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健康”问题探讨我国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永华 陶 坤
摘要:人类对健康和健康教育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随着“亚健康”问题的凸显,健康教育也在不断地受到重视。笔者研究认为,应该以学校为依托,以青少年为重点对象,以体育促进为主要手段来促进我国健康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健康 亚健康 健康教育 体育促进
健康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是人类为之终生追求和实现的愿望,由于大量人类自身和外界的不良因素影响,使健康始终与人类若即若离,成为人类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人类经过上百万年的风雨历程发展到物质资源极其丰富的21世纪,人类的健康状况也在历史长河中蹒跚着螺旋前进,对健康及健康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健康”(Health)与“神圣(Holy)”一词同源,它的本意指向健全(Soundness)与完整(Wholeness),包括体格魁梧、机警、聪慧以及精神的得救。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写下了健康的定义:“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
一、现代人类的“亚健康”问题
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大致可分为5个不同层次:保障生命(没有疾患和残疾);维持生计;促进发展;享受生活;与社会、环境、大自然等和睦共处。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越来越受到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困扰,人类的健康状态每况愈下,不容乐观。人类大量疾病的出现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的健康在不断流失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亚健康”状态,而向疾病状态转化是“亚健康”状态的自发过程,如何抑制这种转化过程,就必须要克服影响人类健康的各种因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为75%。2002年7月,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国际传统医药保健研究会从全国16个省、直辖市辖区内各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调查发现: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经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加剧“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原因有:营养不均衡、偏食造成某些营养成分的缺乏,缺乏运动,吸烟、酗酒、起居无规律、药物滥用、吸毒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现代社会压力过大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应激而影响到人类健康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于人类破坏生态平衡以及人口过快增长等所带来的影响人类健康的生活和卫生服务条件的异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引起人类诸多疾病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致病基因以及遗传等生物学因素的影响,等等。
二、对发展我国健康教育事业的思考
健康促进强调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类发展为中心,政府对其人民的健康负有责任。由于我国生产力长期处于极其低下的水平,造成我国的健康教育始终处于缓慢发展趋势,人民群众长期以来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处于一种个人自我保健的模糊意识。随着世界健康教育的发展和我国社会的快速进步,我国的健康教育也逐步进入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健康教育由学校过渡到社会、由治疗疾病过渡到预防疾病、由国家重视过渡到全社会参与、由社会意识过渡到个人行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促进我国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以学校为依托促进健康教育的发展
健康教育应该是全社会共同的行为,但健康教育的重地应该放在学校,并通过学校逐步辐射到社会群体和个人。学校承担着培养和塑造健全人的责任,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也逐步得到延长,并会达到个人预期寿命的1/3。更重要的是这1/3的时间是人生的前1/3,它承载着身体的发育、知识的习得、习惯的养成、观念的形成,并与社会进行衔接,使健全的人步入社会,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通过学校的健康教育行为将会引导全社会健康教育的开展,大量健康的和具备综合健康知识和能力的人群进入社会后,不同人群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将会逐步形成,全社会人群的健康状态将会稳步提高。因此我们不难得出,学校健康教育为儿童、青少年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是影响整个人群、家庭和社会的根本措施,是促进全民基础保健教育、提高群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二)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是青少年
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青少年的生活与健康状况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恶化,各种生理健康疾病和心理健康疾病侵蚀着青少年的健康状态。国家教育部2003年11月12日公布的“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结果显示,2002年我国7~18岁学生在形态发育水平、营养状况以及握力等方面获得了提高和改善,但是体能、肺功能、体重以及视力等方面凸现出问题[1]。2003年《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及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研究报告》中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占16.51%。据北京市16所大学的调查,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2]。青少年健康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就会给日益恶化的社会健康问题雪上加霜,青少年是进入社会的后备军,如果有如此庞大数量的、有不同健康问题的人群进入社会,这将会给本身就不具备良好健康结构的社会带来多么沉重的包袱!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只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施以行之有效的手段,别无其它捷径和迂回的办法。因此,学校健康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突出以青少年为重点对象的健康教育方针,并通过个人与家庭、社区与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的健康促进方式。
(三)突出体育促进在健康教育中的地位
我国知名体育社会学家卢元镇先生曾谈到未来教育中的体育将具备的重要作用有:体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体育具有发展个性的教育功能;体育是促进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手段[3]。体育所涉及的关于人全面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正是一个健全人所应具备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也是一切健康教育所必须包含的内容。随着对体育与健康关系的深入认识,体育在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中的地位日显突出。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了《体育的国际宪章》,在国际范围内明确了发展人类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使体育运动的发展为人类进步服务的任务[4]。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运动医学联合召开了“健康促进与体育(Health Promo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国际会议,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虽然个人健康的责任很大程度上要由个人和家庭承担,但政府必须采取行动,创造一个使公民形成和保持体育生活方式(Physically Active Life styles)的社会的和体育的环境。大会敦促各国政府把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作为公共健康与社会政策的组成部分,并明确提出了“使体育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石”等7项中心任务[5]。1997年在日内瓦第47届世界健康促进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奥委会召开了联席会议,会议宣布加强两个组织之间的合作,阐述了以一个完整的健康促进的视野,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积极生活――体育为健康”运动的观点[6]。体育活动可以提高人体耐受力,改善人际关系,加强合作竞争意识[7]以及改善机体机能,促进躯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在个体健康状况日益恶化的今天,人们却忽视了对疾病的预防机制,并不得不花数倍的代价去治疗疾病,因此,必须进一步建立各种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良好行为方式和自我保健意识,其中体育促进就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春芳.论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与学校体育教育改革.西安体育学院学报[J].2004(6):94-96.
[2]方成华,荣军.学校体育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4(6):50.
[3]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197-189.
[4]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 (3):6-8.
[5]Bulletin o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Z].1995,73(2):135-136.
[6]Press of World Organization:WHO Meeting Stresses Health Benefits of “Active living” [Z].1997.
[7]肖丽琴.体育对大学生社会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5(1):90-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10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