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学作品阅读讲析(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坤 程付立 王志强

  (接上期)
  
  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查的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一步分析和整理的能力。一段文字的内容通常有很多,但其核心意思我们可以用一句或几句话来概括。从题目设计所覆盖的范围来看,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分析归纳,可以是要求归纳某一段落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要求对整篇材料的中心进行归纳。
  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必须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有时试题还会有些附加的要求,如字数要求等,这在答题时也是必须注意的。在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可运用如下一些方法:①提取精要法,即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②综合句意法,即对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③整体透视法,即对有些写景抒情类的散文,若单独分析某一两个句子则容易割裂甚至曲解文意,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或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
  
  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我们常说“言为心声”,文章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对作品的阅读和分析,自然离不开对作者思想观点和作者对生活,对人生,对作品中人、事、物态度的分析。所谓“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颂或批评,或喜爱或厌恶,或冷静或热情,或完全支持或有所保留,都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作者观点态度的表达,或明示,直接表明观点态度;或暗示,如取譬设喻,托物言志,含蓄委婉地抒写感情倾向等;或集中议论抒情,一目了然;或散见于字里行间,若隐若现,需辨别、筛选后才可掌握。
  
  要对文中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概括,必须抓住两个方面,一是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思想与主题,二是了解作者的观点、认识及背景。具体分析可采用如下方法:①从作品内容分析入手(文章中的材料及其所表达的思想,表明了作者看问题的角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立场,而作品主旨有时更是直接体现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②注意标志性词语(对分析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而言,那些表示人物思想情感的词,如“认为”、“以为”、“觉得”、“感到”等,往往直接领起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抓住它往往就能抓住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③联系作品背景资料(背景资料包括作者一贯的思想观点、写作的背景动机等。在文学作品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常常表现得委婉含蓄,甚至言在此而意在彼,这就必须联系有关背景资料来帮助理解)。
  
  七、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所谓“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是指文章本身没有提供现成的结论,而要通过间接的推断来得出结论。当然,这个推断并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根据文章的内容有根有据地得出的,它属于逻辑思维,具有抽象性、严密性和理性色彩。想象是在原有表象(主要指语言文字的描述)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的形象,它属于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创造性和感性色彩。推断与想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把推断和想象列入考点,考查推断力和想象力,是对人的潜在能力的测试,体现了由注重知识立意向注重能力立意转变的命题思想。读文章不仅要会读而且要会思考,能探究文章以外的知识,为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时,阅读材料没有给出现成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这也是研究性学习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寻求答案,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信息就会在原文提供的信息基础上得到延伸和拓展,大大增加信息量,而信息量的增加值就是学生的创造值。
  这一考点的测试题往往有这样的特点:一是有较大的开放性。由文内拓向文外,由有形变成无形,由现实来推知过去与未来……在文中无法找到现成的答案。二是有明确的指向性。这与中考话题作文的要求相一致,但其目标指向性要比话题作文更为具体,更为明晰,或借考生相关的知识积累和理解、欣赏能力来验证解决文内的问题,或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文章整体的理解把握,对其中的部分内容、情节进行设计。三是有鲜明的个性。这类试题尽管有一定的目标指向,但其开放性又决定了其“有所为有所不为”,因而试题答案必然是千人千面、丰富多彩的,从中可检测出考生知识积累的厚重程度、知识运用的灵活程度和思维表达的娴熟程度。鉴于此,必须注意如下几点:①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②要有整体阅读的理念;③要注重把握事物间的各种关系;④要注重自身新旧知识的联系。
  
  八、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是广义的,既包括人物形象,也包括事物形象及意象等。回答文中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有着怎样的地位,事物形象具有什么象征意义等问题,需要读者透过字里行间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探究这种形象是否底蕴深厚,是否形象丰满。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以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作家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它一般有准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的特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评价作品语言技巧的优劣,如语言是否简练、准确、生动、得体,具有什么样的语言风格,以及这样的语言具有怎样的表现力。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是看表达方式是否自然贴切、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表现手法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是否合情合理,是否达到了鲜明、生动、突出的效果等。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要结合时代背景,整体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应了解词语的一般意义和用法,了解不同句式的不同特点,然后在作品的具体语境中分析,通过纵横比较,体会其用法意义,进而总结出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是对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的分析。分析作品运用修辞手法首先要辨明其修辞格,其次是根据不同修辞格表达上的特点并结合作品具体内容,恰如其分地理解其含义作用。另外还表现为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手段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作用的分析理解;表现为对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的作用的分析,这些都要在了解以上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阅读小说时则应侧重从人物塑造是否丰满、典型,情节的安排是否合理、严密、变化、曲折等方面来考虑。
  近几年的中考题,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侧重对作用的分析。要答好这类题目,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要认真理解原文,把握文章宗旨,再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对内容的理解,作出回答。(完)
  ★ 编辑/申冬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05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