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样鼓励形式激发写作积极性的实践操作与课堂范式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丽琼

  【摘 要】随着对语文作文教学的深入研究,笔者发现,“作文后进生”作为较为特殊的教育主体具有明确的差异性与特殊性,需要通过一些非常规的教育手段与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引导。本文基于项目研究进程以及教研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以背景原因为出发点进行阐述,站在当前语文教育大环境以及年级特质的背景之下进行实践,综合运用文献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实践论述法、纵向比较法等,得出相关可操作性强、普适性高、推广践行更为容易的鼓励形式。
  【关键词】“作文后进生” 鼓励形式 实践操作 课堂范式
  一、有关作文多样鼓励形式的背景及其相关论述
  (一)小学多样鼓励形式的发展现状与相关背景
  今教育背景之下,素质教育成为小学教育的核心诉求。作为“细水长流”的学科,语文学科的多种教学方式一直以来都各有千秋。在此基础之上,出现了以赏识教育为中心的鼓励形式教育方法。赏识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在传统意义上成绩不尽如人意、与同学之间存在差距的那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热情和创造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且表现极差的学生。在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欣赏与识别为主要形式,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能力,使得人的各种意识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从而自然地发生更有深度与意义的教育。
  (二)作文多样鼓励形式对于“作文后进生”的前期构思与展望
  我们不难看出,当前环境下对于作文板块教学而言,我们重点关注的“作文后进生”更加适合多样鼓励教学形式的开展与落实。基于目前的教学环境与现有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在进行课堂范式与实践操作时:第一,课堂主体必须归还学生本身,从而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第二,课堂形式必须“新旧结合”,让调研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效果更好、覆盖范围更广的教育形式;第三,牢记创新思维,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及时进行记录、分析和总结,从而达到再实践、发展的效果,最终达到“作文后进生”提高成绩、提升学习积极性、提升作文实践能力的效果。
  二、多样鼓励形式激发“作文后进生”写作积极性的有关实践与成效
  (一)“作文后进生”实际课堂表现以及相关调查
  在项目运行的前期阶段,笔者曾针对班级学生采用调查问卷与系统分析法等形式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与素养进行了一次分类,对“作文后进生”进行了更加明确的定位。在此过程中,笔者对于本班“作文后进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这些学生有三个明确的特质――第一,对于作文学习有一种天生的“畏难性”,其根本表现在于对自己成绩不理想的过度猜想与怀疑,从而丧失了自信心;第二,对作文学习缺乏兴致与热情,或许在他们眼中,作文学习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动力,容易产生厌倦心理;第三,对于传统作文教学的不适应性,单调重复而机械的教学环节使得他们的热情被磨灭,在学习时甚至会产生“束手无策”的感觉。
  在进行了初步认识与评估之后,笔者完善了最初的教学构想与课堂范式。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笔者发现,除了要有理论上的严密性与科学性之外,在激励式教学中同样需要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决心意志,这样才能满足多样化的实践需求。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在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之后,对“作文后进生”的蜕变培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与把握,也进一步摸索出了一套独一无二的课堂范式与教学方法。
  (二)作文多样鼓励形式的教学方法与课堂范式论述
  在课堂范式方面,笔者抛开了传统的“三大理念”分离的理念,将三者融为一体,以学生为根本、知识为保障、能力为实践的思想进行设计与反思。这样的课堂范式具有三个优点:第一,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为本”的观念,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能够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做到权威性与学术性的中和平衡,让一些枯燥的知识性内容元素更好地融入课堂载体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与排斥心理;第三,让学生自主实践与运用知识性内容,从而使其通过自己的素养与能力更深入理解作文“再创造”的要求,让学生在快乐学习、放松自我的过程之中提升核心素养。这样的课堂范式同样存在结构不够稳定、实行起来难度巨大、学生配合度不高、配套的教材与课程关联度低等问题,需要后期教师在实践中克服。
  除此之外,在教学方法上,笔者总体以鼓励形式教学方法为主,从而带领学生深入发掘语文的学科魅力。这里的鼓励形式教学方法的内容可以按照阶段和侧重点进行细分,主要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改变传统教学单向的教授模式,通过多元互动的形式让学生有充分的信任感与获得感。例如,在日常的教学设计环节,教师预留出一部分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眼神交流、言语互动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者,而是一个学习的“引路人”,从而使其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第二板块,将观察上升为引导,通过合理的干预让学生点燃自我学习的热情,从而达到以课堂为基础、自我为跳板、课外为巩固的“三管齐下”的效果。第三板块,新课标要求语文选修课程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为学生提供语文素养拓展和提升的空间,适当通过开展小组协作式研究性学习,拓展语文课堂的信息空间。第四板块,对学生的兴趣点及时进行汇总整理,从而循序渐进、多次利用,将这些潜在的资源“盘活”起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设计一本师生两用的作文交流本,师生用简单的文字记录生活中的趣事,放在图书角,供大家写作时取材。对于他人记录的趣事,师生可以跟帖留言。公认的 “热帖”可以展开变成作文素材,从而使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讲。
  从根本上来说,无论课堂范式抑或是教学方法,都需要遵循两个关键的核心原则:第一,确定语文学科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不断发展的学科,而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对于“作文后进生”而言,在激励教学方面,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信心,以陪伴者的身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走向成功。第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笔者还关注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进度与理解模式,通过更加细小的内容来对“作文后进生”进行更恰当的类比。

nlc202302081723



  (三)作文多样鼓励形式的教学落实与成效总结
  通过以上内容的落实实践,笔者在此过程之中还发现了两个不容忽视、需要及时改正的问题:第一,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观念的时候,必须找准节奏、精准定型,从而使学生能够过渡适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教W的实践要求。在传统的激励教学过程当中,尤其对“作文后进生”而言,这样的激励有些时候意味着一种压力,如果不能把握好力度的话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第二,及时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沟通,或者课后进行整体的回顾与反思。细节决定成败,站在自己很难关注到的细节问题上把握整体方向,使得所有的教学不偏离大方向,取得应有的效果。虽然教学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与阻力,但是整体还是取得了较为不错的反响。
  从宏观角度来看,不少“作文后进生”通过短期的指导,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升,语文素养也得到了提高。例如,笔者班中曾经有一个学生对写作文十分头疼,往往同学们写完一篇作文之后他还连一半都没有完成。在项目的教学落地之后,笔者发现,这个学生不仅在写作速度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于写作更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已经完全克服了自己的这种隐形的恐惧心理,能够与班级里作文学习进步较快的学生比肩了。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作文是需要积累、练习与灵感的。通过相关的激励,笔者发现“作文后进生”对于生活共情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对于作文的理解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学习心态渐渐从被动转为了主动,对作文的喜爱之情也在与日俱增。同时,他们还以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感悟带给笔者新的启发与动力,让笔者认识到了作文教学的另一种可能,也印证了一句教育名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样的课堂效果,也带动了班级里其他学生积极学习,对他们塑造学习品格也有一定的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这里笔者所强调的多样鼓励形式教学模式对于“作文后进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研究对象群体而言,意义重大,同时也隐藏着许多可以深入探讨、深入发掘的方法。无论是在过去、现在抑或是将来,我们不应该随意定义一个学生能力、潜力、天赋的大小,而是要脚踏实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育的对策与打破现状的途径。笔者坚信,在长期的努力下,这些“作文后进生”会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收获更多的乐趣,也能让更多的教师认识到激励形式教学的突出作用。学生为本是关键,科学教学是基础。循序渐进谋创新,知识实践双保障。

nlc2023020817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4952.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