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幸福的坡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其志

  有时候,我们喜欢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到别人身上,认为自己体会到的也一定是他人体会到的。
  其实,这在许多时候都有偏差,至少我从那位坐在轮椅上的中年男子身上看到了这一点,
  那时,我们警队正和一所小学搞警民共建的活动,小学生们每到周末就要自发地到警队来打扫卫生,这让我们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几个领导一商量,也应该为学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法制教育课是一个方面,但好像还不够。后来一个民警说,学校距离马路挺近的,小学生每天上学放学过马路,家长都很担心哩,于是我们就有了主意,设个助学岗,一来可以保证学生过马路时的安全:二来,对那些在学校外抢小学生钱的大孩子也是个警示。
  在我的记忆中,那可能是这座城市的第一个助学岗。那时,我们几个上助学岗的民警与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每天护送孩子们过马路,时间长了,与孩子们的家长也熟识,基本上能认清这个小孩子是谁的,其中一个坐着残疾人手摇车的中年男人让我很注意,他的神情有些落寞,只有在见到自己的孩子跑过来时,才豁然一笑。
  后来,我知道他的孩子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一次我问他,那个坐手摇车的是你爸爸吗?他点点头。我说,他行动不方便,你放学不可以自己回家吗?
  男孩欲言又止的样子,嘟着嘴道:他就在前边的福利厂工作呢。
  我心里说,这小孩子,不知大人的难处。
  初秋的雨总会在不经意间落下来。那天我们又提前到助学岗上执勤,在树下,我见到了那位中年男子,披着雨衣,头露在外面,都淋湿了。见到我后,笑笑。说:“警察同志,麻烦你一件事可以吗?”
  我说:“你尽管说。”
  他说:“孩子上学时没带雨具,你能帮我送给他把伞吗?你知道,家长不让过止步线的,不然孩子会生气。”
  我点点头道:“没问题。”
  转身时,我想到一个问题,对他说:“孩子这么大了,你行动又不方便,不用每天来接他了吧。”
  男子有些不好意思,但义有些自豪地说:“哪里是我接他,是他接我了。”
  我有些疑惑了。他接着解释道:“我同的路上有大上坡,每次走那里很费力气的,孩子上学后,就对我说,爸爸,学校离你的工厂这么近,每天放学的时候,咱们俩一起走吧,上坡时我推你。”
  这一推就是三年,其实上一年级的时候,他那么小,又怎么推得动?可孩子心里是怕累着爸爸呀。我呢?怎么劝也劝不住。孩子在后面红着脸,喘着粗气地推,我在前面用力地摇着,但却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可你知道,其实我心里真是感到幸福极了。
  我的心里一酸,别过头去,说:“我去接他了。”
  见到那小男孩。我蹲下身说:“今天叔叔想背你过马路行不行?”
  小男孩笑起来,说:“叔叔你开玩笑?”
  我说:“警察不说假话,试试叔叔的力气吧。”
  在初秋的雨幕里,一个警察身上背着一个打着鲜黄雨伞的男孩。我想。此刻他们两个人的心里一定都充满着甜蜜的温柔。
  
  感悟
  本文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欲扬先抑。初次接触男孩,“我”认为他“不知大人的难处”,要身残的爸爸来接;与坐轮椅的男子进行一番交谈后,“我”才知道,从一年级起孩子就主动推爸爸爬坡,而且一推就是三年。在这欲扬先抑的安排中,男孩儿那懂得回馈父母之爱的形象瞬间高大起来。二、侧面烘托。从对男孩儿的误解,到接下来的“有些疑惑”,再到听完故事后“心里一酸。别过头去”,最后主动要求和孩子一起推男子爬坡。“我”的感情变化从侧面有力地烘托了孩子品质的高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65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