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田雨

   摘要: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犯罪事件频繁发生,犯罪率逐年上升,日益成为干扰校园秩序、社会安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序运行的严重问题,越来越得到高校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其犯罪特点朝着暴力化、群体化、多元化、智能化、专业化等发展的趋势;犯罪原因也由传统的单一型转化为复杂型。其中,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原因。因此,预防与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不仅是亟需解决的一项社会问题,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职责所在,它需要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管理,共同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犯罪;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92-02
  
   近些年来,发生在校园里的伤害案件甚至更严重的校园犯罪案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不仅受害者的人身和财产遭受到损害,而且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犯罪特点朝着暴力化、群体化、多元化、智能化、专业化等趋势发展;犯罪原因也由传统的单一型转化为复杂型。预防与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不仅是亟需解决的一项社会问题,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职责所在。它需要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管理,共同努力。本文在把握大学生犯罪特点、探讨犯罪根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对策,旨在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象,把犯罪率降到最低。
  一、当前大学生校园犯罪的特点
  1.犯罪的类型。大学生犯罪案件的性质多为侵犯财产类、侵犯人身权益类,罪名集中在盗窃、故意伤害等,如某法院2002年以来审理的121件大学生犯罪案件中,盗窃案件48件,所占比例最大;强奸案25件,居于第二位;第三位是故意伤害案,13件。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看出,这些案件基本上都是针对人身和财产的犯罪。
  2.从犯罪所针对的目标、对象看,首先,主要发生在同学之间。尤其是盗窃犯罪,受害人全部为学生,且多为同寝室的同学;盗窃的物品首选笔记本电脑,然后依次是手机、现金、存款。伤害案件在同学之间屡有发生。其次是同学之外的人,如大学生在校内打伤外来人员或在校外打伤他人。
  3.犯罪主体范围的扩大。犯罪主体范围扩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从学校的规模层次上来看,以前犯罪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办学层次比较低的学校,以专科院校和民办院校为主,而现在却进一步扩大,有些是本科院校甚至重点院校。比如马加爵作为名牌院校的学生,却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二是从犯罪实施人学历层次上来看,遍及各层次学历,比如硕士生、博士生犯罪也不占少数。三是从成绩是否优秀来看,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尖子生”甚至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4.女大学生违法犯罪比例增加。一般认为,温顺是女大学生的基本性格特征,由此认为,女大学生犯罪可能性为零。但近年来,我们调查研究犯罪案件时发现,女性大学生犯罪者在逐渐增多,比例也在逐步增大。这些女大学生为了追求物质享受,竟然参与盗窃、卖淫案件,甚至参与抢劫等暴力犯罪,最终使自己沦为阶下囚。
  5.激情犯罪、偶然犯罪较为突出。激情犯罪是一种强烈情感的外在表现,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和难以抑制性等特点。大学生犯罪和社会上其他人犯罪的不同之处是大多没有深思熟虑、预谋策划过程,往往因琐事产生矛盾,发泄对对方的不满而犯罪,或因一时冲动而犯罪。
  二、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学校、家庭的因素。
  1.自身因素。①部分大学生因为受社会经济等一些负面效应的影响,从而改变了自己的思想价值观。近年来,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的繁荣,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思想倾向,更有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等社会不良现象的发生。逐渐地,学校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也被一些不良风气影响,而曾经被称为“天之骄子”的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追求物质享受,满足自己日渐膨胀的虚荣心,使一些大学生们去偷、去抢、去骗来满足自己日渐膨胀的虚荣心。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的行窃案件中,除了少数几起是因为经济窘迫所致外,绝大多数是因为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喜欢攀比、虚荣心过强造成的。②大学生心理正处在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一时期。18到22岁,正是感情丰富、内心敏感的时期,而大学生自己却不知如何排解,自控能力不强。他们渴望尽快工作,却缺乏社会阅历,缺乏人生经验,因此在这期间,如果不对其加以引导,危险就有可能发生。据心理专家分析,大学生年轻易冲动,识别能力差,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不良心理如激情冲动心理、逆反心理、攀比心理、嫉妒嫉恨心理、好逸恶劳心理等,最终将有可能诱发大学生违法犯罪。
  2.社会原因。以前人们常形容大学是象牙塔,大学生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但是现在的大学校园也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从对犯罪学生的统计情况看,他们经常出入电子游戏室、发廊、舞厅等人员杂乱的场所,有的是没有钱玩游戏就去偷,也有的学生充满好奇心,在黄色录像的引诱下很容易走向犯罪的深渊。
  3.学校原因。①教育体制方面。虽然现在强调对学生的教育要重视思想教育,但升学的压力导致我们无暇去关心学生们的思想品德。当前,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学校注重的是升学率,重知识“输入”而轻思想品德的“塑造”,忽略对学生人生观和思想品德的教育。部分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关心有加,而对学生个人品德有所忽略。表现在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放手不管,缺少必要的关心,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也不了解、不研究。②法制教育方面。很多学校不重视引导学生认识法律,了解法律,甚至在大学生中还有“法盲”,这对于大学生犯罪的防治都是不利的。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在校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在大学学习期间,需要学生掌握英语、计算机等技能,为了毕业、为了工作,需要参加各式各样的等级考试,对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等课程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们对这类公共基础课抱有一种草率应付的心理,更何况这门课程课时少,内容设计不够丰富,因而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4.家庭因素。家庭因素也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孩子最原始接受教育的环境就是家庭。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直接关系着孩子今后的成长方向。现在有些家长,从小溺爱孩子,使其养成了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再加上升学的压力,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对其思想品质的培养。等孩子进入大学校园生活后,就认为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不再过多过问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状况,更不去与孩子沟通,从而没能及时发现问题。据调查发现,处于打骂型家庭、溺爱型家庭、失和型家庭、放任型家庭等“问题家庭”的大学生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究其原因就是运用了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所以说,家庭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对策
  无论是预防大学生犯罪还是预防其他犯罪,最根本的措施还在于“预防”二字,针对其犯罪发生的原因,从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思想发展的环境,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对于学生犯罪,应该针对其特点和原因采取相关的措施,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打击和预防。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应该针对学生犯罪的特点,对其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的法制教育,通过校园广播、班级讨论会、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师生在生活、学习、比赛中积累各种法律知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避免因不知法、不懂法而引发犯罪。学校要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尽可能地为大学生开展各种心理讲座进行心理辅导,正确引导他们对爱情、事业、理想等问题的认识。特别注意对心理敏感、经济窘困的学生要加强关心、照顾。
  2.加强校园内的治安管理工作。大学生每天学习生活都在校园当中,犯罪行为也往往发生在学校。因此,只有保证良好安全的校园环境,才能确保犯罪案件不在校园中发生。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学生管理,尤其是集体宿舍的管理,学校必须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一旦发现校园中有犯罪行为的苗头,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把犯罪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3.司法机关的积极配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寓教于审、惩教结合”的原则,坚持“教育、感化、挽救”为主,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特点,从有利于教育、挽救大学生的角度出发,使他们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司法机关与学校之间也应该加强联系,以帮助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司法宣传教育。
  学生犯罪的预防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努力。因此要依法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社会稳定的事端。
  参考文献:
  [1]王秉中.罪犯教育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
  [2]王守宽.大学生犯罪原因之探讨[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4).
  [3]丁在运,王占武.家庭影响与大学生犯罪浅析[J].黄淮学刊(社会科学版),1995,(1).
  [4]吴鹏森.犯罪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
  [5]方玉凤.大学生犯罪的特征、根源与预防对策[J].文教资料,2006,(7).
  [6]苏运来,张合民,等.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与预防对策研究[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958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