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耀平

  摘 要:后疫情时代,互联网+教育已经逐步由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逐渐转向常态化的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相结合,从而获得更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本文针对高中地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构建常规课堂和第二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就Zoom课堂和腾讯课堂两种常规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及基于学生参与设计与创作的微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进行探究。最后运用思维结构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对构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的教学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2)03-0050-05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1]随着教育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才培养的模式面临着改革和创新,传统课堂也正在逐步被混合式教学模式所取代。混合式教学是指将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优势结合,从而获得更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2]混合式教学突出以学习者为主体,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3]因此,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上有着明显的优势。本文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针对高中地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从教学模式的构建、应用和评价三个角度,就地理学科如何开展混合式教学进行探究和实践。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鉴于教学内容的差异,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软件开展混合式教学。教学软件性能各有优势,教师需要结合其特点,重新梳理知识、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重新制作和整理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本文构建了常规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1.常规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常规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重要保障,而学科核心素养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1)Zoom课堂
  综合思维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能够对现实中的地理事象,如自然环境的变化、区域发展等,运用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分析思路,对其进行系统性、地域性的解释,是综合思维水平的高级表现。[1]综合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需要学生深度学习并参与思考,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Zoom视频会议支持500人同时在线的实时音视频互动,电脑端屏幕可以显示 25~49人的视频讨论画面。它还可以同时提供大群群聊、小群私聊、桌面共享、实时标注、群管控等视频教学场景专有服务,成为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培育综合思维的首选教学软件。基于Zoom教学软件的优势,为更好地培育综合思维素养,笔者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重构(图1)。
  分组讨论环节是培育综合思维素养的关键步骤。教师可根据活动的难度,科学安排小组的个数和各小组的人数。在Zoom直播过程中,可开通相应个数的群聊,用于组内互动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所有学生回到之前的直播大教室,在大教室内各组发表意见,随后,学生对各小组的意见再各自发表看法。有时候,小组之间的看法有分歧,甚至^点相悖,教师可根据学情重新组建小群,针对分歧开展新一轮的小组讨论,最终,引导大家达成一致意见。这种随时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功能,让在线学习的互动程度最大化。学生通过由浅入深的讨论、分析、发表见解和感悟,对学习的内容达到深层次理解。讨论所带来的思维碰撞,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升综合思维素养。
  (2)腾讯课堂
  区域认知核心素养是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具有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象的意识与习惯,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与工具认识区域,是区域认知素养的两大表现。[1]地图可以准确地显示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不同地域范围内的地理环境特征,能够对比显示不同地区地理特征的差异,还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表现出多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演变过程。因此,地图成为认识不同尺度和不同功能区域、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重要工具。腾讯课堂界面简洁易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操作简单易于学生掌握,播放流畅使得教师的语音讲解与多幅图片能同时出现而不会延迟,特别适合开展地图教学。笔者结合腾讯课堂的优势,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重构(图2)。
  虽然腾讯课堂师生互动的功能有限,仅可以在讨论区用语音或者文字交流。但在地图教学时完全能够满足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需求,还能避免不必要的功能对课堂秩序的干扰。如果教师要请某个同学回答问题,使用“举手”功能即可。学生举手后,教师通过抽答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即可,简单的互动,辅以教师适度的问题引导,让区域认知素养得以落实。
  2.第二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第二课堂是指在常规课堂外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从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从学习空间上看,它可以在教室、操场与家中开展。第二课堂高度的灵活性、创造性和参与的自由度,使其具有培养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两大素养的优势。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1]长期以来,地理实践仅限于野外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因受课时等因素的制约,野外考察等活动开展的次数有限,教师难以全靠这类传统活动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若如此,学生的实践能力也难以得到提升。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带来了契机。地理微课给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途径,微课教学也为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了新方法。在微课设计与创作时,学生在对课本中的知识非常熟悉后,教师需要按照同学们喜欢的方式加以转化,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微课视频在课堂播放时,不仅能发挥微课教学的潜在影响力,还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从而对学习内容深入思考与加深理解,感受地理学习的多种方法与乐趣。图3是微课创作及教学模式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25714.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