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园艺园林类高职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戴培培 尤伟忠 陈君君 李寿田

  摘 要:对园艺园林类高职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进行了调查,认为当前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但缺乏主动性和学生创业能力、基本技能和实际参与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职生;创业现状;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4-0104-02
  大学生数量的急剧膨胀给就业问题带来了巨大冲击,农业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不少园艺园林单位在招聘时对学历的要求逐渐提高,并且需要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在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认为员工综合知识、实践动手及创新能力、敬业精神是成为园艺园林专业创业型人才所应具备的最为重要的素质。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是生产环节中的操作者、新产品的开发者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者,还应该是计划管理服务的经营者。这些都要求未来的劳动者具备多方位的职业转换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1]。在校大学生群体作为潜在的未来创业的生力军,其对创业的认识与意愿有助于推进大学生创业实践。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于2010年4月进行,以苏州农职院园艺园林专业在校学生及刚毕业一年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深入访谈相结合的形式。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76份,回收率为94.00%,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样本。在有效问卷中,男生168人,占总人数的44.68%,女生208人,占总人数的55.32%,园艺技术专业112人,园林技术专业124人,园林工程技术140人,2007级80人,占总人数的21.28%,2008级153人,占总人数的40.69%,2009级143人,占总人数的38.03%。
  二、当前园艺园林类高职生创业现状研究结论分析
  (一)具有一定创业意识,但缺乏主动性
  据统计,被调查的376名学生中有81.42%的学生考虑过有创业打算,可见,园艺园林类高职类学生对创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强烈的兴趣,具有勇于创业的勇气和精神。从性别分布情况看,男生创业动机比重明显超过女生。但这种创业的动机主要来源于朋友和大众传媒的影响,占60.35%,但真正在校期间或毕业一年之内进行创业的人数并不多,通过与学生深入访谈,发现他们缺乏主动创业意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就业时追求职业的舒适稳定,不愿承受创业的艰辛与风险。
  (二)学生创业能力、基本技能和实际参与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据调查,大多数同学感觉自己缺乏创业能力,信心不足,而且抗挫折能力不强,开拓进取意识不足,对社会问题认识不到位,往往处于理想化状态。一旦理想与现实出现差距,就会情绪低落或者丧失信心,说明创业心理教育匮乏。
  大多数学生对创业的有关政策、法规不是很熟悉,据统计,只有25.34%的学生对创业计划书的书写要求的认知程度比较熟悉,73.52%的学生认为现有的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创业的要求,希望开设创业指导课程的达到80.19%,体现了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认识的一种渴望,也说明高等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需要更深入具体的展开。在回答“您希望通过怎样的途径获得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时,选择“亲身实践”的占64.15%,说明学生也十分希望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创业经验。在回答“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时,42.23%学生选择资金不足、没有好的创业方向,55.56%学生选择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88.68%学生希望学院提供创业场所、实验设备等环境和服务,这说明学校要重视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创业活动场所和启动资金,以满足学生的创业需要。
  三、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大学生中创业教育的理念,加强学生创业意志的培养
  首先,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逐步认识创业道路的多样性、更深一步了解创业的内涵,从而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参加学校的创业实践活动、配合学校的创业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知识对创业的指导性作用,鼓励学生从自身专业背景出发去寻找创业灵感。如我院教师在主干专业实践教学时以项目为引导,培养学生创业创新意识。以园林专业为例,开展园林植物生产、园林植物保护、园林植物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施工等项目训练,综合提升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
  其次,加强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园艺园林类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经济条件并不富裕,年龄大约在18~21岁之间,他们在心理上正处于向成熟过渡的阶段,世界观也逐步形成,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周围的环境能对他们的思想行为产生较强的冲击与影响[2]。再加上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失利的落榜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估计较低,在自主创业的问题上认识得不够全面深入,对创业缺乏信心。因此,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加强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并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变化给予正确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院每年都开展创业经验交流活动,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返校作报告,促使学生对创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克服自卑的心理。
  第三,树立大学生创业典型,增强舆论宣传的生动性。通过典型带动激发在校大学生独立自强、创业进取的精神。如来自我院园林工程专业的徐忠届同学创办的苏州市苏叶绿化养护有限公司,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年的创业目标。这不仅让这个还未出校门的“学生老板”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还让他成为了学生们追捧的“创业明星”,使学生们认为创业和自己并不遥远,营造了校园创业氛围,进一步推进了我院的创业教育。
  (二)加强对教师的创业教育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丰富、全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实践经验与组织能力。苏州农职院每年通过安排教师参加创业培训班,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给予教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帮助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上可以切合实际、有利高效。目前学院实施了学生创业导师制,即“导师+项目+团队”模式,即导师带领几名学生共同参与创业项目建设,导师结合自身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给学生指明创业的发展方向。
  (三)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推进创业教育组织建设
  加强创业实践活动,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接受创业能力的基础训练,帮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磨炼创业意志,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业水平。
  首先,搭建社团活动平台,构建项目化管理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创业论坛,举办创业知识培训班,通过项目化管理模式开展学生创业活动,提高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和热情,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其次,开展创业实践的社会调研。高等职业院校应鼓励大学生参加调研活动,并为大学生的调研活动提供机会,在政策和资金上要大力支持;在调研项目和内容上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在调研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更正与完善创业目标。如苏州农职院经常利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平台,为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
  最后,建立大学生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可以利用校内外资源建设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体验。例如,苏州农职院在校内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创业工作的展开提供办公场所、启动资金和一定的咨询服务与指导,成为学生迈向社会创业的“加油站”和“练兵场”(主要流程见图1)。另外在校外还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将合作企业的创新项目引进校园,将校内师生共同参与的科研项目带进企业,营造工学结合、校企共育创业人才的土壤,孕育创业人才。在创业孵化基地(苗圃地、标本园、温室等),设立学生自主创业园区,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学生以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独立经营生产项目,投入产出和风险均由创业团队自担,校内及企业双导师负责创业全程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创业联合体。
  
  参考文献:
  [1]邢和平.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新探索[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2]姚德明,彭晶.关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J].职教论坛,2011,(09):77-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7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