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陆雨薇

  【摘要】核心素养理念提出之后,小学数学教学由传统的以讲解数学知识为主的教学转变为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学。教师应该基于核心素B理念,采取多种策略开展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陆雨薇(1994―),女,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积极创新数学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从而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传统的应试教育将逐渐被素质教育取代。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学生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数学作为小学阶段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1]。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核心素养理念的要求
  (一)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仅重视向学生传授数学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未能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课堂教学,导致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学习效果不佳。基于核心素养理念进行教学,要求数学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数学[2]。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核心素养理念,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现数学规律,进而提升数学能力。
  (二)跨学科整合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会把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中,未能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有效融合,这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理念进行教学,要求数学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并且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合理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发现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实现跨学科整合[3]。
  三、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之前,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需求,从学生比较熟悉、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入手,设计情境内容,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掌握数学知识。在学生学完课堂内容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进行呈现,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创设不同类型的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将课堂知识融入故事中,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字时,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古人计数的故事,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并解决相关问题,掌握计数方法。
  游戏是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开展的活动,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创设游戏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找规律”这部分内容之前,将红、黄、蓝等多种颜色的圆形卡片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用线连成一串,并放在一个盒子中;在课堂上,利用这些道具开展一个趣味游戏。游戏内容为:教师需要拉住线的一端,先向学生展示两张卡片,让学生猜测下一张卡片的颜色,之后公布正确答案。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发现卡片颜色变化的规律,进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学生应做到学用结合,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4]。为此,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将有关现象融入教学中。学生借助这些源于真实生活的现象,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理论知识。例如,在讲解“小数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买文具的生活情境,并提出问题:“小明共带了12元5角,他买日记本花了3元1角,买钢笔花了4元2角,请同学们算一算,他还剩多少钱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运用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符号意识。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讲解“克与千克”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去超市购物时,有没有留意过商品的包装上标注的质量呢?”大多数学生都回答:“留意过。”于是,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某种零食有两种不同的包装,那么同学们会选择大包装的还是小包装的呢?”学生们纷纷表示自己会选择大包装的零食,因为大的包装里装的零食比小包装的多。然后,教师引入了“克(g)”与“千克(kg)”的概念。最后,教师列举了“一袋酸奶重500g”“一名学生重30kg”等生活实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质量一般用什么作单位,借助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5]。
  (三)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具备良好的几何直观能力,有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解决几何问题。教师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展示标注了底和高的具体数值的平行四边形的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它的面积。在学生算出结果之后,教师让学生思考三角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此时,有的学生回答:“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底×高。”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推导出正确的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教师在图片中的平行四边形旁边画了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让学生找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在面积上的差异。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三角形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小,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非底×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1/2×底×高[6]。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面积公式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同时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nlc2022081817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37948.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