺裳《邹水轩词筌》),固然在于它能抓住具有特征性的典型事物,以少胜多,寓情于景,逼真地刻画出离人落寞、孤寂的心理状态,达到情貌无遗;同时更在于这种设想的描写本身,反映了词人有着多次“相见时难别亦难”的痛苦经历,因而以既别之后醒来但见柳暗月残的怅然若失,就能反过来加重表现临别之际的“留恋”难舍。这里景是虚景,情是实情。词人运用了生动的艺术联想,既有依情揣拟的瞻望,又有意在不言中的回顾,充分写出了清秋离别的复杂内心。
  第三,虚景虚情。虚景虚情是指在对景物的想象描写中含蓄的隐含着作者的情感。“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良辰好景”是值得欣赏流连的,然而离开了心爱的人,这“良辰好景”不等于虚设吗?这里“良辰好景”是虚景,“干种风情”是虚情,词人以虚景,虚情收结全篇,写出“清秋节”之实景可以随时令之推移暂告消失,而“伤离别”之实景却是与日俱增,反跌得极为有力而看上去又极为自然。
  总之,词中这种独到的写景、写情是柳永在词的艺术表现上的伟大创举,正如诗人冯熙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所说:“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的确,正如古人所言“窥一斑而知全豹”,柳永词的这种手法是诗词中虚实结合的典范。能做到以上几点赏析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诗词教学实践中的话,无疑找到了赏析诗词的一把金钥匙。
  
  (责任编辑 刘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1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