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语文要素,探寻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石小红
摘要:语文要素即构成语文的基本要素,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有机分布在每册教材中。这种呈阶梯状分布的语文要素让教师教学有了抓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文要素的凸显,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切实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语文要素 阅读教学 有效策略
语文要素亦即“语文学习要素”,它涵盖了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及语文学习的方法等。在教学中,必须以语文要素为抓手,科学地开发及使用课程资源,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稳定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注重学生对语文要素的理解和学习,因此,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与手段,积极落实语文要素,让学生在开放性氛围中学习到更多、更加实用的知识技能就显得尤为必要。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有效构建。
一、把控教材特点,追求阅读质效
统编版教材更注重学生的文本解读,如何把控教材的特点,实现语文要素的贯彻落实,除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记忆外,还需注重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化,追求阅读质效,切实帮助学生深入把握文章的内涵与思想情感等。如教学《妈妈睡了》一文,文章以孩子的所见所闻感受着母爱,情感真实且文字朴实,是教育学生感恩与关爱父母的好文章。围绕关键词汇或句子,挖掘文章中的德育素材,积极渗透孝道相关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接受感恩与孝道等方面的美德教育,这就是教学应该重点把握的内容。只有把握这些要素,学生才能对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母子情深体会更加深切,让学生透过文字表象看到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科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细节,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用好教材,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基于此,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展示与表达自我的机会,积极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及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对文本的阅读学习有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如在《小池》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强化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不妨利用多媒体播放美丽大自然的录像片段,配上唯美的背景音乐,出示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小池景色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文本内容,并在脑海中构建完整的美景画面,从而实现与作者的近距离对话,深入感受作者营造的意境。同时,引导学生围绕思维障碍展开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碰撞和集思广益中,得出完整性的结论,从而拓展学习思路,也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教学方式。如组织学生展开与古诗《池上》的对比学习,引导学生分析两首古诗的异同点:相同之处在于两首古诗都是描写夏季的景色,都与池塘、莲荷有关;写作手法相似,都是抓住细节,虽然运用了概述性的语言,但能够透露出闲情逸趣;语言浅显易懂,富有生活情趣,契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这样,不仅巩固了学习内容,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二、结合读写策略,丰富阅读体验
打通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板块的界限,让文章成为学生写作的最好模板,通过对文章写作手法的仿写、改写或续写等微写作练习,实现所学知识的有效输入与输出,这也是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如《小壁虎借尾巴》一文,它通过借尾巴的故事,讲述了各个动物尾巴的实际用处和小壁虎尾巴可再生的特征。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仿写小壁虎向猴子等其他动物借尾巴的术,可使学生注意礼貌用语,深入体会拟人手法运用的巧妙性。课文中,小壁虎与妈妈的对话并未做详细的叙述,可让学生通过扩写对话内容的方式,将一笔带过的内容平铺开来,实现文本中心思想和情感的延伸。
阅读与写作的互相作用使学生知识渐渐广博,解读文章也不再拘泥于表相,也能达成学生语文素养的大大提升。比如让学生将文章的各自然段内容进行概述,能考察学生的信息整理与归纳能力,让学生围绕概述语句进行内容的扩写与拓展,可以考察学生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程度等等。如在《狐假虎威》的教学中开展续写训练,将故事的结尾作为续写文章的开头,要求学生深入了解寓言故事的道理,――即有些人在生活中可能就像这只狐狸一样狡猾,会依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以及恐吓他人,我们应该学会识破他们的伎俩,不要被表面的形象而吓到,――然后把握这一主旨开展续写,能有效实现文章内涵与情感的延伸。续写能使文章的情节更加精彩,思想情感更加丰富饱满,也能够让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具有层次性和立体感,并进一步带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将学生的作文内容与原文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自己与作者文采之间的差异,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再次阅读文章的欲望,从而真正实现写作练习对文章阅读学习的反哺。
三、围绕问题互动,拓展阅读思维
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设置有价值的问题,提出师生想探讨的问题,在问题探究中实现主体间的知识构建。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问的引导性,提出有逻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确保问题有讨论的意义。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进行思考之后才能答出来。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思考每段话背后的含义,并提出“是否可以用其他语句替换”与“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等开放性的问题,教师需要想法让学生融入自己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设置逻辑性的问题,则要注重学生语感和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设置的问题需具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并将问题串联起来,整合零散的知识点,切实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同时,应尽量围绕一个主问题展开互动阅读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发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构建有效性提问的方法。首先,鼓励学生提问。注重阅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通过学生提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了解学生的思维障碍与学习想法。如《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学生对于“爬呀爬”的用词感到疑惑,认为小壁虎处于着急与恐慌的心理状态,不应该是快点爬和去借尾巴吗?为什么还要缓慢的爬?其次,教师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耐心进行解答。小学生处于定势思维的发展阶段,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透过文字的表象看到其本质。第三,尽量让学生自己来证明自己的回答。给学生更多整理思路和完善回答依据的时间,使其能够充分证明自己的回答。第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回答,让学生对文本阅读学习有更多独到的见解,积极营造个性化阅读的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历及素质水平等去思考问题,向更深与更广的阅读方向迈进。
总的来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既定教学目标,精准细化语文要素;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去落实语文要素;结合单元语文要素,梳理整合各课文的教学价值,加强实践经验总结与积累,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辰辉.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J].语文新读写,2017(08):62-63.
[2]许红琴.深度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01):40-43.
[3]王秋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语文要素”落地[J].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9(11):37-38.
[4]杨玉琪.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J].江西教育(综合),2020(05):48-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4462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