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应突出职业道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建仁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高级人才,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在“两课”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培养职业道德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两课”教学 职业道德教育
  
  1.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道德是从事行业与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高级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如:在择业观上,很多学生在未踏入职场之前,其择业观就已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他们往往对所提供岗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极为关注。在敬业精神方面,奉献意识明显弱化,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有的刚毕业参加工作一两年往往把目前所在的工作单位看成“跳板”,待遇不好就另谋高就,或是有比这家单位更好的工作就立刻跳槽,普遍存在这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缺乏敬业素养。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系统教育和灌输,经过内化形成的,然后外化为职业道德行为。高职院校中,“两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应突出职业道德教育。
  
  2.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2.1 职业理想教育
  职业理想对确定人生目标,促进人生目标的实现有积极作用。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也充满困惑。在就业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学生,不愿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就业期望值较高,选择留在大城市、大公司或外资企业工作。高职学生就业与成才的高期望值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实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存在矛盾。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必须与学校培养目标相结合,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面向基层,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切忌不切实际,好高骛远。
  2.2 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职业道德是对人们的职业行为明确、具体的要求。在职业活动中,各行各业既有共同的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又有适应各自职业要求的职业道德规范。
  (1)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教育。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是对各种职业活动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要求的提炼与概括,是一切从业人员都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教育学生正确理解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意义及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要求,培育学生的敬业意识、诚信意识、公平意识、奉献意识。在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中,要以敬业意识、诚信意识的培养为重点,要求学生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教育学生诚实守信。
  (2)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因此,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的行业进行。
  2.3 职业纪律教育
  职业道德通过社会舆论和信念来调整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关系。职业纪律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准则,它以规章制度的形式体现。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纪律教育紧密结合,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学习领悟并严格遵守职业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高职院校的一些学生存在自控能力差、纪律观念不强、行为自由散漫的现象。如果学生把这些弱点带到企业,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纪律教育,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
  2.4 现代职业精神的培养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竞争日益加剧,使得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具有现代职业精神。现代职业精神首先表现为创新精神。国家民族的发展需要创新,企业的生存发展也需要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树立创新的理念,并掌握职业活动中创新的方法与途径。其次是竞争与合作精神。21世纪是竞争与合作的世纪,市场经济是竞争与合作的经济,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高职学生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正确对待竞争中遇到的种种挫折;要善于合作,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具有团队精神。
  
  3.培养职业道德的有效方法
  
  3.1 案例法
  案例教学法具有现实性、感染性,更有助于实现“两课”的教育目标。凭借真实、具体、丰富的案例,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探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将理想、道德、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内化为自我发展的动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职业观。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的生活中和职业环境中寻找素材,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案例,然后引导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讲解、评价、讨论与辩论,通过多方的交互作用和自主学习,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例如,日本邮政大臣野田圣子刚参加工作时,竟被安排清洁厕所,她想跳槽时,单位的一位同事――曾经的厕所工来到她的面前,做了一下示范,同事一遍遍擦洗马桶,直到擦洗得光洁照人,擦完后用茶杯从马桶中舀满一杯水,端起来一饮而尽,动作非常自然。同事的行动震撼了野田圣子的内心。她痛下决心:“就算我冲洗一辈子的厕所,也要在这个岗位上做一个最优秀的人!”这次经历成为她日后做人处世精神力量的源泉。用类似这样的例子,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2 强化训练法
  课前,教师应精心设计筛选课题或要求学生提出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正反事例和富有争议性、探索性、挑战性、自测性的试题。通过师生、生生、人与媒体的互动,通过讨论、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明辨是非,坚持真理,扬善抑恶。
  3.3 暴露法
  在培养学生时,教师不能报喜不报忧。坏的现象也能刺激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要引导学生当评论家、杂文家、讽刺家,对负面现象淋漓尽致地暴露,入木三分地分析,使他们能够引以为戒。
  3.4 仿真法、实践法
  采用仿真法、实践法,将课内课外衔接起来,能有效地避免纸上谈兵、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可安排学生运用参观、访问、调查等方法,获得更直观的感受,力求让学生在亲临其境中受到启发和激励。
  总之,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两课”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号)[Z].2004-08-26.
  [2]黄子兴.高职教育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J].中国冶金教育,2005,( 2) .
  [3]杜学礼.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 20).
  [4]王开生.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途径体系构建初探[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高等职业教育,200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26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