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分段习作教学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小学低段(一、二年级),小学中段(三、四年级),小学高段(五、六年级)。实际教学中,可按如下步骤开展:首先明确各学段习作的具体要求,其次对不同学段的习作教学施以不同的策略,如引导观察、激发兴趣、收集素材、先说后写,从词到句到段到篇,循序渐进,从简单到精细,从粗糙到生动再到谋篇布局。
  [关键词]小学分段;习作教学;方法策略;谋篇布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从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了各阶段的目标。小学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学生的一篇习作,可以综合反映出其思想、知识、语言等多方面的知识积累,更能反映出其语文素养如何。习作教学如此重要,下面就来分享一下小学语文各阶段的习作教学策略。
  一、明确小学各年段的习作具体要求
  1.低段(一、二年级)的习作要求
  (1)对写作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
  (2)在寫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简单的标点符号。(低年级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从小培养他们的习作兴趣。)
  2.中段(三、四年级)的习作要求
  (1)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
  (2)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wb 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好词佳句。
  (5)学会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3.高段(五、六年级)的习作要求
  (1)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全面,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修改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
  二、提高各学段学生习作水平的策略
  现在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拿到作文题目无从下手,面露愁色。其实习作并不难,只要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可以。习作,是为了能在生活中轻松自如地表达内心、与他人交流,是为了掌握一项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重要本领,它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一理念从作文的本质出发,避免了教师用“写作”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习作,避免了用太多的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习作的做法,让他们能在习作中自然倾吐,乐于表达。
  1.低段习作重在激发兴趣
  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主要是识字写字,教师在课堂上要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识、记忆生字,重点指导学生写字。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会穿插组词、说句子等练习,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表达,回答问题积极活跃。这样的练习不仅是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是在无意识地教学生习作。只是这时学生说的话比较零碎,或不够完整,或语序不当,可能还有的学生不会说句子。教师要不断指导学生会说完整的话或句子,纠正学生句子的语序,引导那些不会说句子的学生发挥想象,这也是最基础的习作练习。低段的习作教学就是让学生能把一个字变成一个词,再把词变成一句话,最后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写出句子,或者看图写话。刚开始时由于学生识字量小,不会写的字可以让他们用拼音代替,扫除学生由说到写的障碍,让学生觉得写话很简单。
  阅读积累对于语文学习非常重要。在低年级时,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每天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积累就会很丰富。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精选的,散发着语言文字的魅力,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低年级的课文又都短小,语言朗朗上口,学生完全可以做到熟练背诵每一篇课文,这就是最好的语言储备。
  从一年级后半期开始至二年级,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习写话。这一阶段,一定要注意多鼓励,千万别用各种形式要求框住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以用画画来代替不会写的字,也可以直接空过去;一句话中标点错了没关系,关键是能写得出来,能写得多。重在培养学生对写作的浓厚兴趣,在低年级就萌发写作的种子。
  2.中段习作重在指导
  低段教学是让学生由字到词再到句的练习,有了兴趣学生肯定喜欢说话,说话变成写话,短句变成长句,长句变成段落,这样自然而然就过渡到了中段。三、四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和关键期,教师的指导就显得更加重要。教师不妨采用先写后教、先说后写的习作教学策略。
  (1) 先写后教
  在作文指导前, 教师根据写作内容在前两三天就提出写作要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生活中广泛寻找写作题材,然后采用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自改或互改、誊写、师再点评、生再改的教学模式,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和初步的修改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置身在课外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最大限度地张扬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的初稿了解最真实、具体的学情,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让学生的作文越写越精彩。
  (2)先说后写
  小学三年级的习作可先说后写,有利于降低习作难度,提高学生习作的信心。习作是书面表达,书面表达时会碰到写字障碍,学生碰到不会写的字时容易受影响,导致思路凝滞。如果先练习口头叙述,思路清晰了,说的内容充实了,那么书面表达时学生就会觉得轻松,越写越有信心。在习作指导课上,教师要以打开学生的思维为目标,让学生畅所欲言,在积极去表达的同时认真听取同学的发言,取他人之长,为自己的习作增添亮色。   中段习作并不是让学生的习作立竿见影,而是让学生渐渐学会把句子中的词加上修辞变得形象;能适当运用一些动词、形容词表现人物活动和情感;指导学生会用一些表示顺序的词有条有理地叙述一件事。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渗透一些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学习怎样写开头和结尾。三年级有一篇课文《小镇的早晨》,全文围绕中心句“多美的小镇的早晨”具体描述了小镇早晨的三个特点——安静、热闹、忙碌,学了这篇文章,学生很容易仿写出《校园的早晨》《公園的早晨》。
  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言辞贫乏,用语枯燥,久而久之,势必造成学生的措辞平平淡淡、僵硬死板。如果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语言或风趣幽默,或优美生动,或妙语连珠,或出口成章,诗词歌赋、名言典故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天长日久必将使学生的积累增多,无形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丰富自己的内涵,用自身的语文素养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3.高段习作应存同求异,重视评改
  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习作技巧和语言运用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大多数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一篇习作。但很多习作会显得千篇一律,没有新意。这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学生的阅读面狭小,不能见多识广,语言平淡;二是学生在习作时的构思太平凡,情节太简单,不会追求新意。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还是要让学生多阅读、多思考。
  从一篇课文展开,引导学生了解这个作家和他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把这种阅读习惯及方法带到课外阅读中,这才是一节好语文课的目标。如在学习《装满昆虫的口袋》后,推荐学生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在认识了意大利的爱国少年后推荐《爱的教育》并坚持读给学生听;教学《灯光》后,搜集作家王愿坚的作品《粮食的故事》《四渡赤水》《党费》《七根火柴》《闪闪的红星》推荐给学生。
  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让我感觉到最幸福的事,不是学生得了多少高分,而是看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满眼向往,手不释卷如痴如醉的模样,是他们用稚嫩的笔触,却能写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小诗的风采……在语文习作教学这条漫漫长路上,我愿与所有的语文教师一起携手共进,不懈追求,不断探索,让学生的童年因语文而美丽,因文字而神奇!
  参考文献:
  [1]杨安俊.作文中的原生态教学[J.语文教学研究,2011,(05).
  [2]秦训刚,蒋红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松泉.阅读教育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 付淑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04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