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析转化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教学中,往往忽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运用转化思想是数学研究中克服困难的法宝,对解决数学难题具有重大作用。主要以课例形式探究转化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转化思想;课例;渗透与应用
  数学思想对于解决问题至关重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运用转化思想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笔者通过人教版《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一课给出自己的见解,以供同仁参考。
  一、教学过程
  环节1:认识圆锥和圆锥的侧面
  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渗透转化思想,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三角形旋转形成圆锥的动画,然后对此提出问题。
  师提出问题: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运动形成了什么?旋转的直角边运动形成了什么?学生的结论是圆锥的侧面和底面(圆)。师进一步追问“底面圆上取出几个点与圆锥顶点连线,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提出都相等,再取一些也都相等。师再次追问“圆锥的侧面是什么?怎样证明你的猜想?”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扇形,可是怎样说服却陷入了思考。此时提醒学生回忆圆的定义,学生恍然大悟,因为圆锥底面圆上各点到圆锥顶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适时,师利用动画演示了圆锥的侧面展开过程,并介绍了圆锥的高、底面半径、母线、侧面和底面等概念。
  在這个环节的设计中,笔者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扔给学生圆锥的概念,而是利用两段动画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对圆锥内存在直角三角形不易接受,对圆锥的侧面转化也存在疑问,以往的教学总是忽略这些问题,但这些思考对图形概念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环节中,笔者进行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圆锥的侧面与扇形的定义转化,都是转化思想。利用转化思想,我们可以将圆锥的轴切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知二得一;可以用圆的定义转化圆锥的侧面为扇形,再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求圆锥的侧面积。
  环节2:制作一个圆锥
  学生已经学习了圆锥的构造,再适时地动手作一个圆锥,在实践中探索圆锥侧面和底面的相等关系。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个圆锥后,提出两个问题。
  1.有一个扇形可做圆锥的侧面,怎样给它配一个底?
  学生提出:求出扇形的弧长,弧长和底面圆的周长相等,列方程求底面圆的半径。
  2.那如果有一个底面圆,怎样给它配一个圆锥的侧面呢?
  学生通过讨论提出:需要确定扇形的圆心角和半径,这个扇形是不确定的。
  在这个环节中,笔者借鉴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制作模型。但没有安排在课前,而是在圆锥概念形成之后,学生的思维重心落在了怎样保证圆锥的侧面和底面配套的问题上,这是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转化,合理的转化依托在隐含的相等关系上。
  环节3:推导圆锥侧面积公式
  师:观察你们面前的圆锥,在不拆开的前提下,你能测量圆锥的哪些量?
  学生动手操作后,提出圆锥的母线和底面的半径。还有学生提出可以测高,但遭到了其余学生的质疑,认为误差很大不如用勾股定理求的准确。笔者收集了四组学生的测量结果,列出母线与底面半径的表格,接着提出问题。
  师:只用圆锥的母线和底面半径能求出圆锥的侧面积吗?
  学生很茫然,不知所措。这时,笔者投影了扇形图和扇形的两个面积公式,对学生追问道:“你能将求圆锥侧面积的问题转化为求扇形面积的问题吗?试着改写一下。”学生立刻有了思路,想到了圆锥的母线就是扇形的半径,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可以求扇形的弧长,于是有的小组率先提出解题方案,利用扇形的弧长与面积关系推导圆锥的侧面积等于πrl;还有的小组进一步发现弧长还可以求扇形的圆心角,进而利用母线长和圆心角求扇形的面积,也可以推导出相同的结果。这时,笔者停下来带着学生总结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对应关系(圆锥的底面圆周长等于侧面展开后扇形的弧长,母线等于扇形的半径)、圆心角公式(利用圆锥的底面圆周长等于侧面展开后扇形的弧长推导)和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公式(请两个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板演推导),然后快速地利用公式求了四组数据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转化思想就像一条线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顺应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此环节中贯穿着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形转化为数,未知条件转化为已知条件,使得一节课的三个难点在转化思想中迎刃而解。
  环节4:小结、整理
  通过整节课的学习,学生意识到可转化思想。这时候教师可以再进行一些延伸,让学生总结转化思想的好处。一个学生回答,圆锥的侧面转化为扇形,圆柱的侧面转化为长方形就能求面积了;还有学生回答,问题也可以转换,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也可以将文字多的少写点用符号语言代替……笔者提出问题旨在强化转化意识,使其在解题时能够自觉地转化,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二、思考和启迪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笔者认为转化思想在解题的过程中无处不在,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的落实等各个方面来体现转化思想。在探究新知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类比旧知识,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转化点和转化的方式。在解决问题时,要从高的层面归纳数式的转化、图形的转化、数形的转化等各种转化思想的应用,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要对知识的变化和迁移过程直观展示,使学生能投入,有感受,不再深陷题海,而是有意识地归纳模型,真正做到学一题通一类。
  参考文献:
  [1]杨运标.着眼化归,轻松解题:例谈转化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4(24):30-32.
  [2]陈建均.以“微话题”为导向,在探讨中促生成:由“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说起[J].中学数学,2015(4):8-9.
  编辑 谢尾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159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