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若干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新课程浪潮在教学事业的不断涌进,其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學数学的教学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将设计和反思巧妙地融合起来,在设计中反思,在反思中设计,从而帮助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实现由感性向理性的过渡,由感知向运用的转折,进而充分发挥教学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仅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也是提升工作的必要方式之一。这和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具有一致的相似性。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教学设计的实践,并在实践后进行具体化的反思,从而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自身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而提出与实际融合度最高的教学方案,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达到最大化。
一、 《倍数认识》的方向
(1)《倍数认识》的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对“倍数”的概念形成正确的认知。
②提升学生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运用能力。
③培养学生观察、运用、表达、归纳的能力。
(2)《倍数认识》的教学难点
①增强学生对“倍数”的理解。
②提高学生运用“倍数”表达自身观点的能力。
二、 《倍数认识》的教学实践
(一) 以学生的兴趣为着力点开展教学导入
我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幼年的小狗和小猫活泼跳跃的视频,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对学生说:“在视频中小猫和小狗的数量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大部分的学生给到的答案为:小狗的数量比小猫多多少。在学生踊跃发言的过程中,我适时地提出趣味性的问题,即“小狗和小猫除了具有数量多少的关系,还具有另一种关系,它们之间存在倍数关系!倍数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和简洁地观察到数量之间的差异性!”
(二) 开展整体性的倍数教学
我将小猫和小狗制作成相应的图片,并运用多媒体展示。我展示了如下的情境:多媒体中有2只小白猫,6只小白狗。我对学生说:“我们以数量少的小猫数量为单位,以两只为一组,对小白狗进行分组,那么小白狗有几组呀?”我会等待整个班级的学生回答完毕后,适时地进行引导,而大部分的学生回答一致。其次,我开始对学生说:“小白狗有几组就是小白猫数量的几倍,小白狗的数量是小白猫的几倍?”学生很快得出答案,即小白狗的数量是小白猫的3倍。
(三) 运用合作性的倍数教学
在大部分学生掌握倍数教学内容后,我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教学。
具体的操作如下:首先,划分小组。我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结合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意愿为标准,对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并在组中设置小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和发言员。其次,分配学习工具。我根据班级的组数以及教学内容合理为每个小组分配小圆片的数量。再次,设置小组讨论目标。我创设了如下的小组讨论目标:你们小组如何运用手中的小圆片数量表示4的2倍和3的3倍?接着,适时引导。我会走入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并适时地对有问题的小组进行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整体的小组合作教学效果。最后,展示教学成果。在学生讨论完毕后,我询问学生:“哪个小组可以发表本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小冉积极地举手说:“我们小组探讨的是4的2倍的问题。首先找出4个小圆片,而2倍就是找出2组数量为4个的小圆片!”通过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巡场观察以及学生的小组发言整体感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提升倍数教学的质量。
(四) 进行针对性的倍数学习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思维的差异性,因而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理解程度也千差万别。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作为参考,对他们开展分层教学,从而让成绩较好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获得进一步的增强,使成绩较差的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进而获得整体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划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成绩层。我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分为以下三个内容:基础训练内容、巩固训练内容以及拔高性教学内容。与此同时,我会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依次划分为伯、仲和季组,并根据让不同成绩层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成绩较弱的小组上,而通过运用分层的教学法,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内容科学地进行分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提升整体的小学倍数教学质量。
三、 《倍数认识》的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倍数的概念以及运用倍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实践设计中,我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倍数教学的切入点,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并适时地导入教学内容,并在此过程中,为了激发更广泛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并提升整体的数学教学效果,我运用小组合作法开展授课,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在此之后,为了弥补整体小组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我运用分层教学法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从而使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学习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本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两点:第一,教师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第二,虽然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教学的方式较多,因而会出现课堂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从而反映出自身不能很好地处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分配之间关系的漏洞。
作者简介:
孙亮,浙江省湖州市,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妙西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74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