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架起体育教师“走向卓越”的桥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潘建芬 韩金明
摘 要:为贯彻落实北京市教育大会和北京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大优秀教师培养力度,培养教育系统高层次教师人才,北京教育学院启动实施“卓越计划”培养项目。“特级教师工作室”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为发挥特级教师作用培养教育系统高层次教师人才设立的项目,是北京教育学院“卓越计划”中的一项。本文从体育特级教师工作室研修导向、主题引领、课程设计、培养方式、研修文化和成效显示六个方面,盘点分析“卓越计划”培养卓越体育教师的研修构建与实践,以期与全国体育同行一起交流切磋如何“走向卓越”。
关键词:卓越计划;体育教师;研修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3)01-0051-04
体育特级教师工作室自2019年6月2日开班启动,至2021年9月结束,对来自北京市13个区的2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含教研员)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培训。工作室培养对象是北京市级体育骨干教师和市级体育学科带头人,目的是根据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升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提高理论素养和理论水平,为他们成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卓越教师提供支持。虽然工作室已结束一年多,但工作室诸多设计理念和研修模式还在延续深化,工作室培养效应和价值引领一直不断呈现。
一、多种导向,指引工作室学员研修方向
(一)问题导向的能力诊断与SWOT分析
培训前期,项目对学员进行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测试,对学员申请表及其支撑材料进行分析,以多维测试和直接面试的方式,以客观、全面评价学员,并根据测试结果录取。通过能力测试诊断发展,虽然绝大多数学员都有主持或参加各层级课题研究、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或论文获奖、参与各类教材或用书的编写经历,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较强,但学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修养、教育理念等方面认识薄弱,普遍对宏观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学习处于“混沌”状态;对体育学科整体理解不全面也不够深入,没有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科研能力普遍较弱(图1)。
培训初期,工作室展开每一个学员自身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SWOT分析汇报,归纳发现,他们有着“对教学有着经验、对事业投入热情、对学生投入感情、对工作充满激情、对体育充满韧劲”的工作基础优势,有着“干得多总结少、经历多反思少、说得多写得少”“对理论的理解缺乏系统性和深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问题与能力”等不足,对自身做“合格”与“可靠”教师、做好“立德树人”、跨界学习、接轨学校体育改革形势与国际教育教学动态、形成自身教育思想和教学特色等有着强烈的紧迫感与发展需求。
(二)目标导向的研修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
在全面了解学员专业发展现状、工作任务和发展需求等基础上,在清晰学员研修意愿、研修起点和研修助力点方面,工作室从“培养什么人、培养后能做什么”的角度,确定了研修总体目标,即以“新时代、新课程、新质量”基本理念为指导,通过为期2年的培养,帮助骨干教师提升师德修养水平、教育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改革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特色,培养造就一大批在区域能引领、在全市有影响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卓越教师。
研修具体目标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提高骨干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保证教师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二是提升骨干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深化对新时代教育本质与功能认识;三是拓宽视野,提升境界,形成良好心智模式;四是提升总结教育经验、形成教学风格的能力;五是提升新课程新考试要求背景下把握学科本质掌握学生心理基础上的教育改革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
(三)结果导向的核心素养与能力提升
所谓结果导向就是结业时工作室学员对标需具备的素养或能力,包括较高的理论素养,即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扎实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了解教育的本质与功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能够指导自身教育教学工作;良好的心智模式,即能够正确归因,有效进行沟通、合作;教学领导力,了解学科前沿,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形成自身教学风格,并能够在教育改革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经验总结能力,能够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与风格;较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把握学科本质与教育改革的热点、难点,主持较高水平的课题研究。
二、主题引领,架起工作室学员“走向卓越”的桥梁
(一)研修主题的设计依据
紧扣“新时代、新课程、高质量”的理念,紧扣基础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练训赛一体化、核心素养落地等任务,紧扣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项目研修主题确定为“指向卓越课堂的体育教研改进”。因为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卓越课堂是体育教师的一种追求,教研改进是改变旧有情况、使教学改革有所进步的发展样态。研修主题的确定,旨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卓越w育教师,打造“高质量高效率有活力”的卓越体育课堂。
(二)研修主题的引领作用
研修主题是研修项目的主体和核心,所有的研修活动都是围绕主题进行。项目以“指向卓越课堂的体育教研改进”为研修主题,指导教学改革课程和学员课题研究方向,以研修主题聚焦改变行为、提升能力和解决问题,以研修主题最终形成主题相对集中的研修成果。研修过程中,将以研修主题牵引每一位学员在卓越课堂上成为卓越的教师、教出卓越的学生,并愿意为提高自身当下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卓越目标前进努力。
三、跑道规划,模块课程让工作室学员“跑起来”
(一)模块课程的四度设置
工作室培养课程从提升骨干教师高度、广度、深度、变化度等方面,设置理论课程、拓展课程、教改课程和研究课程四类模块课程“跑道的规划”(图2),使工作室学员在跑道上无须引领自主“奔跑”。理论课程的高度引领,补缺学员理论素养,打开学员新视野和教研“天窗”,丰富学员的新理念、新知识和思想方法;拓展课程的深度体验,通过跨界考察学习、实践体验、技术应用全面加强学员的综合素养;教改课程的专业取向,通过学科前沿问题、教学改革热点问题、卓越体育课堂创设加强学员的学科素养;研究课程的课题打磨,通过选题打磨、预开题和开题、课题推进、结题成果初汇报、预结题和课题结题全过程参与加强学员科研素养。
(二)培训课程的四结合设计
在四类模块课程下共设计了12门课程,课程设计强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社会实践课程与教育实践课程相结合、教育类课程与学科类课程相结合、对象性课程与本体性课程相结合(图3),把所学的知识方法应用于教研实践、成长反思和专业发展的闭环链条。
(三)课程安排的衔接顺序
工作室在安排课程顺序时,充分考虑各项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促进关系,大体按照先拓展课程和理论课程作为公共课程先开启,主要安排在第一学期;然后研究课程和教改课程作为专业课程跟进,主要安排在第二、三、四学期。其中研究选题在第二个学期进行,选题后学习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实践、产出研究成果。
(四)课程质量的全方位监控
全方位培训课程质量监控是一个多层次、多主体的网状监控,按参加监控的人员包括学院教务处、督导办和学科项目管理,形成课程负责人、督导专家、项目负责人或班主任、学员逐级分层、相互协调的监控,不同的监控主体承担不同的课程质量监控任务,实现不同的监控目标。以教务处牵头的课程负责人和督导专家为主体,全方位监控公共课程的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教学实效等方面;专业课程的质量监控,则主要通过项目负责人和班主任课前充分沟通精准对接需求、课中全程参与关注学习样态、课后学习卡填写反馈、聆听督导专家指导意见等方面进行。
四、教师学习,遵循工作室学员学习与提升的培养方式
(一)混合式培养
在培养方式设计中,密切结合工作室课程学习、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的需要,结合工作室学员培养对象的工作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实现培养目标(图4),促进学用结合,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教研实践,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教研实效。
(二)线上与线下研修相结合
研修第一年均以理论与实践结合、辅导与自主学习结合的线下培训为主。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研修多采取线上教学模式,如线上云端居家体能锻炼打卡、课题开题的通讯评审、京宁“互联网+”卓越体育课堂展示交流、线上体育教学、学生居家锻炼指导、线上寒假体育家庭作业论坛等,确保高质量完成研修任务、达成研修目标。
(三)辅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工作室培养方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注重辅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也就是对学员进行个性化、拓展性的辅导,如研究方法运用、课题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等。同时有指导、有约束地引导学员自主学习,如自主阅读经典名著、自我查询文献资料、自我教研反思、自我带题学习、自主完成研修作业等,促进工作室学员自主发展取向的自我专业成长。
(四)任务驱动学习与研究
任务驱动研修学习,就是以研修任务为核心,由项目负责人引导、学员主动学习提升实效的研修模式,开展“读进去、说出来”活动,进行《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名著学习,带着《教育考察任务单》和《教育考察》自评表到北京内联升鞋店教育考察学习,开发中小学生居家周体能锻炼课、专门性体能锻炼操和护眼游戏的教改课程学习等。任务驱动研究,则以如何做好课题选题、如何进行文献综述、如何撰写研究内容、如何表达思路方法、如何提炼创新之处、如何设计预期成果、如何进行可行性分析、如何做到撰写格式规范、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如何做好陈述汇报等为主题进行课题研究。
五、研修文化,传递工作室学员价值渗透与组织管理
(一)导师制闭环式指导服务
项目团队主要由2名理论导师(其中1人兼项目负责人)、4名实践导师和1名班主任以及院内4名指导教师组成,学员和导师配置达到2∶1。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项目团队的协同合力、目标导向的闭环式服务作用发挥,充分发挥理论导师的学术引领、课题引领和研究导航,充分发挥实践导师的教研指导、示范观摩和分组指导,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细致周到、用心服务和沟通交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精准指导和精准服务。
(二)一体化特质小组研修共同体
项目组通过前期对每位学员的深度了解和交流,根据每个学员特质、实践导师特质和指导教师研究专长进行分组,构建了小学两组、中学组和教研员组4个小组。在主题研讨、课题研究、分组研讨中,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提高了研修实效和参与融入感,确保了每一个学员的归属和认同感。同时结合研修小组需求和发展,配备与小组特质相向的指导教师,给予全方位指导和即时在线答疑。
(三)“研修公约”的价值渗透
为了有效培训常态管理,培训班在培训初始,便与学员有约法,建立工作室研修守t,如“教师下课或学员发言点评后击掌3次表示感谢”“他人发言时认真聆听”“上课手机关机或静音,有紧急电话要出去接听”等,把培训精神、价值观念、体育精神等寓于各种有形的载体中,强化学员的请假和约束制度。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及时更新生成性的研修守则,持续性跟进和监督反馈研修守则。
(四)人性化的组织管理
安排值训班长,负责培训日工作室服务工作和临时解决班级出现的问题,让每一个学员都有为工作室服务的意识,增强班级认同感。制定“请假学员上交请假工作日志”制度,就是学员请假缺席一次,上交一份当天请假工作的体会、感受或认识,或是写一则请假当天发生的故事,800字以上,并在3日内发布在微信群分享。此举不仅更好地促进了管理,也共享了业务工作信息。课后与授课专家合影签到发送到班级微信群,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及时反馈大家的出勤和参与情况,不仅使学员珍惜每一次上课机会,也为培训班留下珍贵的纪念图片。此外,研修简报纪实以2个学员为一小组合作轮流完成,详实记录课程的核心内容与观点、互动内容与解答,包括学员体会与反思等,为项目留下宝贵的一手学习资源,也锻炼了学员的文字表达能力(图5)。
六、绩效显示,研修产出成果与影响
(一)形成良好心智模式,赋能为师发展自信
围绕骨干教师的师德和情感领域,研修注重发展骨干教师的必备品格,达成学员身为卓越教师为师自信、发展自信的培养目标。学员在培训后期调查问卷表示,研修“有意思、有内容、有内涵、有突破、有实效、有意义”,深度感知做一个合格、有担当体育教师的内涵,自身能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去“t望”学校体育工作,从体育教研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看到了更广博的发展空间,对未来更有信心、更有智慧,也非常有信心在守望梦想中、在求实奋进中、在播撒幸福中、在志存高远中成为一个卓越教师,有信心让自己“每天成为一个更好的老师”。
(二)提升教育理论素养,凝练卓越体育课堂观
围绕骨干教师的理论和专业素养,研修注重发展骨干教师的关键能力,达成学员身为卓越教师理论提升、教书育人的培养目标。通过参与撰写《给体育教师的66堂素养课》书稿任务,从职业素养、学识素养、运动素养、教学素养、沟通素养、创新素养选择自身擅长素养之一,从师之惑、师之道、师之术、师之法、师之研、师之学进行案例呈现和学理分析。每一位学员聚焦卓越体育课堂或自身成长的关键事件或变革点,边实践、边研究、边改进、边总结,凝练提出了自身的卓越体育课堂观,如“守正知全,求趣能研”“乐汗会” “自主开放课堂”“教师主导、高效、关注学生实际获得”等,并总结提炼了促进自身成长的关键事件和重要人物,以全面提升自身教学改进创新能力。
(三)提高教育研究能力,培植一批课题研究种子
每一个工作室成员从课题的选题、体育统计检验、如何利用问卷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等体育科研方法,以及课题申报书的撰写、课题开题、专家评审、中期汇报、成果预答辩、结题申请书的撰写、结题答辩等,全过程参与课题研究的每个环节,在导师“手把手”带教过程中,均完成了3万字以上的课题研究报告,包括开题报告一份(含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研究工具等)、结题报告一份(含研究设计、文献综述、研究成果、研究案例等),全体学员都通过课题答辩,在学生体质健康、体育教育教学、区域教师教研三个方面产出了丰硕的首都教研成果,同时发表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51篇,完成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公开课22节,学员的课题成果产出论文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一、二等奖。同时,学员的工作室课题研究在改进完善基础上,成功申报并主持北京市教育规划课题、中国教育学会课题、北京市教育学会课题等10余项,极大提高了学员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具体课题研究获得见图6。
(四)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开发一批教研资源
学员们在工作室研修活动中,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教育学术论坛和交流活动,18人次学员走进了国培、联合会儿基会、北京市级培训讲堂,10人次组团参与体育教学期刊主办的寒暑假家庭体育作业首期在线研讨、首期线上论坛和研讨观点汇总。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第一时间为《体育教学》提供特别报道“抗击疫情,特级教师工作室在行动”,开发124个“复学衔接课程”在北京市学校体育联合会和北师大学校体育联盟平台推送,开发录制268个发展学生体能锻炼动作库,4位教师在京宁卓越体育课堂远程授课,2名学员的课程被推送到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学校、区域、北京市乃至全国体育教师和学术提供了教研实践资源。
【基 金 项目:本 文系全 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视野下卓越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构建与培养方略》(DLA180404)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57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