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术课堂教学的爱和智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生命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世界,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课程执行力是维持生命课堂的动力,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课堂应该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场所,理解课堂的生命特征和生态特点,才能比较成功地推进美术课堂改革。本文提出了用爱培育教学智慧,用智慧构建生命课堂的观点,并提供了实践操作范式,可供一线教师借鉴。
  关键词:教学;爱;智慧
  教育是爱的唤醒和智慧的启迪,课堂是培育爱和智慧的沃土。课堂教学培育的爱是超越血缘、超越本能的爱,有真实性、无私性、宽容性和公正性,对他人有爱心,对自己有信心,对生命有悲悯心。智慧是一种素质、一种教养、一种气质、一种境界。课堂教学不在于获得信息和技能,而在于完成智慧的启迪。美术课堂教学更应该追求理性和悟性的完美统一,培育学生对艺术生命的理解,启发每一个课堂教学活动参与者的智慧。
  一、 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生命课堂
  课堂是教学论的概念,可以假设为一个系统,一个物理场,一种场景。但是传统的理论假设都在机械的范畴内讨论,把教师、学生、教材等同视为机械结构的一部分。从生物学视角分析,课堂可以比喻一棵有生命的树。教师、学生虽然只是整体的一部分,但他们是树根、树叶,教材是营养剂,通过生命特征——学习成长并获得果实。树的成长是非线性的,根、叶的发育是相关联的,果实的姿态也是丰富多彩。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没有两只完全相同的苹果。审视当前对美术课堂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都违背了测不准原理,漠视师生的生命存在。
  (一) 预设与生成统一,理性和悟性交融
  既然假设课堂是具有生命意义的,那么生命的根本状态是有机的、连绵流动的、错综交叠的、微妙复杂的。教学的过程始终处在预设与生成的平衡、理性和悟性交融之中。美术课程是艺术类课程,没有预设就会损伤学科结构;没有生成,就会失去艺术的生命。我们既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让学生享受美术、理解美术的魅力。
  四年级的《生活中的标志》,一般是从观察生活中的标志导入,然后介绍标志设计的方法,最后进行训练。人的观察是有局限性的,同一事物不同个体,悟性是完全不同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个体经验的差异性,学生始终把教师讲的作为唯一真理。执教本课时我并不从观察着手,一开始提出问题:在不出现文字的前提下,要你把期望大家实行某种行为清楚地表达出来。比如:请大家安静下来、不允许浪费粮食、禁止停车等等,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借鉴已有的标志中学习,结果创作了属于学校特有的标志作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理解了美术的社会价值,激活了学习美术的内驱力。
  (二) 珍视个性差异,鼓励超越自己
  多元智力理论一致认为智力是有结构的,加德纳把智力分为七类:语言智力、节奏智力、逻辑智力、空间智力、动觉智力、自省交流智力。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课程,空间智力和自省交流智力发挥核心作用。既然智力是多元的,并且每个学习者各种类型的智力是不平衡的,那么在学科学习活动、个性差异是必然存在的。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物理学家,小提琴拉得很好,可是小时候手工劳动特别差。他能成为一个物理学家,但是不能成为伟大的画家。
  生命课堂要容忍学生在美术学科上的差异,包括兴趣的差异、知识和技能的差异。容忍是一种爱、也是一种智慧。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并鼓励孩子不断超越自己,这就是教育的真谛。在执教四年级《大师画我也画》这一课时,每个学生对后印象派作品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學生对作品表达的情感也是完全不同的。教师鼓励学生从模仿到创作,只要超越自己原有水平的就是优秀作品。
  二、 建立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生态课堂
  生命课堂假设课堂是一个活的生命体,生态课堂就是假设这个生命体是复杂的、丰富的、生长的、不可压缩的。传统理念认为学生的认知起点是正态分布的,教和学的关系一定是线性的,而且学生的学科学习是有阶段性程序的。所以严格的教学计划,标准化的考试成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然而,学生的学习就像急流中的一只小船顺流而下,方向是一定的,发展是多元的。小船有时候会碰在岸边,有时候会横着航行,有时候会做出调整,生态课堂要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和发展的多元性。
  (一) 情景体验、自我建构
  生态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师生心理处在十分安全的课堂,体验就是用听觉、视觉、触觉去感受事物,并实证自己的经验。一种始终依靠一本书、一支笔,关在教室里,教师讲学生练的教学,决不是我们追求的生态课堂。
  美术教学应该从秧田式的教室中解放出来。三年级在进行版画单元教学时,我在美术教育基地——博物馆上了一课。让学生参观版画展,现场体验版画作为一种艺术画种的独特之处。回到学校以后,再结合教材,深入学习版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每个学生的艺术素养获得意想不到的发展。国外美术教育非常重视户外写生,而我们的博物馆、美术馆教育由于学校对交通安全问题的考虑,根本不可能实施开放性的情景体验教学。网络和多媒体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个难题,美术老师要习惯性带好自己的相机或录像机,用现代工具积累教学资源,补充教材的不足。
  (二) 交流合作、集体建构
  生态课堂的理论支撑是社会建构主义,课堂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师生有平等的话语权,生生交流合作、师生交流合作应该是生态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集体建构指通过交流使每个学习者克服思维定势,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促进自身发展。活动体验离不开交流,因为个体的任何体验都是局部的、不完整的、片面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只有交流才能得到完善。
  合作学习应该是美术生态课堂的主流模式。我坚持每节美术课都在专业教室上,有同质小组学习、异质小组学习、散点自由组合学习,还有小组研究性学习。根据不同年级年龄特征,不同学习任务以及不同教材内容,选配不同的小组学习形式,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学习中的角色任务,开展合作交流,达到有效学习的最终目的。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爱的教学、智慧的启迪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智慧来自大爱的情感,教师爱学生、爱职业、爱学习、爱生命……,才会有教育智慧,才有可能在自己执教范围内,构建起生命课堂、生态课堂。用爱培育智慧,用爱浇灌课堂,这是现代美术教育对专业教师的呼唤。
  参考文献:
  [1]尹少淳著.美术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麦克·扬著,毛齐明译.心智交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哈格里斯夫著.知识社会中的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刘凌,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76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