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玉”文化透视“宝玉摔玉”的内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邢建军

  《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是高中生首次接触《红楼梦》,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宝黛相见时,宝玉就把他的“命根子”给摔了?只是要渲染他们之间前世今生的爱情吗?提这个问题,说明学生真的走进文本,思考文本了,作为老师,我们感到欣喜。《红楼梦》作为中华文化中的经典之作,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思与探究空间。
  我们从“玉”文化探究情节的安排意图。
  一、玉的文化内涵
  1.玉与君子人格
  中国自古就有“君子于玉比德”的传统,所以“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标志。玉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象征,代表理想境界中的君子。配玉,也是人与自然,与上天和神灵的一种沟通方式。从红山文化的玉龙到三星堆文化的玉璋再到殷商西周的玉文化传统,从“黄金有价玉无价,藏金不如藏玉”的俗语到《诗经·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引申为人格的宽缓柔和、温良恭俭);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提出玉有五德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仁、义、智、勇、洁)到“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这些文人雅士诗句记载和传承了中华文明数千年来对人性高洁、自由、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
  2.玉与等级
  古玉器还有另外一种象征,那就是它的政治价值。古玉器的政治价值表现在它是社会等级制的物化,是古代人道德和文化观念的载体。出土玉器基本上出自有身份和地位的大中型墓葬中。春秋战国就有“六瑞”的使用规定,六种不同地位的官员使用六种不同的玉器,即所谓“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从秦朝开始,皇帝采用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清朝。
  可见,玉代表着不同等级的人的地位和身份,是一种政治、权力的象征。
  二、“宝玉摔玉”分析
  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黛玉以为宝玉因为他有玉,故问及自己有无,从黛玉的话中,可以看出玉并不是人人都能有的,能够佩戴玉的人应该算是高贵的人了。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人的高下不识,还说灵不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儿;如今来了这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一则,在宝玉看来,如果玉是君子品性的标志,那么神仙似的黛玉就该有玉,而黛玉没有,那说明这玉并不灵通,可见这玉并不是人品的标志。二则,在玉面前人不平等。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玉,外面来的黛玉也没有玉,惟独宝玉自己有玉,这并不是宝玉的高贵之处,那显然是特权之处。
  追求自由平等、个性独立的宝玉“摔玉”也就自然而然了,这情节并不突兀,反而是曹雪芹精心安排设置,既照应了“木石前盟”的约定,否定了“金玉良缘”的世称,又表现了一种个性追求、平等自由的精神之境,更能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突出《红楼梦》的悲剧内涵,引人深思。
  新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部分提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求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宝玉摔玉”经典片段的阅读与探究,不正是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良好范例吗?
  (作者单位:保定市定州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9023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