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业设计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龚晓艳

  作者简介:龚晓艳(1973~),女,汉族,江苏太仓人,太仓市第二中学,研究方向:初中美术教学。
  摘 要:美术作业是学生学习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步骤,也是发挥想象、提高技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过程,并能充分体现出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认真对待学生的美术作业,帮助学生提高对美术的兴趣,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关键词:美术课堂;作业设计;趣味性;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2-0144-04
  
  对美术教师而言,作业设计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也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而言,基于作业的创作实践是美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教师比较注重学生模仿能力的训练,谁模仿得接近谁通常就会得高分,而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这种教学模式,从表面上看起来每个学生画得都很像范作,但是,从创新角度来分析,学生如同复印机一般只是对范例的再现,并没有将自己独特的创新想法表达出来。显然,这十分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而在新的美术教材中,学生有着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它们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乐学、易学,课堂教学出现前所未有的生机勃勃。美术作业正是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步骤,也是发挥想象、提高技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过程,并能充分体现出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应认真设计学生的美术作业。
  一、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看待设计作业的本质
  作为美术教师,有必要针对“该如何去设计课堂作业,以吸引学生作业兴趣”这一问题做深入探究。笔者以为,一是要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在设计作业时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掌握的美术创作技能为出发点;二是要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作业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三是要能促使学生敢想敢创新,能积极地去探索,认真地去实践;四是应能通过完成的绘画作品或其他形式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积极的信息反馈,以促进有效课堂的生成。
  (一)美术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从教学实践中的现象来看,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处于应付状态,因此,美术教师需要从改进教学和改进作业设计两个方面入手,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基于实践活动设计动态化美术作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实践,去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创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越来越强调在教学中凸显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对教师来说,亟须从终结性评价的现状中走出来,摆脱只依靠美术作业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局限性。教师应将评价放置在学生的整个美术实践过程之中,不仅评价学生的作品成果,更要评价学生在学习之中表现出的对知识技能的运用、参与合作探究的水平以及对待难题时的学习态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托教材中课题,将评价融入美术活动之中,形成活动性作业。
  如,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实验教材(以下简称“苏少版美术”)九年级下册第5课《课本剧〈故乡〉》的教学,通过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可知,这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美术实践类课题,学生在演一演的活动中,触发他们去发现和思考:怎样的道具适合本剧?怎样的布景有利于演出?由此,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首先,设计活动任务“请你研读本课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演一演”。在初演过程中,台上的学生投入角色表演,台下的学生兴趣盎然地观看。接着,笔者提出问题:“这场表演缺了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利用所带材料来制作道具装扮舞台?”在笔者略做了些提示后,学生踊跃地提出了许多建议。笔者对学生的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一份“舞台设计指南”。然后,学生根据这份指南进行分工合作,有的学生负责剪,有的学生负责画,还有的学生负责贴。在师生共同参与道具制作的活动中,一件件由旧材料创造的作品出现在了大家面前。有的学生利用收集的废报纸、牛皮纸、废纸盒等完成了独具风格的服装;有的学生用黑卡纸做成眼镜、胡子;还有的学生将废报纸揉搓成项链;……学生通过随意裁剪、多角度思考、想象组合,创作出各种别出心裁的原创道具。最后利用自制道具再演一演课本剧《故乡》,有效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以兴趣为导向设计作业,改变了教师设计作业的观念,打破了以画笔、颜料等传统媒材为主流的美术作业形式。不仅引入了更为丰富的创作材料,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创新使用媒材的实践平台。另外,将自己创作的作品,以表演的形式进行运用,使学生重新认识美术作品的作用与价值,进一步提升了学生主动创作美术作品的内驱力。
  (二)美术作业设计的目标性
  美术作业的设计都应该受教学目标的制约。美术作业设计的目标要明确,作业要求是联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也是联系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中介,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若作业要求提得太高太难,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将导致教学的失败;若作业要求太笼统,学生就会无所适从或偏离教学目标。在设计作业之前,有必要依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学段目标”分析教材内容,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由此,可做到作业设计目标的明确性。
  如,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下册课题4《让画动起来》一课的教学。首先,笔者通过访谈学生,了解到学生最近正在看的动画片。然后,以此为创作内容,布置学生画卡通画作业。受到孩子本身很喜爱卡通这一因素的影响,笔者便自认为这次作业的完成情况一定会很好,可当几个班的作业改下来,笔者才发现学生的这次美术作业与自己想象中的情况有较大的差别。通过这次美术作业,笔者发现学生在美术作业的完成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生作业缺乏想象力,在学生进行作业前笔者出示了作业要求,学生可以临摹或改画范图,也可以自己想象设计,结果大多数学生都直接临摹书中的范作;二是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好坏差距十分大,基础好的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作业要求能很快完成作业,中间学习层次的学生能基本完成作业,而基础差的学生几乎都没有完成这次作业。

nlc202212151728



  于是,笔者改变了先前的教学方法。首先,笔者让每位学生准备一件自己心爱的卡通玩具。然后,笔者提出问题:“你的卡通玩具叫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你准备如何从美术学科的角度介绍自己的卡通玩具?”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卡通玩具,自由讨论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展示与交流的过程中,能让学生主动分享对不同卡通玩具的感受,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美术知识,从造型、色彩等方面介绍了卡通玩具的美术属性。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使得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还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学习习惯。
  课后可让学生完成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卡通玩具的美术作业,也可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卡通形象。作业批改下来后,笔者发现班上每个学生的作业都不相同,他们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卡通造型丰富多彩、色彩艳丽。
  (三)美术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每位学生作为不同的独立个体,必然存在显性或隐性的差异,如,学生个体之间的美术技能水平不同,个体创作风格也有差异;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造成他们在创作观念上存在差异。由此决定了学生在面对同一个美术作业主题的时候,有的学生感到难度适中,有的学生认为比较困难,还有的学生则觉得非常容易。由此导致学有余力的学生难以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学习积极性受到限制;而基础差的学生则感到难度过高,日积月累使信心受挫,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因此,设计美术作业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个难度级别的作业,让他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作业。笔者在设计美术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作业分为A、B、C三个级别的难度,分别对应高水平、中水平和低水平三个学习水平的学生。在创作环节阶段,笔者同时出示三个难度级别的作业要求,请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自主选择一个级别中的作业。这一作业设计策略使得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消。如,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课题8《角色游戏》一课的教学。首先,笔者提出A、B、C三个层级的作业要求:A水平(高难度)作业要求:利用挂历、纸盒、报纸、卡纸、颜料等综合材料制作立体结构的面具作品;B水平(中难度)作业要求:利用卡纸、彩色复印纸等纸媒材料制作半立体结构的面具作品;C水平(低难度)作业要求:利用水粉折印的技法绘制面具作品。为便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开展创作交流,在教学前,笔者根据学生日常的作业表现,按照A、B、C三个层级难度进行分组,将同一水平的学生编入一个小组。在A、B、C三个层次学生分别制作的过程中,老师进行组间巡视,指导A级学生时笔者提出问题:“你们还有什么方法,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利用各种材料,表现面具的独特表情?”笔者启发B级学生时提出问题:“如何将纸浮雕的方法运用到面具制作之中?”笔者点拨C级学生时提问:“如何在图案设计与色彩表现方面进行构思?”基于不同难度的作业创作与精准指导,各级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发挥得更好,设计制作出富有特色的面具。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同一主题,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作业要求。在分析学生当前水平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把作业设定为如下三个作业水平:①初级水平:临摹或变式临摹,以着重掌握基本的技能技法为主;②中级水平:运用基本的技能技法,完成简单的创意训练;③高级水平:熟练运用技能技法,完成高思维含量的创意作业。如,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上册课题8《生活中的图表》一课的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制作图表的技巧、技法后,设计了三级水平的作业:初级水平的作业要求是依据本课教材中介绍的方法设计一张简易的图表;中级水平是掌握一定数量的切割与折叠的技能,并运用掌握的技能设计立体图表;高级标准是结合自己所学会的方法,提出具有独特创新观点的技巧,设计一个造型优美、新颖独特的图表模式。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相应难度的作业标注,从而有效实现了作业的分层设计目标。
  分层作业的设计策略能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学生能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做出合理判断与选择,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作业质量。学生完成的作业水平越高,对提升其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也更有效。
  二、 从学生的能力培养来揭示设计作业的重要性
  美术老师应该懂得如何去挖掘学生内在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美术作业应该在符合教学大纲及教材要求的基础上,不做过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从模仿有关范作开始,适当增加创作成分。通过巧妙的作业设计,以便让学生大胆想象,任意发挥,自由创造,培养他们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一)美术作业设计的创造性
  我们美术教师还应该知道所谓“美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的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因此在设计作业的要求中还应该包括“创造”“审美”的要求。创造与想象是分不开的,想象是思维的高级特殊形式,联想则是想象的初级阶段。对中学生来说,想象的成分大多是再造想象,虽说想象丰富,但是零乱无章,不能要求过高。
  用联想方式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是比较切合实际的。例如,在《奇妙的肌理》这一课实践中,有的同学直接用树叶剪贴成一个蝎子的造型,把蝎子的动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有的同学用吸附的方法创造出一幅幅漂亮的山水画;也有的同学将尝试将洋葱与卷心菜切成两半后,然后用复印机复印出它们截面纹理,得到丰富的线性肌理;或者复印切开的猕猴桃的截面,得到点状肌理;还有学生复印出自己的手掌,取其中的局部进行放大,得到线面结合的肌理。利用复印方式可以制作出千变万化的肌理图,通过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发现和寻找到自然界中美的元素,并能\用到平时的美术创作之中,这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而这一课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其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引导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最有表现力的一瞬间。指导学生善于从身边的人和事物中去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最终还将回到生活中去。学生通过完成各种形式的美术作业,学会将丰富的想象融入美术材料之中,依靠创造出的各种美术元素,实现心中的理想,并美化自己的生活空间,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才是我们美育的最终目的。

nlc202212151728



  (二)美术作业设计的科学性
  作业的科学性应该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一定要每一课都有美术作业,可以选择学生兴趣浓厚、感受性强的美术课程内容进行布置,这样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兴趣与欲望来进行自我意识的表现。也就不会让美术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避免了敷衍的情况。例如,在学习《从心底接触自然》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寻找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仰头看看一簇簇茂密的树叶铺天盖地而来,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走上前用手摸摸粗粗的树干是什么样的感觉,可以静下心来听听树叶飞舞的声音,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自然界的美,学生个个兴趣盎然。
  (三)美术作业设计的综合实践性
  美术是综合实践性很强的n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让学生多与生活联系,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也指出: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比如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用品、食品包装袋上精美的图案、丢弃的废旧材料,这些身边的资源在教学中都可以利用起来,用来补充课堂教学,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立体与空间中的生命》一课时,课前,学生收集家中准备丢弃的生活用品、废旧材料及报纸等,并把它们清理干净,归类整理好。待到上课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废旧材料,与由废旧材料设计制作而成的雕塑做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质,以及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废旧材料以新的生命内涵。同时,笔者还让学生平时多注意收集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倡导学生人人爱护环境,尝试从新的角度去发现生活中废旧材料的美。
  另外,笔者还教学生用收集到的生活用品的包装纸进行剪贴,拼贴出不同的肌理效果,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通过上述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掌握了利用废弃物开展美术创作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在社会上是有用处的,能体会到学习的价值。
  总之,美术作业是检验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实效的核心方式。如果没有作业,就失去了评价教与学的重要手段,从而出现教者无法检查教学设计落实情况,学者不能满足个人学习需要的现实问题。另外,美术作业是学生迁移运用美术技能、开展实践创作的最主要形式,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基于三级水平设计的美术作业实现了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要求的分层教学目标,十分契合当前追求美术作业个性化的改革背景。正如日本和光大学教授藤泽典明所说:“我们通过美术这个学科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理解美术知识和掌握相关技能的‘美术修养人’,更不是造就画家、雕塑家、设计家,而是在普通的教育中,透过美术教育获得全面协调发展的人,而非偏重智育的不平衡的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nlc2022121517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3358.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