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导数教学研究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高考对数学中导数知识考察越来越多,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选修课中关于导数部分讲解,加深学生对导数的理解,使其在掌握导数知识和解题技巧,为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奠定基础。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关于导数教学认识和研究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三数学;导数;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6-0004-01
数学在高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和作用,能够有效拉开学生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考成败。导数部分是高中数学选修中学习章节,但在近些年高考数学试卷中经常出现,能够为解决数列和函数等问题带来新思路。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导数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巧妙地将导数与其它知识结合在一起,提高解题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注重概念教学
导数部分是高中数学中选修内容之一,但常出现在高考中,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高中数学教师在讲授关于导数时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概念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热情和兴趣,还能够加深他们对导数知识理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授“导数概念”时,说道:“同学们,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场面十分壮观,大家通过在电视机前观看是不是都热血沸腾,我们现在来重温一下经典画面。”教师随即播放视频,并且说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两者在对接过程中速度变化,想要对接成功,一定需要科学家在研究时计算出两者每时每刻速度,才能使对接万无一失。”教师随后播放跳水运动员跳水视频,并问道:“跳水台和水面距离一般都已知,经研究发现,运动员在跳水过程中与水平相差高度与起跳时间存在某种函数关系,大家能不能计算出他们跳水时平均速度。”学生说:“自由落体运动与平均速度没有关系,计算出来又有什么意义呢?”教师道:“非常好,平均速度确实不能反映运动员在某一具体时刻速度,不能为他们提供帮助,瞬时速度,或者说具体时刻速度,对于其来说意义重大,导数能够为研究瞬时速度提供帮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导数。”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时代到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准备和过程中,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死板教学方法。导数常常伴随函数或者图形出现,高中数学教师在讲授导数过程中,能够合理利用多媒体将解题思路呈现出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够使其直观地了解到解题步骤,实现熟练运用导数目的。学生在多媒体技术教学课堂中既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又能够掌握导数知识,提高解题思路,为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目的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讲授习题“y=x2在点(1,1)处切线方程”、“过某一点作y=x2切线,求切线方程”或者其延伸题型“求y=mx2+(m–1)+2单调性”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函数在某一点导数解题步骤呈现出来,使学生了解到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熟练掌握导数切点重要性,认识到切点坐标同时满足切线与曲线方程即可求得答案等。此外,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将Δx无限趋近于零时函数图象变化趋势呈现给学生,使其对导数产生直观认知。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求解导数切线方程或者函数单调性解题步骤清晰地一步一步地进行讲授,不仅能够使学生体验到解答数学题乐趣,还能够提高其学习数学积极性。
三、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
俗语云:“众人拾柴火焰高。”当所有人都团结在一起,才能迸发出巨大力量。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展开教学,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碰撞出新火花和新思想,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完成知识讨论和探究,不仅能够在自由宽松环境中自由发挥并展现自我,还能够有效协助大家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解例题“已知函数f(x)=emx+x2–mx,求证其在(–∞,0)区间内单调递减和在区间(0,∞)内单调递增”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答此题目。课上,教师道:“同学们,看到这道题,我们首先想到什么呢?”学生道:“含有参数!”教师道:“含有参数的函数如何求解单调性,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完成解答,5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说明。”学生立即展开讨论。教师在学生汇报完毕后,又将第二问呈现给他们供其讨论并解答。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团结合作意识,也能够培养其推理与创新能力,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百利而无一害。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在导数教学中需要采用丰富多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究与创新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构建出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房元霞,宋宝和.没学过极限学生能學会导数吗——新课程“导数”概念教学的实验研究[J].数学通报,2007(9):10–14.
[2]黄伟.基于双向式教学的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导数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9):90–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14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