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的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浅谈初中数学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要想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必须要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众所周知,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方法,把夯实基础,注重过程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优化结构,培养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点”。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通过螺旋式的推进,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我们盐池,是国家的一个教育“贫困”、落后县,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比较守旧,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够灵活,致使我县的教学质量不能快速提高。本人从教已达数年,反思自己的教学历程,回想专家剖析的精辟观点,对初中数学的教学策略颇有感思,在此提出与广大同仁探讨。
1优化思路,变化讲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解题思路优化的分析和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和思维发展,能为学生培养严谨、创新的学风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教学上的一题多解有利于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可以优化学生思维,因此要将一题多解作为一种解题的方法去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可以产生多种解题思路,但在量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质的提高,要对多解比较,找出新颖、独特的最佳解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解思路。在数学教学时,我们不仅要注意解题的多样性,还应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提炼出最佳解法,从而达到优化学习过程,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对于例题的选择,应选一些最有代表性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习题,尤其要突出重点,反映新课标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在例题的分析和解答时,要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作用,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例题的基础上作系列的变化,达到能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之目的,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实现学习的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
2复习基础,重构知识
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还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但对教材的理解是零碎的,解题规律的探究是肤浅的。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系统梳理教材,构建知识结构,让各种概念、公理、定理、公式、常用结论及解题方法技巧,都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其次是深入挖掘教材的例题,并以其为主要素材,编拟成突破一个重点、攻克一个难点、掌握一种方法、培养一种能力的训练思维模式来深化学生的思维,要求他们着眼于教材,扎扎实实从实际水平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基础,充分体会基础知识在解题中的指导作用,切实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对所学知识有个成效性的提高。最后,进行一些数学专题来进一步强化基础,拓展学生的数学创造性能力。特别是在综合复习中,教师要以思维突破为主线,适时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并重视数学题的缜密性与分析问题的思维策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激发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给予他们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扫清学习上的障碍,铺平道路,提高成绩。
3密切合作,师生共享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教学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我们要创新性地使用教材,遵循螺旋上升的原则,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新课标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目标,还特别强调过程性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探索感受。因而,充分展开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非常必要,为顺利有效地展开这一过程,首先应提高自主意识,把学习当作自我的一种主体行为。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应尊重学生主体,给他们个体活动的机会,并且在活动中体验感受,享受成功、获取收获。其次要激励主体参与,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灌输和接受,而是主动的探究和获取。只有促使学生主体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成效。再次是重视主动评价,这不仅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仅依靠教师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也与学生主体对自我的评价相关。在学习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评价的机会,参与结果评价的权力,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就能加强其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成为自觉、快乐的行动。
4贴近生活,交流学习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喜欢学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是他们身边的熟悉事例,就很容易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每一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诞生均有它的实际背景,所以教学时应从实际入手,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感悟新知识。比如我们学习计算储蓄、利息方法后,布置作业让同学们走入银行,了解现在银行中的各档利息,再了解应扣除的利息所得税,然后自己编拟数学题,自己进行解决。也可让学生了解市场上的“跳楼价”、“清仓大减价”等实际问题所隐藏的数学知识,再选择适当的方法去解决。在广泛的信息交流和教师的协助下,呈现出更多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使知识真正具有生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标的这种定位,旨在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合作学习讲究合作学习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对教师负责,对小组负责,对自己负责。小组中的所有成员应为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而献计献策,共同活动,这就大大地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建立起的“教与学”交流互动的活动,我们应广开眼界,积极探索,不断加强方法的积累和归纳,分析异同,把知识从一个角度迁移到另一个角度,带领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研究符合实际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密切和谐地配合,我想这对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肯定是有积极帮助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80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