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项链》:一个伟大的虚荣女子1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映晓

  玛蒂尔德。突然想起这个名字。很久以前的一个名字。像老朋友突然来至。《项链》。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故事。并不富裕的她,为了参加舞会,向女友借了一串很贵重的钻石项链。没想到一夜风光美丽之后项链竟然丢了。为了赔偿项链她足足付出了十年艰辛,变成了一个劳苦老丑的妇女。这个故事表现了……批判了……这是当时老师教给我们的。如有考试,这就是标准答案。可是,这多不公平,她那么惨,还要批判……别的不说,给人家造成了损失,就想着尽一切力量去赔,而不是逃避,关手机,玩失踪,或者弄一串假的――既然她根本没想到人家本来就是假的,估计也出不了这样的损招――就搁现在,怎么也是,挺有人格的一人啊!
  她爱慕虚荣。然而她所幻想的那一套,似乎也和多数普通女子差不多:有钱,悠闲,活得优雅,“高贵”,被男人钟爱追求,被其他女子仰慕羡慕。付出的代价却是惨重的。你不要说这只是小说……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翻覆无常,因一时而毁掉了……甚至,余生。
  我不知道最初是谁把这个故事选进语文课本的。以一个女学生的年纪,可以真正读懂吗?也许是可以的。如果没有那些标准概括的束缚。领略一二,也足够受益。她其实很像我们现在的一些都市小资女子。只是,丢失项链之后,她所表现出担当的诚信与勇气,不知她们是否具备呢?
  “她懂得家里的一切粗笨活儿和厨房里的讨厌的杂事了。她刷洗杯盘碗碟,在那油腻的盆沿上和锅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她穿得像一个穷苦的女人,胳膊上挎着篮子,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
  “路瓦栽夫人现在显得老了。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
  ――重读这些文字,你是什么心情?那一定和当年的语文课不一样吧。那个晚上,她的美丽动人光辉却是如此短暂,是她的劫难之始。那美丽没有让她受益,那美丽如果有受益者,只是一些不相干的男人。“……都欣赏她。想和她跳舞。部长都注意她了。”如此而已。当然,对他们而言,以后还有的是这样的舞会。还有别的女子提供这份青春和美丽。如果他们见到后来的她,一定都会掩着鼻子走的。
  有人会说:沟通啊――沟通太重要了。丢了项链为什么不先和女友沟通一下呢,那就会知道是假的,不会这么惨了。这大概就是她的性格了。太要强,不愿意给人留下任何“不是”――这是她的虚荣,也是她的朴实。她是一个朴实的虚荣女子,也是一个伟大的,虚荣女子。项链是假的,她的付出原来毫无“价值”,却也无损她的伟大。
  这里面还有一个伟大的男人,就是她的丈夫。他和她――甚至,他代她――承受一切,十年一日。他比她更可怜,更无辜。一般男人遇到这样一个老婆肯定恨死了。当然,娶她的时候,她是美丽的。因为出身寒微,她下嫁给了他。她一直想嫁一个高贵的上等的男人。事实证明他就是一个真正的高贵的上等的男人。丢失赔偿,欠账还钱,他们的观念与行动如此一致,他们都是高贵的上等的人――我相信现在的人都不会否认,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是高贵和上等的。命运却让他们落在了猪栏般的人生里。
  批判了……有什么好批判?我在这个故事里没有看到任何应该被批判的人。包括那位上流富有的女同学,原来也会收集假首饰的。很好啊。真正的时尚品位绝不是一身货真价实的大牌,乱搭才有效果……最重要的是,当她知道对方还给她的竟是一条真正的钻石项链,居然把真相说了出来。这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吧?
  错的只有命运――对人无情拨弄。当她终于知道原来那只是一串假的不甚值钱的项链她会怎样?小说至此戛然而止。有人说她会气死,气疯――人们对所谓虚荣、不安分、丫环的身却想小姐的命这种行径的态度,总归还是严厉的,兴灾乐祸的。也许这是对的,虽然也挺势利的。为什么不能想象她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呢?
  曾经,因为老公拿了一件家常外套给她,令她惊慌失措逃出舞会――这也是导致项链丢失的主要原因。多年以后,面对依然年轻美丽的富裕的旧时女同学,她大大方方上前打招呼。她已经不是最初那个玛蒂尔德了。虽然她依然偶尔回味那个美丽风光的晚上,那是对人生的回顾与感慨。那天晚上的美丽,她依然记得,是因为心底最柔软处,对美好优雅的向往犹存,这不但不是应该被嘲笑的,而且是很珍贵、珍稀的……虽然,外形上,她完全变了,老同学都认不出她来了,可是我相信,她的气质一定很美。本来也没什么身家的人,挣回了一串价值不菲的钻石项链,这也算是劳动所得(女同学既然道出真相,也应该会还给她的)。她还有一个好伴侣,她还可以从容享受余生的时光。这对一个虚荣女子而言,也算是一个美好归宿了。她为什么要气死或者气疯呢?
  如果青春逝去,是一个女子最大的可悲――姑且这样认为――那么,如果这青春还是生活与生存的磨蚀之中逝去的,就该算是双重的极度可悲――令人绝望了吧。
  如果青春逝去,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可悲――可是,为什么女人要把青春与美丽看得同生命一样重要?那是因为她还向往着爱情,向往男人欣赏追求,向往那些“女人的光荣”,向往世人的艳羡。而当她越过这一切,青春的逝去,便既不可悲,也不可怕了。玛蒂尔德,我相信,她已经越过了那一切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711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