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探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丽
摘要:现代教育思想和课改强调改变接受式的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下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其实是观念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改变。所以我尝试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主体参与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当前的新课程也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生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此要求的提出既符合了学习的规律也符合生物学科学习的特点,更是现代社会对人的需求的体现。
首先从学习规律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会科学知识不如培养科学素质。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性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生动活泼的课程形态是由理解、沟通、主体参与、互动这四个活性因素构成的。现代课程强调每个课程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任何一个学生的游离都不利于互动的形成。
其次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实践性,操作性都非常强的学科,所以生物教学应该注重认知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才能有所获得体验,培养综合能力。
再者当今时代,国际社会出现了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民主化等基本趋势。这是值得关注的大背景。就我国目前来说,一方面,各种国际社会变革的力量都有所体现;另一方面,又有走向社会现代化的特殊问题,这种复杂的社会历史条件,对人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育要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培养主体性强的人,使人不再单纯作为社会工具而存在,不再只充当被动服从的角色,使每个人全面、自由、充分地发展。150年前,马克思预言并描述了人的发展的历史进程:从“人的依赖性”到“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最后是“自由个性”。所以实施主体教育是适应时代需要的。通过主体教育的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尊重个性、体验成功等教学策略,能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所谓主体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依靠主体来培养主体的教育。主体性的三个基本特征是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前提和基础,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自己的活动有支配和控制的意识和能力,体现为对自我的认识和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
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即学习主体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需要自定学习目标,对学习活动有自觉的意识反应,同时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是一种现代的学习方式。我尝试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实施策略,略有心得。
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人体主义心理学代表罗杰斯也提出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按照学生的情感模式去创造最佳条件,使他们自由地表达个体的情绪和思想,自然地显示情绪因素,并加以调整,从而改变相应的态度和行为。教师担任促进者角色,与传统的教师角色截然不同。”
在此启发下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是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基于现代教育理论此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的目标、方法、过程以及文本的重难点有初步的认识,从而为下一步深入学习在“心理上和知识上”作好充分的准备。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处于积极主动的良好情绪状态时,85%的潜能都能释放出来。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我认为是一节课的引言,精心设计的引言可以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或事例,也可是由一系列图片或影片组成的情境。比如在学习“激素调节”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到了青春期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比如第二性征的出现,那么大家知道是什么在调控着这些变化吗?”激发了兴趣之后就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让学生自主定向,即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学习的基本方向,使学生学有目标,攻有方向。可以说,区分传统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标志就是看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的确定者是谁。教师既不能不合实际地将目标强加于学生,学生也不能在没有教师指导下的盲目自学。所以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借助老师的背景提示,相关的资料、媒体提示,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确定学习的基本目标。
其次是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是事半功倍的前提。自主学习的形式之一是阅读,阅读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等形式,不论哪种形式的阅读,教师都必须在方法上给予正确指导。比如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为了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应先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课文,并要求阅读后作出解答和提出疑难。阅读提纲要力求启发性、悬念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要先根据预习提纲纵览全文,了解梗概。然后再精读细读,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并运用批注法在课文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和感想,做到重点落实。课中阅读是教师随教学进程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课外阅读通常是学生在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实践中,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去查阅课外参考书。由于生物学课外参考书种类很多,为了遵循可读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教师应帮助学生选好课外书。可以沉生要求做到:①有所侧重;②弃粗取精;③做好笔记。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读,教师可采取多种活动方式比如知识竞答、小报评比。课外阅读不仅扩大学生的知识眼界、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接着是主体参与,积极探究,实施自主学习。这是自主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学习目标达成的必需步骤。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学生并非一下子就会探究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的引领,指导。这一般要经历从半独立到独立,从对单一问题到复杂问题,从参与局部到掌握全程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自主探究除了需要自我思考外,还要借助外力:教师指导性的提示;与同学的交流讨论;翻阅静态的资料,如:图书馆、阅览室中的相关书籍和文章;利用网络资源;走进生活,加深体验。自主探究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学生努力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体验出发,选择自己认为有实用性、挑战性的问题,在与教材、老师、学生、网络、生活等对话中分析、对照,多角度思考从而抓住本质,解决问题。
最后是评价自主学习的结果。有布置而没有检查则无法落实学习的内容,而有检查没有评价无法激发再次自主的热情。所以每次的学习之后教师应及时地通过反馈来给予学生一定地评价。传统的评价限于教师的评价,评价的纬度也是比较单一的,但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应是多样的,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继而自我调控;更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让学生体会在群体中被认可的感受,促进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师在评价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因人而议,体现学生的个体性、主体性。
(作者单位:南京市玄武区第五十四中学)
编辑 张华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37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