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1世纪以来,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也日新月异,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备受广大教学工作者的青睐,已被广泛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而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创新,调动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因此,数学与多媒体技术融合成为初中教育教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媒体;结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重要理念。多媒体技术综合了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今后教学中推广应用。
一、 数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重要作用
第一,挖掘学生数学思维。初中数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教学目标调整、达成,多媒体技术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调整数学教学媒体群,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此外,多媒体技术也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学生参与积极性调动有着促进作用,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比如:勾股定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Flash动画描述:将一块长3m,宽2.1m的薄木板搬到房间,但门的高度只有2m,宽1m,怎样将模板搬到房间中成为主要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将被调动起来,学会主动思考问题。
第三,提高教学效率。初中课程是连接小学、高中数学课程主要媒介,初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学生想要完全理解具有一定难度,这也是教学效果不高的主要原因。现阶段,应用多媒体技术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思路
(一) 创建情景教学氛围
数学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水平、将更多数学知识传给学生,但传统灌输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新课程教育要求,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创建情景教学氛围,教学效果显著。教师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连接,为学生播放音频、视频,激发学生思维意识,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例如:轴对称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轴对称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如:囍、桥梁、标靶、飞机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哪些共同点。由此,引出轴对称教学,通过生活中的情景展开教学,增加对知识的记忆。
(二) 创新学生思维意识
数学知识有着复杂性、绝对性、精准性特点,即使学生反应迅速、学习能力较强也会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对数学知识的内涵缺乏了解。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数学教学强调多元化、新方法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初中数学知识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转变,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形式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启发。基于数学文化角度分析,数学文化重视学生概念、公式、数学定理的引导,让学生了解数学内涵和魅力所在。
例如:圆周角定理证明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采取动画教学,让学生真切的看到图形变化规律。第一,展示圆周角顶点的变化,引出圆周角的概念。在圆周角顶点位于各观点位置过程中即可对圆周角定理证明。第二,由中心对称入手,通过三角形的移动、旋转使学生理解概念知识。讲解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时,利用多媒体画图功能画出等腰三角形,便于学生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概念的理解。多媒体操作后,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教学步骤操作,起到对数学知识的巩固作用。
(三) 做好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前提,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准备时应结合数学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趣味性。例如:几何图形教学时,应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几何图形的立体图和平面图,以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为例便于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掌握。另一方面,凸显教学设计趣味性特点,避免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四) 多媒体突出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数学教学增添升级,使复杂、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尤其是几何图形、应用题教学。例如:讲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利用几何画板在两点之间连接一条直线并做成动态效果,引导学生直观的验证该结论。实际教学中,插图是书本中重要内容,但插图是静止的,通過多媒体技术以鲜明的色彩、活动动画展示出来,不仅可以突出重难点又帮助学生理解。
三、 结语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将书本知识以图像、声音、动画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积极性、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具有帮助性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晶.初中数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及其限度[J].电大理工,2017(1).
[2]余应梅.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辅助运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2).
[3]王蓓.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8).
作者简介:杨旭华,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实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74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