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内容变化分析及教学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席维 陶建斌 郭丽 王娇

  摘 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加快,近10年来我国高中地理教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地貌”章节为例,从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内容呈现三方面进行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其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贴近社会生活,突显地理实践力;彰显学科逻辑,符合学生心理认知发展;呈现形式多元化,趋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并据此提出指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内容变化;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I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2)03-0007-04
  地理教材是地理教学的载体,对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地理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研究的是狭义的地理教材――地理教科书。[1]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以及2019年新版高中地理教材的相继发行,可以发现近十多年来,我国高中地理教材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新旧教材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异与联系,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是什么,教师如何更好地利用新教材进行有效教学,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等成为当前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本文以2008年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以下简称“旧教材”)和2019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以下简称“新教材”)的“地貌”章节为例,从教材的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和内容呈现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指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建议,以期为地理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内容选择的变化
  课程标准是内容选择的基础,本文主要从课标内容、知识内容和地理素材等方面分析教材内容选择的变化。
  1.课程标准由能力立意转变为素养立意
  新旧版本课程标准在内容要点和具体要求两方面的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2-3]。从内容要点来看,旧课标要求中“运用示意图”“结合实例”等行为条件体现了对学生获取、分析信息能力的培养;其“说明”“分析”等行为动词在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分别对应理解层次和分析层次,表明旧课标偏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思维训练方面的培养,弱化了地理实践。而新课标要求中“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行为条件则强化了实践层面,突出了对地理实践力的要求;并且其“识别”“描述”等行为动词在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属于理解层次,也彰显了新课标“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思想。从具体要求来看,旧课标提出的野外观察范畴太广且对学生能力培养指向不明;而新课标呼应章节主题,不仅开展了地貌观察活动,还提出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由此可见,课标的变化在于由注重外在的知识与能力转变为对学生内在的稳定品格与素养方面的培养。
  2.知识内容化繁移难,侧重基础与实践
  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在知识点的数量、难度、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对比情况如表2所示。从知识点的数量上看,新教材二级知识点个数少于旧教材,知识容量明显减少。从难度上看,新教材将旧教材中“内、外力作用”“山地的形成”等涉及地貌成因且难度较大的内容删减迁移到选择性必修一中;仅保留旧教材中“常见地貌类型及特征”等基础知识以及新增了“地貌观察方法”等基本的地理应用知识,故相较而言,新教材的内容选择以地理基础性知识为主,难度普遍偏低。从实践应用上看,旧教材强调地理现象的原理及规律分析,弱化了地理实践;而新教材新增关于“地貌观察”的实践性学习内容,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供了第一教学资源。由此可见,新旧教材“地貌”章节知识点选取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繁化简,移难留易,突出了地理基础性知识;二是增添了丰富的地理实践内容,突显地理实践力培养。
  3.地理素材贴近社会生活,紧跟时代发展
  教材在内容选择方面具有时代性,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不同时期的地理素材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于旧教材发行多年,绝大多数材料存在过时陈旧、脱离实际生活等问题。如案例“黄河三角洲的发育”,其卫星影像取自2000年陆地卫星ETM+图像,比较陈旧。而新教材及时更新的地理素材更贴近实际生活、紧随时代发展。例如,喀斯特地貌的“活动栏目”取材于2016年贵州平塘建成的“天眼”;“问题研究”也从中国当时“扶贫”热点出发,探讨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内容组织的变化
  内容组织是课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新旧教材在内容组织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情况如图1、图2所示。
  从课文的编排顺序来看,旧教材以塑造地表形态的成因为线索贯穿始终,整章内容难度水平层次不明,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化,不太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需求。相比而言,新教材则按照水平层次对旧教材“地貌”相关内容进行划分,把层次水平较高的抽象知识迁移到选择性必修一中,必修一仅留下适合当前阶段高一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内容。故新教材必修一就按着地貌的基本概念、地貌形态的顺序对四种常见的地貌类型及景观特征进行分类和叙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增添了地貌观察的具体操作内容,为学生后续开展“观察家乡地貌”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持。
  据此可知,相比于旧教材,新教材的内容组织遵循由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理论到实践的有序原理,更加彰显地理学科逻辑和适应学生心理认知发展。
  三、内容呈现的变化
  李家清教授认为,教材的内容呈现须达到宜文则文、宜图则图,图文并茂,融入活动,使教材成为有机、有序、有效的统一表述整体,实现与学生心理认知过程的协调统一。[4]本文通过对比新旧教材在图像、栏目的类型与数量以及问题研究的进阶性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地理教材在内容呈现方面的变化特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25724.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