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风景这边独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艳丽 第亚平

  2009年,江都市职业教育集团成立。新的集体领导经过讨论达成了共识,职校要发展,必须走一条有自身特色的校企合作办学之路。职教集团的主干学校江都中专自2002年起就开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2004年与扬州嵘泰精密压铸有限公司签订了当地第一份“订单培养”的办学协议。2011年4月,江都被江苏省政府确认为第一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之一,江都中专的校企合作更是跃上一个高位发展的平台。现在,就让我们看看近年来学校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绩吧。
  一
  2010年5月4日,江苏省江都中等专业学校大礼堂里欢声笑语,热闹非常。原来是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正与学校机电系的师生举行“五四青年节”联欢活动。
  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是江都市一个有着半个多世纪历史的老牌企业、知名企业,同时也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设有江苏省企业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从2006年起,江都中专就为该企业开设“冠名班”,连续3年每年培养50名机电专业中职生。冠名班的培养协议规定:(1)学校负责招生、学籍管理、理论教学、在校实习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2)企业每学期至少提供200课时的厂内见习或实习课,由企业提供实习场所、实习材料和实习指导教师,校方、系部与企业生产部、人力资源部协同负责组织、实施。(3)企业参与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调整。(4)学生学业结束,技能鉴定合格并取得就业资格证书后,由企业组织面试、体检,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拿出最终考核结果,企业择优录用。冠名班的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亚威的各个分厂工作,其中转塔冲床分厂的员工有80%左右来自冠名班。就是这批学生发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在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个分厂产值从1.2个亿上升到2.45个亿,翻了一番。企业对学校培养的学生刮目相看,主动要求签订长年“订单”,并且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公司工程师与学校专业教师联合开发了以亚威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4本,先后有8名工程技术人员成为学校的兼职专业教师。
  进入新校区后,学校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创新合作模式,丰富合作内容,主要体现在:(1)加强了与中海造船、新扬子船业集团、江淮汽车、江都江燕液压元件厂、扬州光辉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的联系,把它们打造成学校新的战略性合作企业。(2)提高与新扬子船业集团、江苏一重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的合作内涵,在原有合作内容(顶岗实习、冠名办班)的基础上,组织冠名班学生进入企业,在企业实施工作、教学,做到生产学习化、学习生产化,实现“引校进企、企中有校、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3)丰富与江都江燕液压元件厂、扬州光辉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的合作内容,引进该企业产品的生产设备或生产线,实现“引企入校、校中有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
  镜头一:2010年5月10日晚上8点,江苏恒远集团的职工培训教室里灯火通明,江都中专机电系许老师正在给07机电二班学生上机械原理的课。老师讲得认真,学生记得仔细,师生讨论热烈,原来是学校把课堂搬进了企业。
  江苏恒远集团是一家专业生产水泥机械设备的大型民营企业,用工需求量大,对工人技术要求高,曾多次到学校洽谈合作事宜。经过调研,学校认为恒远企业文化浓厚,管理严格,生产设备先进,很适合机电专业的学生顶岗实训。于是双方达成协议,安排进入顶岗实训期的一个机电班进驻恒远,企业负责安排6名师傅指导学生分组实训,学校安排一个实训辅导员跟踪管理,学校教师每周四、周五晚上在职工培训室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辅导。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实训设施设备不够的问题,又解决了企业用工不足的矛盾。这种“引校入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迅速地转换为实践能力,极大地提高了职业技能。
  镜头二:2010年10月20日下午2点,职教集团会议室十楼,引企入校、校企合作的签字仪式正在进行。扬州光辉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承诺在学校建一个3000平方米车间,提供生产设备并派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习。
  扬州光辉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是一家规模较大的乡镇企业,是省内同行业中佼佼者。但令管理者头疼的是,由于公司地处乡镇,生活单调,文化贫乏,尽管做了许多改进,也很难长时间留住招聘来的大学生,这给公司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难题。于是,公司主动到校洽谈将企业办入学校的事宜,校企双方签订了引企入校合作办学协议。企方投资150万元建造了汽车零部件气门生产车间及气门加工生产线;学校为企业提供实践用的场地、生产动力电源及水源和生产实习学生,并安排教师参与管理,并就加工生产的效益指标和其他相关事宜进行了规划和协商。校企之间实行共建共管共创共发展,不仅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也降低了学校工学结合的运行成本,学生还高效学习了技能,实现了三赢。现在,已有三家大型企业将车间建到了学校,学生“未进企业门、先成企业人”。
  不论是“引校入企”,还是“引企入校”,要切实做好校企合作工作,江都中专的经验是必须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1.研究制订好“工学结合”的教学计划
  江都中专根据企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和教材内容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建立弹性学习制度,实行学分制。按照“文化知识够用,强化专业能力培养”的原则,把学生在校三年时间分成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知识、专业认知阶段,主要是学习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并进行初级技能训练。第二阶段为职业素质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现代职业劳动者的全面素质。第三阶段为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和技能考证阶段,主要是学习专业课和进行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并考取对口技能证书。第四阶段为专业生产训练和专业课程学习阶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的实习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第五阶段为专业实习和专业扩展知识学习阶段,主要是进行毕业前的生产实习和专业扩展知识选修课的学习,学生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通过严格考核合格,才准予毕业。这样安排使学生的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有机结合,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加强思想疏导,落实教育措施
  一是组织学生参加军训,聘请地方军队教官管理学生课余和宿舍纪律,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二是把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结合在一起,开展用宽容心建和谐校园的教育活动,组织全校学生观看《恰同学少年》等影视剧,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斗志,把“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吃气”的“三个不怕”落实到学生言行上来。三是利用班会课、升旗仪式、校会的时间做好法纪安全教育,还专门安排法制副校长轮流到各个系部上法制课,增强学生法纪观念和安全意识。
  3.加强对带训师傅的培训
  学校高度重视加强对带训师傅的培训教育,原因有三:一是在校学生还不是完全的社会人,未脱学生气,遇事容易退缩,有怕苦畏难情绪,需要师傅指引;二是学生在校尽管受到诸多为人处世方面的思想教育和培训,但实习毕竟是第一次走进社会,还比较认生;三是工厂的带训师傅一直从事对普通工人的传帮带工作,对学生的带训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尤其学生易受挫、情感较脆弱,更显学生带训经验的重要性。
  4.强化学生实习管理,确保实习质量
  重点做好如下工作:(1)签订校企双方关于工学交替学习的相关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2)建立校企合作的学校保障机构,学校和系部负责组织实施。(3)配备专职带队老师,配合班主任,全程跟踪管理。(4)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帮助购买学生安全保险,及时处理学生意外伤害事故。(5)学校领导每月不定期到企业了解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工学交替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三
  在多年的校企合作实践中,江都中专开创了项目制合作形式,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技服务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项目,表现出了宽泛的合作领域和多样的合作层面。项目制校企合作,合作各方以项目为载体,通过签署责权利明确的合作协议,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组建合作团队实施合作。这种形式明确了各方的角色、职权和责任,确保合作内容有效实施和各方合作获利,有效地解决了校企合作中人员不匹配、职责不明、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能更好地激发行业企业与职业学校共管共建的积极性,不断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实践证明,服务区域经济,立足行业、依托行业搭建行业性合作组织,共建多层次、多领域的校企合作网络,能有力地促进职业学校主动稳固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在服务中了解企业、贴近企业,能更好地推动职业学校积极拓展与企业的合作领域,实现增强办学实力、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的目标。只有把行业企业需求与学校需求结合起来,建立校企结合的管理运行体系,将行业层面、学校层面和系部(专业)层面的合作组织结构和职责功能有机整合,创新合作共建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才能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做到行业、企业、学校、学生的利益共赢。
  在推进校企合作的探索和实践中,还有些问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社会、家长、学生对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认识还需逐步提高,要形成对中职学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认同感。
  2.企业的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问题,解决需逐步合理化。学生在工学结合中出现的违纪、安全事故的处理,也需要逐步制度化。
  3.如何处理学校教学规律与企业生产规律矛盾的问题。学校教学规律是长期积淀形成的,与企业生产规律必然存在冲突和不协调,特别是企业生产经常出现淡季与旺季,对工学交替学生需求量无法稳定,教学计划调整频繁,带来教学秩序的稳定问题。
  4.如何调动更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问题。目前与学校合作较密切的企业大都是独资和民营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介入不多。如何争取更多行业、企业介入合作,需进一步探索实践。
  “十二五”期间,江都区政府确立了以特钢生产加工、车船及配套件、机械电子、建筑业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千亿产业群和以智能电网、软件和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为新兴产业的打造目标,提出了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随着苏中江都机场、淮扬镇铁路、五峰山过江通道等重大基础工程的实施,与上海、苏南、苏北之间快速交通网的构建,江都的经济发展将迎来新一轮的大飞跃。区域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应用型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企业对于本土化的中高等技术性人才将更是趋之若鹜,这必将为校企之间的合作提供更大的空间,也给江都职教创新发展提出了更多更新的命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中等专业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087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