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系统论视野下高等农业院校实验室管理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从系统论的视角入手,对农业院校实验室管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指出实验室管理是由主体系统、客体系统和管理系统组成的一个体系,提出了从整体出发加强主体系统建设、深化客体系统建设、强化管理系统建设等措施,从而加强实验室管理。
  [关键词]系统论;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安全;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2-0189-03
  高校实验室不仅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地,也是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随着实验室硬件条件和软件管理水平的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受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3]。实验室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高校管理的相对薄弱环节。近年来,国内高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不断探索,做了一些有益的改革与实践,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比如管理制度不够系统,规划建设缺乏统筹,实验室安全缺乏管理,重点安全部位缺乏监管,设备维护维修缺乏资金等。为了达到优化实验室管理的目的,我们从系统论的角度入手,对高等农业院校实验室管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从整体出发加强主体系统建设、深化客体系统建设、强化管理系统建设等措施,从而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水平。
  一、系统论与实验室管理
  系统论最早是在1932年由奥地利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提出来的。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是哲学指导下的一种方法论[4-6]。系统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也不仅是反映系统的层次、结构和演化,更重要的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7-8]。也就是说,管理者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通过对这个系统的信息等进行传递、交换、反馈、协调与控制而实现管理目标。
  系统论自提出后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具体问题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重视[9-11]。系统论的本质是强调各要素的科学组合,强调完整性,而系统论视野下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完整性和各要素间的协调与配合,比如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实验空间不足,设备陈旧,管理部门分散,管理不顺畅,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不高等。应用系统论探索高校实验室管理,可以为加强实验室管理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
  二、实验室管理体系分析
  实验室管理是保证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安全、有序、科学进行的重要手段,其体系由主体系统、客体系统和管理系统等子系统组成,通过各子系统的有机结合、有序运转达到实验室管理最优化的目的。
  (一)主体系统
  主体系统由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这两个要素组成。实验技术人员是第一要素,是实验室工作与管理的直接实施者,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实验技术发展、仪器设备维修维护的基本保障;管理人员是第二要素,他们不直接参与某个实验室的具体工作,而是对实验室进行宏观的管理,是实验室管理制度实施、实验室安全监督、实验室规划建设、实验室设备维护维修的重要保障。
  (二)客体系统
  客体系统由实验用房、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这3个要素组成。这3个要素是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最基本要素,是决定实验人数、实验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外科技服务能力的重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物质基础。
  (三)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由制度管理、建设管理、安全管理和智能管理这4个要素组成,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统筹实验室规划建设、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注重实验室智能管理,是实验室管理质量得以保障的关键[12]。
  三、用系统论的观点优化实验室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实验室管理的整体性
  实验室管理体系是由主体系统、客体系统和管理系统这些子系统构成的整体,这3个子系统都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通过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13]。比如,主体系统中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要素的职称晋升等由人事处管理;客体系统中的实验用房和实验设备要素由国有资产处管理,实验材料要素由各学院直接管理;管理系统中的各要素由实验室管理处管理。各要素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因此,实验室管理既要着眼于各要素质量的提升,强调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和互补,更要有整体协调发展的大局观,使各要素形成合力,进而促进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提升实验室管理主体系统建设水平
  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室管理的质量,因此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培训至关重要。比如东北农业大学现有149名实验技术人员,其中52人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74人为中级职称,23人为初级职称,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校级实验室管理人员7人。为了加强实验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与主体系统质量,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一是逐步增加校级实验室管理人员数量,加大实验室监督和检查的力度和范围。二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中心)主任和实验技术人员的职责,以及他们在实验室管理中应当发挥的作用。三是在津贴分配方面,制订实验技术人员与教师相当的津贴分配方案以及实验技术人员之间合理的津贴分配方案。四是在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实验技术人员适当的名额,在职称评定标准上尽量与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一致。五是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實验技术人员进行相关工作的培训,除学校内部培训以外,选派部分优秀人员参加专项管理培训会议或到其他高校进行学习培训。六是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逐步提升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从而保障实验室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加强实验室管理客体系统建设
  1.科学分配实验用房
  实验用房的管理是一项全面且细致的工作,学校根据各学院、各学科、各专业、各研究机构等的性质和需求等实际情况进行实验用房资源总量控制和定额分配。总量控制即学校核定各单位的实验用房总量,分配到各学院。定额分配则是由各单位按照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二级分配管理,原则为在保证本科教学的基础上再进行科研实验室分配。如果各单位还需超过分配总量的实验用房,超出总量的这部分实验用房则采取有偿使用的原则。
  2.合理配置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硬件支撑,其购买必须杜绝利用率低、重复购置、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要求预购置实验设备的单位必须做好前期规划,在本单位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广泛调研,撰写设备购置可行性报告。可行性报告包括仪器设备购买的必要性、应用到的学科和专业、开出的实验数量、受益学生数量以及对外开放和社会服务的预期目标。学校结合实际情况,组织校内外相关专家对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审查实验设备购买的意义、是否能够共享以及设备的技术参数等,然后根据专家意见会同管理部门对设备申购项目进行审批确认。
  3.完善设备操作规程
  如果仪器得到正确使用和规范操作会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提高其利用率;误操作则会损坏仪器,造成安全隐患,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我们为各实验室制作了一些常规性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比如各类钢瓶的操作规程、冰箱的操作规程、压力容器的操作规程、离心设备的操作规程等。各学院对所管辖实验室的特殊设备和大型仪器都制定了操作规程,并对设备包括采购、调试、保养、维修等进行了全面的建档。建立了实验前仪器情况检查签字、仪器运行情况记录、实验完毕后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签字等签字制度。
  4.强化设备维护维修
  对实验设备进行恰当的维护与维修,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是实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比如东北农业大学经过5年的维修实践,建立了由本地维修工程师为主、厂家售后服务和外地高级维修工程师为辅的维修体系,极大地缩短了维修时间,一般设备基本上能够保证在1周内修复。能够修复的配件尽量修复而不更换,能够由本地维修工程师完成的工作不用外地工程师,在保证修复质量的同时极大地减少了维修费用。近5年,利用学校有限的维修经费,每年修复的设备的固定资产总值在500万元以上,所有维修设备与维修厂家都签订了维修质量保证合同,质保期为6个月。针对各实验室设备很少进行检修和养护的现状,实验室管理处联系学校实验设备用量比较大的仪器厂商,组织专项免费设备养护和维修。同时,利用设备厂家的技术人员来校的机会,组织仪器设备使用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5.规范管理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是配合实验仪器设备使用,开展具体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易耗品,是一次使用后即消耗或不能复原的材料[14]。随着各类实验经费投入的增加,实验材料的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实验材料管理制度。学校对采购、使用、存放、废弃物回收和处理都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严格采购和验收程序、科学合理地使用和记录、利用标准化的库房存放、规范废弃物回收流程,使实验材料的管理更加科学有序。
  (四)深化实验室管理系统建设
  1.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科学化、规范化的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在不断更新,实验室的管理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实验室管理制度也必须随时代的发展和实验室硬件条件的改善,及时增加新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在逐步出台、修订校级管理制度和通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为各学院不同的实验室制定了针对实验室特点的特色管理制度600余个,做到了根据实验室的不同特点、不同功能、不同使用方向进行特色化管理。
  2.统筹规划建设
  实验室建设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全校本科教学实验室、科学研究实验室和各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的现有资源,对所有实验室进行分类分级,有规划、有重点地建设,使各类实验室之间形成相互补充、充分共享、协调发展的局面[15]。将重点学科作为发展的主力,对实验室进行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由学科或专业负责人对相关专业进行建设规划,提出申请并填写“实验室建设立项书”,经学院教授委员会论证通过后申报学校入库项目。学校组织专家论证、学院答辩,确定建设项目,填写采购审批表购买仪器设备,儀器设备到位后再组织专家对整个项目进行验收。通过学院、学校的两次专家论证和项目的验收,减少资源的浪费,保证实验室建设的实用性、有效性以及规划的长远性。
  3.加强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实验室管理部门以“安全第一、管理规范、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服务宗旨和“加强实验安全、保障教学条件、规范管理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的工作重点,按照各学院实验室安全隐患项点的类别和数量,对全校的实验室进行安全管理等级划分:一级为全面重点监控,二级为安全隐患项点重点监控,三级为正常监控。坚持实验室安全检查常态化管理,将实验室的调研、检查与安全培训充分结合起来,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检查。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实验安全教育,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或实验室安全专项培训,使教师和学生的安全知识得到普及,安全意识得到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和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4.注重智能管理
  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是通过将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与实验室管理需求相结合而实现的。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完善,比如对实验人员的信息化、管理制度的信息化、实验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仪器设备和药品管理的信息化等方面进行智能化管理,改变以往实验室管理工作量大、重复性工作多、浪费人力资源的状况,改革工作模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   四、结语
  在高等农业院校实验室管理的实践中,可以利用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構建实验室管理体系,使实验室管理的整个体系和各子系统的关系更加清晰。尤其要了解实验室管理体系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提升各要素的质量,使各要素有序运转、有机融合,从而找到实验室管理的最佳方式,以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 高立民,罗鸣,赵恒新,等.探索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新机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4):241-244.
  [2] 赵青山.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5):146-148.
  [3] 代培红,曲延英,李月,等.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 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J].高教学刊,2018(6):138-140.
  [4] 崔囡.基于系统论视角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策略举要[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6):10-12.
  [5] 戴贞标.从系统论视角探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之路径[J].职业教育研究, 2011(3):13-14.
  [6] 梁建华,谭官德.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论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4):108-112+125.
  [7] 毛敏,林晓勤,吉理,等.基于整体教学观的信息技术类课程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J].电子技术,2018(4):39-43.
  [8] 徐军,杜红阳.系统科学理论对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9-31.
  [9] 郭雷.纳森·阿克曼精神分析思想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10] 付文琦,裴俊瑞,刘国祥.以系统论为基础构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J].西北医学教育,2011(5):902-904.
  [11] 杨颖川,季庆阳.系统论视野下的高校干部作风考核初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3):18-20+24.
  [12] 肖辉辉.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3):156-160.
  [13] 沈美娟,朱国兴.系统论视野下的高校教学实验室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5):143-145.
  [14] 王晓华,张国龙,李卫宏.规范高校实验材料管理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250-252.
  [15] 何碰成,王斌楠,黄文豪,等.“双一流”建设视角下高校实验室综合改革的策略与路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12):261-263+274.
  [责任编辑:庞丹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76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