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语文活动体验探究式学习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贾瑞芳

  摘要:让学生在网络上查找关于名家名篇的信息,制作多媒体网页课件,收集相关课文涉及的自然风光、环境,生物资料,可以丰富教材内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有限走向无限。
  关键词:语文 阅读 探究
  
  活动体验探究式语文学习,就是通过学生自己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激发兴趣、加强感受,自主探究,从而体验知识、巩固知识、迁移知识,促进学习主动与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不是那种由教师将现成的知识、结论通过讲解式的教学直接教给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
  通过几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活动体验探究学习模式是一种很有成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本文仅就活动体验探究学习模式的途径进行一些探讨:
  一、绘图解说式
  即先让学生依据课文的言语去感受体会作者所创设的物象以及意境等,然后进行想像,编制和加工再创造成画,再由学生对绘画内容及绘画难以绘出的内容或已经绘出,但不甚满意的地方进行补充说明。
  比如,课堂学习《小石谭记》前的预习作业,我布置了绘画的任务,要求画清小石潭及潭源的位置、潭景、潭旁的人。不少同学潭景画得很美,却在解说时由同学或自己发现了“画不对文”之处。如:潭的位置应该是“丘西”,潭的源(溪)应该是“西南”,潭旁的人应该是(六人),有些同学却产生方向差错,人物遗漏(如作者)的错误。真是不画不说不知道,一画一说才深刻。
  再如学习《中国石拱桥》我要求同学画一画赵州桥、卢沟桥, 在学习情景交融的古代诗歌时,我也让同学画一画所感悟的画面,并在班中说一说,议一议,这样诗歌的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画中说中自然而然、活活泼泼地体会了。
  二、网络阅读式
  网络,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知识资源,信息宝库,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让学生在网络上查找关于名家名篇的信息,制作多媒体网页课件,收集相关课文涉及的自然风光、环境,生物资料,可以丰富教材内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有限走向无限。
  例如,学习鲁迅、杜甫等名家的作品前,我没有滔滔不绝在课堂“倾倒”,而是发动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由学生上课来“献宝”,说说他的“伟大发现”。一次,有位同学准备的资料达7页之多,简述时还对成果“依依不舍”。这样“自找”的知识,同学就觉得“是我的”,因而体验、印象深刻。网络阅读让课堂,让知识无限延伸,让学生有了“兴奋点”、“着眼点”,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探究,增强了语文学习的自信和求知欲。
  三、课堂活动式
  (1)课堂游戏。比如传话游戏(语言训练)、成语接龙游戏、谐音记忆法小游戏(笔者自创,据实验,在诸如记忆文学常识方面“功效”显著)如:记忆刘义庆――《世说新语》可偕音成――世上的人都在“说”一种“新”的“语言”了,只留(刘)下一(义)个阿“庆”嫂不会。笑声之余,记忆效果出奇的好。
  (2)课堂辩论。如学习《愚公移山》,组织了一次“愚公愚否”的辩论会。在辩论过程中,同学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各抒己见,旁征博引,连最不喜欢作文及最不好发言的学生也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
  (3)课堂表演式。如学习《核舟记》,我请同学表演那枚核舟上的“五人静态图”,再由同学旁白。如此,同学们都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其中,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的表演是难点,同学们高喊“我来”,“我来”,几次三番换角才满意。却又争论起“左手抚炉”该如何表演。最后大家认为“抚”不是“摸”――要烫坏手(大笑),可以是“拢着炉子”,同学们还自己注解为“有风,怕火熄。”在欢声笑语中同学们自己指出表演的优缺点,还认为“不论对错,有疑愿解疑就好”、“面对大家所满意的‘静态图’,对五人的位置动作、神态有了直观、深刻的感受,课文不要背也背出来了”。
  (4)课堂演讲式。如两分钟预备铃让学生一分钟演讲,可以是最近读到的印象最深刻的小故事、小新闻等,也可以是自己的佳作――感受、体会等。由同学互评。要求极其宽松。旨在鼓励学生敢说,会说,不断深入、强化思维和语文语言表达能力。
  四、工艺制作式
  即让学生在课后、课前动动手,用工艺制作的方式体验语文“文”的“美”、“文”的“精”,从而巩固学习成果,让学生学语文,学有余味,学有乐趣。比如,学习了《指南针》,我让同学自己动手做做文中的指南针,如“磁石磨针碗唇型”、“磁石磨针水中型”、“磁石磨针缕悬型”。还有同学把“缕悬型”和当代“罗盘式”两者结合,获得了“小小创造家”的称号,令同学颇为惊喜,辛苦、甜蜜,百感交集的感受体验非光是听课可比。
  五、成果展示式
  即把学生亲身参与的活动体验、实践成果在班中校中各极各类平台上展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体验探究中锻炼能力,再创成功。
  比如,语文小报、优秀作文、优秀剪报、文摘卡,我请同学自己设计、布置、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栏里;向各级报刊推荐发表优秀作文,并在班校等推荐;发动全班评价学习。
  六、课堂迁移式
  即注重在生活情景中启发学生学习。“生活是词语之源,语文之本,思想之根”孔子在开满杏花的土坛上与弟子无拘无束地对话;苏霍姆林思基把“思维课”的教室放到原野上森林里。充满生活情景的语文学习才轻松愉快,充满意趣。所以,虽有种种客观限制,我也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去学习――生活中处处都是学习的课堂。
  比如春秋游活动,正是课堂迁移大做文章之处。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自然美,人文美,去发现生活的美,生动体验结束后写练笔抒发情怀,一堂作文课不知不觉在感性中悄然落幕。再如午间操场活动,提醒学生投入与观察,此时的教育远比办公室谈话、教室呼吁要自然、有成效得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748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