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机械类专业建设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已成为我国“五位一体”的高教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本文结合长沙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践,介绍了该专业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在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专业建设措施。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长沙理工大学;机械类专业;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72-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高等工程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规模已经达到世界最大,基本满足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工科专业在校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中工科专业设点数占本科专业点总数的三分之一,90%以上的本科高校设置了工科专业[1]。
  专业认证是针对高等教育机构,由专业性认证机构开设的职业性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为相关人才进入专门职业界从业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2]。在美国,认证关系到高等院校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经过可靠的认证机构所认证的专业才是被承认的专业。因此,通过认证专业培养的学生到社会上才能得到社会、用户、机构等的认可。美国工程和技术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3]成立于1932年,是美国在工程和技术专业领域最权威的认证机构。全美目前大概有550所大学的2700个相关专业通过其认证。
  1989年,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爱尔兰等国签署了《华盛顿协议》。该协议是国际上第一份相互承认的有关本科工程学历专业认证的协议。随后,日本、德国、新加坡、韩国、南非、马来西亚和中国台北等国家和地区陆续加入该协议[4]。《华盛顿协议》是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中最权威、体系较为完整、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协议”,是加入其他相关协议的基础性协议。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会同人事部、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学会)等有关部门开始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截至2012年底,已在机械类、化工类、电气信息类、计算机科技类、水利类等13个领域,认证了171个专业点[5]。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我国工程师注册制度的重要前提和组成部分,是国际工程教育学历互认和工程师互认的重要基础。
  2013年6月,我国正式加入了《华盛顿协议》,意味着我国获得认证专业的工程教育水准与国际工程教育水准具有实质等效性,这对于促进全球工程技术人员流动,增强《华盛顿协议》在全球的影响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必将对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和工程教育改革产生重大影响。
  二、长沙理工大学机械类专业认证背景
  机械类专业在我国较早开展了专业认证的试点工作[6]。但由于专业点数量众多,截至2012年底,全国1559个机械类专业点通过认证的仅有22个,比例不足2%,且大部分分布在“985”、“211”高校[5]。
  长沙理工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学校的骨干专业,其起源于1979年创办的“筑路工程机械”专业和1996年创办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00年,两个专业合并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工程机械和机电一体化两个方向。几十年来,已培养了近三千名主要在交通领域相关行业就业的毕业生,具有鲜明的交通行业特色。本专业依托行业优势,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形成了“立足交通和工程机械行业,传承‘铺路石’精神;夯实基础知识,突出机电一体化;强化工程实践与动手能力,培养面向基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特色。
  2012年11月,本专业向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提交了专业认证申请,2013年8月提交了专业认证自评报告,2013年10月接受了认证专家组的现场考察。本专业的办学特色、学生培养、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撑条件等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认可。与此同时,专家组针对本专业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偏少、与企业联系偏少和学生参与企业实习深度不够、教师工作量大和师资数量偏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加强等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因此,开展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机械类专业建设的研究,对于做好专业认证的整改工作,进一步提高本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
  三、改革措施
  针对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专家组提出的长沙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存在的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偏少、与企业联系偏少和学生参与企业实习深度不够、教师工作量大和师资数量偏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加强等问题,进行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问题的改革。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本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课程体系改革。针对本专业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偏少的问题,开展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深入研究机械类专业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整合课程体系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结构;重新编写教学大纲,选择或编写相关教材;增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使各类课程及实践环节的比例均满足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及机械类专业补充标准要求。
  2.校企合作机制改革。针对本专业与企业交流偏少、学生参与企业实习深度不够的问题,深入探讨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在原有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湖南路桥公司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足够数量和规模的实习基地和产学研互动基地;邀请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修订,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企业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解决部分教师直接由学校到学校所造成的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为教师创造一个科研环境,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学生创造一个接受现代工业技术训练的良好的工程环境。   3.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改革。针对本专业教师工作量大和师资数量偏少等问题,开展机械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制订教师队伍发展规划与计划,建立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基本合理,具有国际视野与工程研究背景的较高水平师资队伍;采用多种措施,引进、培养和稳定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为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吸收最新技术,除全职教师外,从国内知名名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学院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均承担了本科教学工作,如授课、实习指导、学术讲座、毕业设计指导等;制定措施鼓励专业教师到生产第一线,提高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
  4.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改革。针对本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开展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将《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列入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必选课程;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加强对学生创造欲望、创造性思维方法、创造意识、创造性技法、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坚持将创新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活动相结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拓宽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平台,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吸收学生参加科研,使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接受科研工作训练,掌握科技创新方法,提高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与本专业相关的大赛,如机械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工程训练大赛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四、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已成为我国“五位一体”的高教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长沙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开展了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改革。实践表明,上述改革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本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专业的知名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启迪.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7,(4):3-7.
  [2]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秘书处.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培训教材,2013.
  [3]Engineering Accreditation Commission. Criteria for Accrediting Engineering Programs[R].ABET,2010.
  [4]McGourty Jack,Shuman Larry,Besterfield-Sacre Mary,et al.Preparing for ABET EC2000:Research-based assessment methods and process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02,18(2):157-167.
  [5]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秘书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培训班培训材料[D].北京: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培训教材,2013.
  [6]吴昌林.认真开展专业认证,培养创新性机械工程科技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8,(18):19-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717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