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技能竞赛对中职《图形图像》教学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赖聪娇

  摘 要:本文结合“以生为本”的教育方法,介绍了作者的技能竞赛训练方法,并就如何将这些训练方式运用到平时的计算机教学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操能力,从而培养出实用型的IT人才。
  关键词:中职;技能竞赛;图形图像课程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技能竞赛是中职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使学生技能迅速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技能竞赛训练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面广且实用性强,训练方式灵活多样,训练内容实践性强,并与实际工作情境相结合。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如果能将技能竞赛的训练方式与内容运用到日常的计算机教学中,将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大批实用型的IT人才。下文将以笔者辅导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项目的经验为例,就技能竞赛对图形图像课程教学的启示进行一番探讨。
  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教师注重的是打好学生的学习基础,而在技能竞赛训练中,注重的是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独立思考问题及创新的能力。但技能训练是一个短期训练,要求教师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快速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为此,在训练的过程中,笔者采用了郭思乐教授提倡的“以生为本”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具体建立了以下几个训练方法,并进一步应用于日常的计算机教学中。
  一、先学后教,打好学习基础,提高学生做题速度
  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涉及的领域比较广,因此要在技能竞赛中取胜,除了要求学生会做题,且做题速度要比别人快外,还要保证质量,作品要与效果图的相似率达到95%以上。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通常采用“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的训练方式。“先学后教”这种模式的基本结构是将一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基本步骤,即“引导” “自学” “解疑”和“训练”。如对于“换背景”这类型的题目,教师可预先准备好不同类型的换背景方面的题目,包括单一背景和复杂背景等,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知识点与素材自主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进行适时解答,其后学生再进行整理归纳,最后学生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再次做题,并反复地练习,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减少练习所需的时间,进而提高做题效率。
  不仅在技能竞赛训练中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而且在平时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采取知识分类的方法,引导学生接受不同类型的题目,打好基础。例如,在进行《图像设计CorelDRAW X3》课程的“LOGO设计”一课的教学时,第一步,教师可准备各种不同类型的LOGO让学生观看,如纯形状形、纯中文字形、纯英文字形、中英文混搭形、形状与文字搭配形等,然后举例分析制作这些LOGO的方法与所用到的知识点;第二步,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自主创作;第三步,教师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点,对作品进行修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掌握了不同类型LOGO的制作方法,同时也使自己的创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模拟真实工作情境,让学生学会各类设计
  模拟教学不仅是一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积极思考、判断、交流、应用和创造的过程。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可着重使用Photoshop和CorelDRAW这两种软件来做各类的平面广告设计、CIS企业形象策划、产品包装设计、画册和杂志排版等。在这种训练中,笔者一般都是采用模仿设计策略,先将训练内容以项目的形式出现,给学生提供文案、素材和效果图,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和效果图进行训练,利用Photoshop和CorelDRAW这两种软件做出相应的效果。这种练训的目的是让学生清楚并掌握图形图像处理的实际应用及其应用范畴,同时可训练学生对Photoshop和CorelDRAW这两种软件的交叉使用。
  在平时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用这种项目教学法。如在进行《图像设计CorelDRAW X3》课程的“名片设计”一课的教学时,笔者会把学生按每组4~5人进行分组,每组设有一个小组长,负责项目的分工与调配。再将设计名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标志(logo)的设计;第二部分是图片的获取与处理;第三部分是利用CorelDRAW进行整个版面的设计与整合。然后,由小组长确定该组分工并最终修改,再上传到教师机中。其后,教师展示作品,并组织各小组相互评价。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整个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在旁边只做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学会“自学”。通过这样的项目设计,真正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操作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中书提出:“创造力只能培养,不能教。”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做”某个与课本知识相关的东西,由此让学生在“做”中“学”到理论知识。在训练的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教师无法系统地把涉及到美术、广告、印刷方面的概念和工作原理介绍给学生,因此,笔者采用的方法是,提供一些好的模板让学生参照来做,并提供文案、素材及效果图,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体会创作者的创作技艺。但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技能只能处于模仿层面,所以,在训练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去“模仿”美,而是让学生去“发现”美,体会作者的创作思想和意图,从而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么,学生要怎样做才能变“模仿”为“发现”呢?例如,教师提供的模板中,有一个圆形的元素,学生可由这个圆形产生灵感,让自己的作品也添加一个圆形的元素,而不是将别人的作品完整地抄下来。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修改,最终得到学生自己的训练模板。
  在平时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也可采取这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例如,在进行《图像设计CorelDRAW X3》“手机宣传海报设计”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文案及几张制作素材,并提供两张模板作参考,其中一张是使用圆形元素制作的,另一张是使用方条元素制作的。笔者要求学生将圆形或方条元素融入自己制作的作品当中,但结果让人意外,有些学生同时将这两种元素结合起来,而且效果也不错。教学实践发现,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计算机图形图像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及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不管在技能竞赛训练还是在日常教学中,只要选择适当的教法有效地实施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创作空间,教师就能轻松地驾驭这个领域。
  (作者单位:增城市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何丽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89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