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德育课创新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振辉
[摘要]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取胜。然而,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方式已远远地滞后于学生的实际。因此,要真正发挥德育课的实效性,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德育课教学方式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提出了高职德育课教学模式创新的逢径:真正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开辟“第二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强化就业性,提升职业道德素质。
[关键词]高职学生 德育课 创新 教学模式
所谓德育课。它应该是一门规范人的思想、约束人的行为、塑造人的心灵的重要课程。学校开设德育课不仅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为社会培养出最基本的有素质有修养的人。然而,在如今我们的职业学校中,德育课成了枯燥的代名词。相当多的学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就是德育课教师本身也只停滞于完成教学计划,而不注重实际教学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教法单调。在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影响下,“说教堂”“一言堂”等形式至始至终占据着我们德育课教学的主导位置,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思想情感的丰富性、鲜明的个性被活生生地扼杀掉了。就算是现今在课改的模式下,德育课的教学媒体变得更加的丰富和生动,各种教学资源也更加日趋完备,但依旧没有改变教学方法的传统单调。
其二,流于形式。我们现在职业学校的德育课,大多仅仅是应我们教学课程的要求而去开设这样一门课程,忽略了作为德育课最基本的品德教育的目的,教师的教学很大程度只是为了维持好教学的秩序,大大地偏离了“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目的。
其三,评价失衡。职业学校的德育课一直以来沿袭普通中学德育课的评价体系,存在过分依赖量化、“学科本位”色彩浓郁,注重单纯的学科知识传授,忽视知识传授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相结合,弱化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教师处于评价中的权威地位,缺乏客观衡量学生道德水平的评价体系。学生的学没有目的性,教师的教缺乏感染性,教学双方都是在毫无热情与激情的状态中演绎着简单重复的机械运动。
2008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的中职德育课程改革,新课改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三贴近”教学原则,强调了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教学方式的创新。按照新课改的精神,我们高职的德育课需构建一套“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一、真正发挥学生的参与性
传统的德育教学中教师的“满堂灌”以及学生循规蹈矩地学,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高职的学生,他们本身的素质比较高,而且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进取心。在课堂上有很强表现欲望,非常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认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只需要当好一个引领者身份,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独立自主地学习过程中。在相互合作探讨问题中,彼此思想得以交流,不同的观点彼此碰撞,最终在相互之间的比较争辩中,思想见解得到丰富,探究意识得到强化,思考能力得到提高。参与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学目标自然也可以顺利实现。
二、开辟“第二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贯彻十六大精神教学指导纲要》指出,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贯彻十六大精神,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职业道德的水平和就业、创业的能力,发奋学习、早日成才,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去。
我们德育课的教学只有向日常生活延伸才可能把思想教育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感悟与熏陶功能。使德育课从授之以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而导之以行,把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运用”和“行为”。通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展厅、走向社会,通过进社区、下企业、上岗位,让学生切身感受社会的道德规范,行业的规章制度,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唤起、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道德情感。进而使其外显为自身的道德行为。达到“知行台一”的目的,最终提高我们高职德育课的实效性。
三、强化就业性,提升职业道德素质
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管理部部长李徐说过,职校生是未来技术工人的基础人群,必须具备综合素养。第一,是吃苦精神。如果没有吃苦的精神,再好的技术也是无用的;第二,必须有职业道德,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但一些人经过培训学好技术却不辞而别,造成企业很被动;第三。必须有敬业精神,即在工作岗位上必须恪尽职守,尽心尽力,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实做好。
企业在招收员工时把品德素养摆在首位,我们职业院校同样要把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放在德育教育的首位,为企业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我们的德育课堂上不必拘泥于课堂的教学,可以邀请一些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经理,就企业在对外招聘及员工培训方面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现身说教,让学生零距离感受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还可以让每一届杰出优秀的毕业生回校回到课堂,不定期为他们的学弟学妹讲诉自身在最初的求职以及在各种工作岗位上的所亲身体会到品德素养的重要性,让学生真切的看到未来的自己同样也会有此境遇,引起他们思想的共鸣。从而在主观上让学生重视职业道德素质,把纪律观念、行为习惯、处事态度等真正内化为自身素养的提升。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教育对象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今学生的思想更趋独立性。同时,教育又是一个循序渐进和日积月累的过程,德育教育的作用更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我们只有不断创新德育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发挥德育的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2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