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深度对话 构建生命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生命课堂的生成,离不开深度对话,如何使对话依托文本,摆脱形式,走向深度,进而关照生命呢?本文总结出如下策略:对话文本语言,感悟文字生命;对话作者思想,反哺生命视野;对话现实生活,提升生命质量。
关键词:深度对话;生命课堂;生成策略
对话,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对话,就会给课堂注入生机,让课堂灵动起来。反思当下的课堂,很多虚浮和无效现象在对话中出现,发现是由于认识的局限、观念的偏差。如何关照生命,如何使对话依托文本,摆脱形式,走向深度呢?那就需要师生在字里行间认真地去品读去琢磨,与文本交流,与作者互动,跟生活链接,从而达成生命的有效成长。
一、 对话文本,感悟生命精彩
语文教科书,是孩子学习语言文字最好的范本,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重要的媒介,是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沃土,因为书里选编了大量文质优美的篇章。如何发挥书本教育、引导的作用?必须得用好这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前提是阅读。孩子阅读文字,文字就会慢慢地在他们的脑海中展开一幅幅画面,文本也就渐渐地变得立体起来。孩子在咬文嚼字中走进文本,在品词析句中走近作者。
(一) 课前对话,收获初始体验
在学习每篇课文前,笔者都要求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在借助工具书的基础上读准读通课文之后,将自己的最初阅读体验用几句话记录下来,这就是学生与文本的第一次对话。学习活动不仅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还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與自我之间。要进行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学生必须作为一个有准备的人进入课堂,他必须作为学习的观察者和评价者。
学生初始阅读的感受是宝贵的,它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是学生精神生长的基点;它能激活语文课堂,是我们教学深化的生长点。有了这些初始体验,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他们会更积极主动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这样就会形成良性循环,也促发课堂对话的质量大大地提升。
(二) 课中互动,开启深度对话
学生只有亲身经历语言文字学习的过程才能开启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情感进行了交流,思维发生了碰撞,观点进行了争论。这中间也有质疑的萌生、矛盾的激发。作为课堂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凭借教材,每个人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进行自由地发声,就这样构建了一个多维交叉、互为作用的语文对话网络课堂。
在这样的课堂上,依托文本,教师和学生善于抓住文本中精彩的词句开启深度对话,在对比交流中,在矛盾激发处,在文本留白处,引发深度对话。这样对话字词的方式,于细节处让孩子们进一步感悟花儿的自由和快乐。在课堂上,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不断生成,情境创设,角色转化,多维度,多形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是真诚敞亮的,大家互相欣赏,相互悦纳。
二、 对话作者,关照生命视野
作者的思想观念、艺术追求、审美品位高度浓缩在文本中。只有将文本重新架构于作者人生追求的坐标之中去解读,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走入作者内心,才能打通与作者对话的通道,这样文本的解读才有了温度,有了深度,有了厚度,形成了一种张力,从而生成隽永的魅力。笔者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时,有学生质疑“看到远处的灯火为什么诗人就料想是孩子在捉蛐蛐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孩子们也在心中默默惊叹:怎么就会想到捉蛐蛐去了呢?笔者适时发下介绍叶绍翁诗人生平的资料。学生迫切地读起来,一眨眼工夫资料就看完了,随后一只只小手就陆续举了起来。
学生:老师,我明白了,叶绍翁他在思念家乡!
学生:他5岁就离开家乡,他是多么思念儿时的玩伴啊。
学生:我发现这个老人非常孤独。您看,萧萧梧叶送寒声中的“萧萧”和“寒”给人好冷的感觉。
老师:你们真是叶绍翁的知音呀!叶绍翁因为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因为他从小就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所以这首诗表达出了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他看到儿童玩得很开心,就会想到自己小时候,因此就更加想家了!你们读懂了他的内心,他的期盼,他的追求。
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有了对话的意识,就会积极引导学生与诗人的思想进行交流对话,从而会激发学生自主地去关注诗人的生平,进而去研究诗人,这样就更容易走入诗人的内心,与诗人的情感达成共鸣。而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会在矛盾冲突中升华,会在思维碰撞中清灵,进而会关照到自己的生命视野。
三、 对话生活,提升生命质量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与生活携手同行,将二者互为关照,相互链接,让孩子的心灵得到充实,孩子的发展得到引领。笔者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时,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如果是你就是那个蚂蚁队长,你会怎样做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陷入思考。孩子们有的说:如果我是蚂蚁队长,奶酪我很爱吃,但是我也会努力忍住不吃的;有的说:作为队长,我要给伙伴们做榜样,事前说好的约定我一定会遵守……语文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每个人的生命成长都离不开语文。链接现实,对话生活,关注生命成长,带领学生穿行在语文的言语实践中,怀着积极的心态去感受生活百态,让思索不停歇,去体悟生存悲喜,让心灵在文字中滋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潜移默化中重构师生的生命殿堂,形成各自的生命观,理性地赋予生命以行动。
教学实践证明,有对话才有创新,让学生置身于对话的课堂里,从而使思维琴弦弹奏出创新的音符,让学生的心灵谱写出动人的华章。
参考文献:
[1]贵燕.初中语文课中的生命教育缺失与反思[J].考试周刊,2011(54).
[2]袁静.运用情境教学打造生命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8).
作者简介:
周燕,小学二级,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镇东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36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