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心感受生活,挖掘感人瞬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俊根

  【写作指导】
  
  动人心者,情也。感情贵在真实,贵在自然流露,只有来自灵魂深处的真情才能震撼读者的心灵。如何才能抓住真情时刻写出真挚的感情呢?
  一、用心感受生活,从生活中挖掘情感
  所谓真情,也就是指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情感只能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一切文学创作的源头。常听学生感叹现在的生活有多么单调、多么无聊,可是恰恰如诗人所说“这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阿永远不会缺少令人感动的瞬间,关键是我们是不是拥有一颗细腻的心,一双敏锐的眼,一支细致的笔将它们捕捉到。假如你用心感受生活了,用心观察生活了,那么你已经给自己铺好了通往真情的路。
  二、健康立意,抒写真情实感
  从生活中捕捉到有关“真情”的镜头后,你需要把它明明白白、实实在在地表达出来。常常读到一些文章,所描述的事情本身往往是生动别致的,但落到了作者的笔下之后,要不就是故作深刻“上纲上线”,要不就是故作幼稚矫揉造作,这样的作文是很难打动读者的。所以,当我们写作时,切记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说到真实,有的同学要说了,我写人生无聊、社会灰暗、人性自私,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啊,为什么不被认可呢?那么我们就要来看我们要求作文真实的前提了,无论是作文还是做人,我们都应该首先树立自己正确的、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从细微处着笔,以小见大
  在取材时,首先要考虑那些生活中的细微处所显现出来的美和爱,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写出的作文假、大、空,才能在文章中闪耀出属于你自己的独特光芒。在确定写生活小事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思想境界的升华,通过自己的体会和思考,将低层的情绪上升为深层思考。
  四、要想做好文章,还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
  1.为自己的文章安排好感情线索,这线索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可以是一条主线,也可以主副线、明暗线同时进行;可以是淡淡潜行、娓娓道来,也可以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通过感情线索,写出事情的发展,感情的波澜。
  2.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记叙中要恰到好处地穿插议论、抒情和描写,要特别重视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它是将文章写活的重要手段。
  3.掌握几种常见的抒情技巧,比如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先抑后扬等手法,这些技法的运用能让你的作文更加婉转动人、摇曳多姿。
  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将你看到的爱和真情记录下来吧,让我们的真情流露为这斑斓的生活再增添一份精彩吧。
  
  【精彩范文】
  
  期待
  ●蓝秭婷
  
  “同学们,考场如赛场,马上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我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向前冲刺,为初一学年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班主任的话刚说完,教室里顷刻间爆满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破窗而出,像寒冬里死寂的湖面突然荡起的涟漪,鼓舞的力量填满了每个同学的心房。
  正当大家都沉浸在激动人心的气氛中时,讲台上的老师却突然从我们眼前消失了。“咦?老师哪儿去了?呀!老师怎么晕倒了?!”教室里瞬间乱作一团,只见同学们手忙脚乱,争先恐后地涌向讲台。几个镇定的同学则像火箭一般冲向了教务处,请求援助。骨瘦如柴、毫无精神的班主任,像枯萎的稻穗一样毫无生机。她倒下了,像一颗怀揣着永恒梦想的流星陨落在每一位爱她的学生的心头!领导神色紧张地赶来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让出了一条路。在同学们的帮助下,领导小心翼翼地背上她走了。她脆弱疲惫的身影就这样在我们这些关切的眼神中渐渐模糊。
  教室里一片狼藉。凳子不雅地躺着,碰撞间发出一阵刺耳的呻吟;桌子则像刚表演过一场散乱的舞蹈一样乱七八糟。但这一切在我眼里却因爱而镶上了熠熠夺目的金边。教室里安静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将恐慌的气息挤出了窗外。我的心像被千万只小蚂蚁啃食着,沉痛、敬佩之情交织在一起。
  老师到底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拖着怎样沉重的身体走进这个教室的?我迷茫了,为“老师”这个名词迷茫了,一股渴望回报老师的热浪冲击着我的心,是那么迫不及待,那么汹涌澎湃……
  晚自习时,大家都默默地走进教室,静静地看着书。我悄悄瞄向窗外,期待那个熟悉的身影的出现。
  失望包裹着每一颗等待的心,大家都毫无玩乐之意,依然静静地看着书,似乎在用另一种方式期待着她的归来!
  
  名师点评:
  
  值得学习的写法:作者把老师上课时晕倒的一瞬间写得扣人心弦,令读者既被老师感动,又被那些稚嫩的学生瞬间的醒悟感动。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文章添色添香,用词讲究,如“破窗而出”“钻进”“弥漫”“涌向”“挨”等。生动的语言,真实的情感,使文章赢得读者的青睐。
  你还可以这样写:场面描写主要起到了渲染故事氛围、烘托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旨的作用。这篇习作细致刻画了老师上课时晕倒的一瞬间的场景,表现了同学们对老师的关爱之心。文章中的心理描写也很出色,值得我们借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17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