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孔秀娟
当前,教师都在努力学习和实践着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使课堂打破了以往的沉闷,处处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下教师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有效的教学应该是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因此,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素质教育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性环节。
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含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主要考查活动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吻合度;有效率则是重点考虑活动结果与活动投入的比例关系;具体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依赖于课堂教学策略,分五个方面阐述如下:
一、有效的情境创设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导演加主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1.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书本之间的距离。
2.创设乐学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数学知识不是独立于学生之外的“外来物”,而是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中,并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使他们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那么如何“相机引导”呢,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选择提问的内容,确定提问目的。
1.有层次的提问
课堂问题应按由易到难,由事实性问题到推理性问题,由封闭性问题到开放性问题,由聚合性问题到发散性问题,由浅层问题到深层问题的顺序排列,体现出层次性。
2.提问不主动的学生
有的学生比较腼腆,有的学生容易走神,有的学生则爱做小动作。有针对性地提问可给腼腆的同学机会,唤回走神的同学的注意力,制止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参与是学习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参与到“表达性”活动中,学习才能提高,课堂才会高效。
3.提问的多样性
提问时,教师应经常变换提问的方式及问题的种类,给学生以新鲜感,并带给学生适当水平的焦虑,使全体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三、有效的合作交流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交流。现在已经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随处可见了。从原有的纯粹接受式学习到合作性学习,这是学生自主性的一种释放。如何组织合作交流才能使效果突显呢?
1.科学建立合作交流学习小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学习小组的建立要克服随意性,不流于形式;要科学地把握合作交流学习小组的分组原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编组,活动宗旨是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确保全组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有效,共同实现小组学习目标。
2.教师应实时监控,及时指导
当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时,作为教者不应是冷眼的旁观者,而应做到两点:一是要给予学生足够合作交流的时间。有的老师问题一抛出,短者几十秒,长者一两分钟,就算是完成了合作交流这一环节,这种只求形式而不问实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二是教者要深入到小组当中去,了解学生交流的焦点是什么,是否切中了问题的核心;学生参与的程度如何,组员分工是否合理等问题。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点,合作交流的效果才会越来越好。
四、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
如果你走访一下你的学生,问他们什么时候最开心,他们一定回答“没有作业时”。如果哪一天我没有给学生留书面家庭作业,那么教室里肯定会爆发出一阵高过一阵的欢呼声。每每看到这种情形,不禁困惑:为什么的学生说起作业没有丝毫快乐可言?为什么学生做过的练习会反复出错?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大多单调、机械重复、缺乏创造性,抹杀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成绩优异者品尝不到创造的快乐,成绩落后者体会的却是挫败感。于是,作业成了“负担”“累赘”的代名词,学生也就只能像应付差事一样搪塞老师、敷衍了事。专家们认为,学生需要进行练习的深层原因有:学生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不宜一次讲授太多内容而不进行练习;学生建构知识需要将新内容和已有知识结构关联起来,以减少建构中的失误;练习给学生提供了认知加工的机会,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那么,课堂练习设计要遵循哪些科学原则呢?
1.目的明确
练习的目的应该是诊断教学中的问题,了解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深化课内学习内容,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而不是用作业去压学生,更不能把它当成约束学生的一种手段。
2.数量适当
超过了一定量的练习非但不能提高学生成绩,反而还会造成以下不良后果:(1)导致学生疲劳,影响其身体发育和成长;(2)给他们增加压力,促使其焦虑,并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厌恶或害怕学习;(3)干扰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其他活动,不利于他们全面发展。
3.层次性
教师不应忽视任何一个学生,而应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中获益。同样,教师也应该使每个学生都能从练习中获益。我们知道,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考虑到这种个体差异,在练习题的设计上要体现阶梯性和层次性,必做题和选做题相结合,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五、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
课堂评价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味剂与催化剂,评价不能仅限于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要诱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的欲望,使其有兴趣进一步探究。那怎样促进数学教学的有效评价呢?
1.以“问”促评
不言而喻,以问促评就是通过教师提问、设问或反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互动他评,让学生形成评价意识。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我们可以用反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以设问的形式给出评价,引导学生二次探究,也就是说将错误当成是正确的答案进行再探究,激发“错误”与“正确”发生矛盾冲突,在冲突中发现探究知识的方法。同时,探究中迸发的思维火花会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带给学生巨大的乐趣。
2.言“语”实评
语言是实现课堂教学评价最直接的工具,也是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最佳方法,因此我们给学生的评价必须是真实的、真诚的、真心的、具体的,不能讲套话、空话、假话、大话,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判断,又要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本身有创造、创新的愿望,他们渴望表现自己的才能。而教师在教学中则正可以因势利导,有意识地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去动手发现、创新,自己动脑思考、归纳总结,从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好地学习数学。
(作者单位 河北省荆门市石化第三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05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