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术致道多管齐下聚焦素养“育”见未来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当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从基于三维目标的教育教学转变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那么,小学语文学科该如何落实这一目标呢?
   一、加强理论引领,彻底扭转观念
   落实核心素养首先是理论的学习、思想的改变。因此,开展多种形式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扎实而系统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理论学习外,我们组织学校、区域建立互动学习小组,借助观摩课、示范课,引领教师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专业发展学习和教学。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理论学习,扭转教师固有的理念,为落实核心素养奠定思想基础。
   二、做好课程规划,保障素养落实
   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重新设计和构建课程,既是课程建设指向于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需要,也是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搭建现实载体的有效方式。鉴于此,我们将语文课程统整进行了射线式统整。即以学科知识为圆点,形成“1+X”的学科课程群。“1”是指基础型学科课程,“X”指学科延伸课程。
   三、多举聚焦课堂,促进素养落实
   (一)紧扣学科特点构建,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方式的转变,的确并无定法,但构建科学的、能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时期内能够起到带动、规范之作用,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必经阶段。鉴于此,我们积极探索语文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科素养的有效落实。如:写事类记叙文的学习方法:梳理文脉、复述课文——畅所欲言、初识主题——品词析句、凸显主题——关注写法、学习表达——回读课文、深化理解——链接生活、拓展延伸。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学习每类文体文章的学习路径,教师明教路,学生明学路。在范式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行灵活的变式学习。
   (二)改进课堂教学策略,促进深度学习发生
   1.确立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度理解
   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认真研读课标,基于课标、基于教材、基于学情,制定適切的目标,并且要将高阶思维的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一条暗线伴随课堂教学的始终,要始终将“分析、评价和创造”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关注对象。
   2.创设促进深度学习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体验
   落实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灵活运用的能力、迁移拓展的能力。所以对知识的掌握不再是满足于简单的再认和提取,而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感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获得的知识、能力在新情境中可以灵活运用和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鉴于此,教师一定要创设能够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情境,并引导学生积极体验,最终达到将所学知识与情境建立联系并实现迁移的目的。
   3.关注促进学习发生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深度参与
   首先,教学更关注的是人,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所以必须确立学生本位的思想,让学生站在课中央,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点拨、引导的作用;其次,教学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重视学生的感受、经历、探索、体验等;再次,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所以课堂上不仅有预设,更要关注生成;最后,教学更关注的是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所以教学中要尝试运用有效监控原则,注重过程实施和管理。
   4.进行单元设计尝试,真正撬动课堂转型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教学满足于“课时主义”,导致我们的教学成了聚焦碎片化的知识点的课堂。而学生能力的形成、学习目标的落地、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可能在一节课里面实现,往往都是跨课时、跨学期、跨学年的。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有统整的思想,通过整体把握课程核心内容、整体进行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运用,真正提升学科素养。
   而单元设计无疑于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单元设计打破了单一课时的视野局限,要求教师能够站在知识系统化的高度,以单元为基础,以联系的眼光、系统的思考将本单元出现的重要知识结构进行重新建构。之所以采用单元教学法,是因为现在教材的编排是一个单元的文章就是一个大的主题,所以一个单元的文章不必每一篇学法雷同,每一篇都面面俱到,而是可以采用新的教学思路,比如采用单元导读课、范式学习课、变式练习课、拓展延伸课这样的模式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实现内容的统整、学法的迁移。
   四、进行作业建设,评价促进发展
   作业是教与学的汇合点,教师要高度重视作业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根据作业的功能,把作业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作业。课前作业,主要用来探测学生学习的起点,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着力点;课中作业主要用来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课中作业由相应评价任务组成,而这些任务又由相应的问题来驱动,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作业设计与教学设计的和谐统一,评价促进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落实;课后作业主要是巩固内化,兼顾拓展延伸。
   通过开展作业建设,可以使教师对课前、课中、课后作业功能定位越来越清晰,能够从学生最近发展区设置课前作业;从知识的呈现、知识架构到学生能力提升来设置课中作业;以布卢姆二维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设置课后作业,诊断效果,从而以作业为抓手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
   总之,有落实核心素养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的行动,通过多管齐下聚焦素养,一定可以达到以术致道“育”见未来之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9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