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秀彬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现实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阅读要求的学生却并不多,更不要说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技巧,体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农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没有形成。学生课余时间,完成家庭作业就万事大吉了,很少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课余时间完全成了他们休闲娱乐的空闲,三五成群或游戏,或打闹。
  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农村小学生阅读已是勉强,做笔记更成为他们的负担,不愿意也不习惯做笔记,即使做笔记也只是摘抄一些词语、句子;更有部分学生过分自信,认为自己过目不忘,时间一长,却忘得一干二净。
  阅读方法不正确,目的不明确只读不思,思而不深,泛读现象严重。有时,虽然拿了一本好书,但是缺乏一种良好的阅读心理,猎奇心理较重,只凭兴趣,凡有生动的情节或新鲜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读读。
  课外书的选择重趣轻知由于他们年龄较小,阅历尚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笑话类书籍和搞笑漫画类书籍充溢着他们的课余生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阅读的质量。而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类、科普类、品德教育类等的书籍却很少有人问及。
  
  针对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
  
  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兴趣是获益的先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是这样做的。
  1)环境熏陶。首先,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较差,但善于模仿。所以,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语文课堂,声情并茂地范读,同时配以肢体语言,以此感染学生,让他们从听觉、视觉上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其次,创造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时时沐浴在“书香”之中,如沐春风。比如,经常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诵读、欣赏;组织学生捐书自办图书角;带领学生到学校图书室进行参观。从而激起他们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愿望。再次,树立榜样,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笔者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周恩来、鲁迅、叶圣陶、老舍、张海迪等名人的读书故事。同时,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充分利用这些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以教学促阅读。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课堂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进行课外延伸,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例如,在学习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后,让学生从《唐诗三百首》中找来李白的诗读一读,积累文学底蕴;在学习老舍先生的《猫》之后,向学生推荐老舍先生的《母鸡》《养花》等作品,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的文学风格;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前,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周恩来艰辛的革命历程和伟大的一生。
  3)信息反馈。学生的读书兴趣就像一棵刚刚出土的幼芽,教师要小心呵护,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和学生谈谈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甚至可以引导他们对书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也可以开展“故事会”之类的活动,让学生讲讲自己读到的故事;还可以进行书面交流活动,比如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以作文的形式向大家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书、一个故事等。这些做法,大大激发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课内训练,课外延伸,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能力呢?笔者认为主要还是在课内下功夫:一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在文中的重要或关键字句上圈、点、勾、画、批。二是在读的过程中,摘录佳词妙句,写读书笔记或作简要批注。三是运用工具书,除了自觉查阅字、词典外,还应学会查阅参考资料。同时要求学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只要坚持不懈,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内化,养成习惯并形成能力。
  方法指导,定向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过程其实就是思维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指导学生读书时常问“为什么”的习惯。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问自己“为什么”,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思考。定向训练就是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的训练。为了积累好词佳句,学习写作方法,可以精读;以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为搜集资料,可以跳读等。
  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课外阅读是一项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它是依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只有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地理解读物的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但是,小学生在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很大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阅读的质量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干预”,指导学生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读物,这样既能保护和尊重他们的阅读兴趣,又不信马由缰,放任自流,从而增强阅读的实效性。
  叶圣陶早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对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在当前农村小学的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在阅读理解上下了很大功夫,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必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刻不容缓。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北宿镇鑫星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1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