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人为本,为提高学生的生命价值而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我们每个教师的工作直接面对的是生命个体,是关系到人类最宝贵的财富生命的成长。今天的教育中存在的功利性和人的片面发展,影响了未来社会高科技发展对人才的全面要求。在教育实践中,不仅要信奉科学,更要崇尚人格完善,培养和发展人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必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克服教育的功利性。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培养人 完善人 终身发展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得过多,同时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只是课堂学习活动的旁观者,麻木地看着教师和几个同学的“表演”,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上课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就是耐心地等待课堂45分钟快点结束。部分学生强制自己不能动,不能说,不能打扰其它同学,不能影响教师的讲课。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忍耐。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可能会认为是在磨练意志,但对于身心还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简直就是在摧残生命。抹杀人性的教育怎么能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怎能为学生的将来打好基础。为此,我呼吁:教育者要直面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为提高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而教。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关注和做到以下几点:
  1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功能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把学生看做“人”,就是要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具有巨大潜力的、能够实现主体全面发展的人。事实上我们每个教师都有体会:不是每个成绩优秀的孩子都能成就丰功伟业,那些成绩平平的孩子走上社会表现非凡的也大有人在。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和每个学生建立起真正朋友式的关系,使自己成为这个集体中能促成大家彼此交流、学习的一个纽带。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把握时机与学生达成默契。在合作探究中多倾听学生的思想,遇事和搞活动时要多和学生商量,平时能和学生谈心,相互交流内心的感受。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多用正面的、积极的评价方法来鼓励学生。哪怕只是一个亲切的微笑,也会在瞬间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相反,如果只是时时刻刻对学生抱着警惕心理,一看到学生连脸上的肌肉都会形成表情定式,立刻就板着脸,满脸旧社会表情严肃。这样即便是不批评、不指责,学生也会承受非常大的心理压力。试想:一个孩子在惧怕、怨恨的氛围中长大,他怎么会对周围的人真诚以待,他又怎么会懂得尊重他人、信任朋友呢?
   “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我们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人”而不是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体现学生生命成长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能参与到社会生活中的心智健康的人。
  2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实现教育是为了“完善人”的功能
   即使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也已经具备了主动性,他们可以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储备来探究简单问题,学着和人交流,懂得靠集体的智慧来合作解决比较难的问题。所以教师不必担心课堂上把一些时间交给学生会造成莫大的损失浪费。对于要探究思考的问题一定设计地科学合理,学生会在老师的调动和启发下,不遗余力地投入合作学习中去。特别是那些平时很少敢一个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学生,他们的胆量会大些,而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们会意外地发现他原来非常聪明,大家的赞许更会给他带来莫大的安慰,渐渐地他自信了、勇敢了。虽然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是教师给的,但教师的关注毕竟是一个人的力量,让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被关注必须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因此,要对每个学生实施“个性化的教育”,必须要做到教育、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学生能充分表现,他的个性才能鲜活地展示出来。自我的存在被认识、认可的前提下,才能达到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
   “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动参与,教育就可能蜕变成“训兽式”的活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充分唤起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放手让他们充分发挥。关注每个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挖掘自身隐藏的财富。培养一个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即一个在生物学意义上的、心理学意义上和社会意义上都得到和谐而充分发展的人。
  3 克服教育的功利性,体现教育是为了人的终身发展的价值
   现在的教育是走向生活的“通行证”,是人类更好地生存、发展的前提,是人类终身发展的基础。但现实是非常不容乐观的。一些学校领导甚至是部分教育主管部门没有与时俱进的评价机制,口里高喊着素质教育,但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还是考试成绩,教师面对学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个事实,只敢正确认识不敢正确对待。特别是针对那些“学困生”、“后进生”,由于害怕他们的学业成绩太低而拖了全班的后腿,只能采取重复强化和高压威逼的手段来维持学习活动,抱着能多考一分是一分的希望来工作,结果是教师身心疲惫,学生每天像在苦海中挣扎的受难者,稍不留神就会爆发,一场压制与反压制的战斗时时刻刻困扰着教师和学生。师生的身心健康都被摧残却欲罢不能。
   教育的功利性,不仅受“成绩至上”的评价机制的影响,还受现实社会中的物质欲望的影响。相比较其他行业教师的收入偏低,而且整天披星戴月非常辛苦。为了得到较好的经济回报,有的教师毫无选择地给学生订购学习资料,从中获得回扣,学生在他的引导下终日都充满了作业的劳役。也有的教师把学生当作挣钱的对象,利用各种名目给学生补课,就连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也会今天去写作提高班,明天去阅读加强班,当然各种补习班都是收费服务。如果有的学生不想参加,教师就会旁敲侧击,利用考试成绩的提高需要课外辅导的例子来引导学生。这样学生以各种不同的心态走进补习班,有的学生甚至觉得上课学不学听不听都无所谓,反正我有足够的条件去老师的学习班,老师必须对我的成绩负责。渐渐地学生的主动性越来越差,学习的效率越来越低,教师的课外补习简直成了上课不爱认真听课学生的救命稻草。这样一来教师的业余收入比学校挣的工资还高。当然,为了生活,为了取得令家长、学校满意的成绩,很多教师是被逼上办补习班这条路的。可是这种方式教出来的学生不仅学习质量和效益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了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的形成。因此必须要克服教育的功利性,想方设法开发学生潜能和智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未来和终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教育可以说是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影响的价值将远远超过本阶段而延续到终身。因此,教师不仅要心中有人,更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去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参考文献
  1 《普通教育学》
  2 《心理学》
  3 《教育实践与创新》
  4 《基础课程改革实施纲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37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