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戴小华 孙锦全
【摘 要】近年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分院五年制高职电类专业与地方企业紧密合作,创办企业学院,采用灵活的“N对M”育人模式,构建产教融合育人体系,不仅克服了校企合作中设备不足、师资匮乏的困难,更解决了企业资源单一、专业门类单一、学生选择方向单一等问题。
【关键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研究;五年制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0-0064-04
【作者简介】1.戴小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分院(江苏苏州,215000)电子专业负责人,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专业建设、教学模式改革;2.孙锦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分院(江苏苏州,215000)电子系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分院是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成立的、与产业结合紧密的一所公办职业学校,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國际交流、校企合作、特色立校”,先后与区内12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上海金纬班”“三星电子电脑班”“强生现代学徒班”等几十个冠名班顺利开班,“三星显示企业教师工作站”“伟创力教师工作站”等相继设立,“通易机械”“长城汽修”等企业入驻校内并建立实训基地,初步形成了“企业环境中的学校、学校环境中的企业”的育人环境。
2018年10月,学校与以三星电子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多家企业联合体建立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中心”,初步构建起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
一、总体框架
(一)业务架构
学校与企业联合体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明确在师资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现代学徒制教材研究开发、企业技术工人的技能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企业与学校、专业与产业、技能培训与人才培养一体化的办学思路,发挥学校、企业双主体的育人积极性,开放办学,协同发展(详见下页图1)。
(二)工作计划
协同育人中心建立由企业和学校主要领导领衔的理事会制度,定期召开理事会议,协商协调产教融合育人中心在学徒制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技能培训、教材开发、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推进情况,即“以学年为单位制订工作计划,每月开展主题活动”的校企务实合作模式。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方案也会根据合作项目完成进度、质量等做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二、具体实践
(一)现代学徒制班开设
1.顶层设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关键在于顶层设计合理,具有可操作性。为此,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中心在调研各方需求的基础上认真研讨,制订现代学徒制方案,在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采用灵活的“N对M”育人模式。“N对M”育人模式指学校的多个电类专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根据学生专业发展的多样性,针对区域内多家企业需求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是一种创新型的合作模式。学校分别与联合体企业三星显示科技、强生医疗、伟创力科技签订学徒制培训项目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职责分工以及校企实习实训场所和实习岗位;组建由政府、院校、企业、行业相关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明确委员会工作职责和工作章程;校企联合建设特色学院——三星显示科技企业学院、强生精密制造学院,实施双主体育人;校企共建共享实训中心,统筹利用校企实习实训资源。除强生医疗学徒制班有特殊要求外,其他学徒制班主要采用在校内课程中嵌入企业文化、企业课程的形式进行人才培养。
2.制度建设。由学校、联合体企业的专业人员共同对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共同设定本专业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并对职业能力进行划分归并,构建课程体系,制定岗位技术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师傅选聘标准等。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项目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完成个性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开发课程、教材,如“强生信条企业文化”“自动化应用技术(Q系列PLC)”等。校企双方定期召开学徒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研讨导师选拔、考核、培养、职责、待遇、双向挂职锻炼、联合技术研发、专业建设等议题,不断完善双导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政策。
3.具体推进。成立年度招生招工工作组,制订年度联合招生招工方案。企业联合体在机电、电气类专业开设现代学徒制班试点,招生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项目介绍、政策解读、人员选拔、签订三(四)方协议等。
(二)实训基地建设
依据“把握前沿、共建共享、开放服务”的原则建设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中心先后与三星显示科技、汇博机器人、史赛克、旭创科技、伏泰科技等多家区内企业采用共建共享形式,建立了5个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人才工作站。实训基地采用开放式管理,既包括典型的工作项目,也包括企业为现代学徒制提供的企业生产管理环境;既包括学校、企业各自投资建设的实训基地,也包括利用双方资源开发建设的实训场所。实训基地的功能更多地体现在开放服务,在服务学徒制班级的同时,积极开发企业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力争成为区域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训培养中心。在开放共享中加速产学研成果的转化,学培一体,产教融合真正落到实处。
截至目前,联合体企业在校内直接投资实训基地资产超300万元,软件和硬件设备主要来自企业生产一线,比如智能楼宇设备、Q系列PLC生产线等,代表了当今技术的先进水平,使学校师生、企业技术人员能够直观了解前沿设备,接触使用前沿设备,学习掌握前沿技能。
(三)技能培训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中心的定位是“技术服务、技术交流、技能竞赛”,通过统筹协调企业联合体和学校各种资源,积极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更好地满足合作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育人中心从2018年起,与企业联合体中的三星液晶显示(苏州)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益而益电器有限公司等13家知名企业,在园区高技能竞赛、企业内训、优秀课程推介、技能鉴定、新技术培训、产品研发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签订相关协议,实施PLC培训、质量工程师培训、物联网技术培训、电子信息技术培训等项目。 (四)教材编写
现代学徒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合作企业有多方面诉求,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为了更好地在人才培养方面融入这些因素,校企双方在课程体系方面深入探讨,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并将企业先进管理理念、先进技术和企业文化通过教材进行固化。为此,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中心聘请产业工程师、学校资深教师组成现代学徒制课程改革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分析企业对生产、管理岗位能力的需求,将其转变成相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编写具有苏州工业园区特色的现代学徒制系列教材,在学徒制班推广使用。
三、总结与反思
在近两年的实践探索中,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中心成功地实践了学校与多个企业联合培养的育人模式。校企双主体共建稳定的联合招生招工方案,打造互聘共用的“教师+师傅”团队,开发多内容、多角度、产业化、专业化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从人才培养质量来看,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很明显地表现出对所选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发展方向的清晰认知,对合作企业的理念、文化等越来越认同,对自我的知识、技能、素养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学校层面尚未完全理顺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可实施可操作的激励机制,尚未制定完善灵活机动的教学管理政策,设计人才培养质量过程监控及反馈制度;企业层面尚未充分融入专业培养过程,尚未制定出有效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师傅选拔制度、管理制度、过程反馈制度等。可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深化。
(一)创新校企合作“N对M”育人模式体制机制
一是重規划、明权责。校企双方应合理进行合作规划,明确企业、学校的关系,及时沟通并制定相应的合作规范,为后续长期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强合作、谈共赢。学校组织教师深入企业,企业组织员工走进校园,促进人才双向流动,真实、深入、细致地进行职业教育交流才能达到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三是学终身、哺大众。校企合作不应仅限于固定的企业、固定的学校、固定的时间,应以长久发展的姿态,通过现代化的学习途径,扩大职业教育的地理范围及空间范畴,最终面向社会开放,扩大职业人才潜在储备,及时变革更新。
(二)现代学徒制与1+X证书制度深度互融
“学历+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的实施能有效促进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促进职业院校内涵发展,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抓课程和课堂建设,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构建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3+3”中高职衔接体系
不断扩大现有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规模,将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计划一并纳入其中。定期开展与“3+3”中高职衔接对口学院的交流互动,构建科学合理的融入体系。
(四)深化校企合作,拓展优质合作企业资源
立足长远发展,注重社会效益,确保优质教育,把提高学生知识技能水平作为教学重心,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加大与优质企业的合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广阔和优秀的平台,最终提高学生、专业以及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815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