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社区文化活动的特点与发展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涂世东 章 雍
社区文化活动是社区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和内容。西湖区繁荣的群众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强有力的工作方式和手段,以组织、宣传、教育群众为导向,发挥了社会文化特有的“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教育作用,引导广大群众,正成为党团结、教育人民的文化桥梁。
一、西湖区社区文化的特点
西湖区社区文化的形成是随着城区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区位结构的大变化而变化发展的,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1.社区文化网络比较健全
作为南昌市的中心城区,一批批标志性的社区文化设施,如:象山广场、绳金塔文庙广场、建设桥社区文化广场、南浦(飞云)文化广场、沿江休闲文化广场等都是城区文明程度的新标志,也是西湖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象征。但是,体现城区文明程度和居民的科学素养还要看社区文化馆(站)的建设,特别是贴近居民、方便居民,星罗棋布于大街小巷的文化室的建设。
当前西湖区共有100个社区,31个居委会,13个行政村。
同时,全区共新建了600多米长的文化科技宣传橱窗,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文化活动。由此可见,我区构筑的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社区文化网络已经形成,并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的素质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
由于社区的人文、习俗、历史、地理条件的不同,社区文化也不尽相同。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一批政府民心工程的实施,使各个社区的文化有了新的、多样化的发展,如绳金塔社区的“风筝会”、“百姓十分钟文化圈”,象山社区的8个文化亮点和推出的“社区公民道德论坛”,丁公路街道社区的文化共建活动,建设桥社区的“精品社区”的国际特色文化,西湖社区的徐孺子“历史文化”,广润门的“邻里文化”,警园社区的“共建文化”,等等。从总体上看,西湖区是一个老城区,五方杂处,人文荟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现代文化特色。西湖区从2006年在全市率先组织举办的每年一届的“社区文化艺术节”,唱响了社区文化的“四季歌”;结合重大节庆日活动,江西省民间文化艺术节“民俗情”大型歌舞晚会,“共创和谐――走进西湖区”大型电视文艺活动等活动,在建设桥社区先后成功举办全国“四进社区”西湖分会场全场演出和全省首届“千禧杯”、“四进社区”文艺展演,创作作品获国家级、省、市级社区文艺展演活动多项大奖。据统计,五年来共举办各项社区文化活动600场(次),在全区形成了浓郁、健康的文化氛围。
新型的西湖社区文化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努力营造文明社区人与人的和谐氛围。在各社区活动中起核心作用的区文化馆,充分利用馆内文化艺术人才和设施、设备优势,发挥辅导、培训、娱乐、引导等多种功能,在社区发挥了文化辐射功能。全区共建有组织业余群众文化团队、有阵地、有活动的300多个,参加人数达10多万人。不少社区内白发垂髻各有所乐,文化艺术形式多样,新型的社区文化也成为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知识教育、就业技术培训、现代家政示范、科学知识普及、文明礼仪培养、特色文化风貌、娱乐休闲空间的载体和平台。
3.建立稳定的文化干部队伍
全区11个镇、街道文化站共有专职文化干部20人,其中,行政编制3人,事业编制17人;30岁以下的13人,占总人数的65%;大专以上学历者为18人,所占比率为90%;中级职称有2人,中级以下职称有18人,均为专业型文化干部。106个社区和13个行政村也分别配备了文化专干上百余人,文化兼职指导近千人。同时,广泛开展定向培训和输送文化从业人员,定期培训文化专干,确保了社区文化干部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在西湖“十大”艺术(器乐、声乐、舞蹈、曲艺、戏剧、摄影、美术、书法、文学和民俗)的人才库中,全区共有534名艺术人才,其中群众艺术人才为428人,占81.8%。这些人才构成的文化队伍都是长期活跃在文化战线上的主力军。
4.形成新的文化工作格局
全区文化工作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间参与,辖区内各行各业、各界人士都有代表参加。对全年和重大的社会文化活动,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和资源配置以及资金投向、资源共享等方面都进行共同协商,齐抓共管,形成大文化工作格局。社区文化在工作中不断架构新的社会文化形态,不断拓展公众对社会文化资源的享受度,打破了文化部门独家兴办的旧模式,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文化格局,出现了传统的群众文化形式与现代都市群众文化形成交相辉映的好势头,“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优势互补,齐抓共管,资源共享”已成为我区开展新型社区文化活动的有效途径。
二、西湖区社区文化的发展策略
1.搞好调查研究,建设高标准的文化阵地
为打造全省“经济强区、文化大区”,社区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必须要建成与城区定位相匹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市民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机构合理、布置优化、设施先进、多层次的社区文化网络。当前我区各社区文化阵地设施发展不够平衡,主要是因为各社区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经济状况、人口构成、素质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市民文明程度十分悬殊,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创建文明小区的艰难程度不一。以我区为例,现有的住宅区分为五大类:第一是历史上形成的旧住宅区。南昌建市历史悠长,遗留下来的老城区大多是商业区和居民区混杂在一起。第二类为原郊区土生土长的农村城市的村民住宅区。第三类是改革开放以来陆续由政府统一规划,投资兴建起来的福利房或微利房小区,多为机关、事业单位或部分国企人员居住。第四类是国企划圈而建的集工业区、职工宿舍区、生活区于一院的“城中之城”。第五类是由开发商直接投资征地兴建的各种新型商品房住宅区,如“花园”、“新村”等。目前我区第一、二类社区文化活动空间有限,文化活动场所设施、群众文化生活相对缺乏,阵地建设有待加强;第三、四类社区多数不仅是人们栖身之地,其基本设施也相对配套,功能相对比较齐全;第五类基本是新开发的大型住宅区,大多数生活起居、文化体育、娱乐消遣等设施一应俱全,为开展基层文化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
基层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阵地。实践证明,凡是拥有基本文化设施,群众文化开展得好的住宅小区,居民精神面貌更好,普遍成为文明社区。因此,我们提出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针对基层社区不同层次居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凡是新建小区都要有配套的群众文化设施,至2008年底,全区各社区都要建成一个设施较为完善的公益性配套的社区文化中心,对其功能的设置,要求达到“五室两队一园地”的基本要求。切实加强现有文化设施的管理和利用,有效发挥其娱乐消遣、宣传教育、普及知识和美化心灵等综合服务功能,在不断提高利用率的同时,对那些尚未规划或没有兴建文化设施的基层社区,要主动当好相关部门的参谋,提出可行性意见,以尽快完善各社区的基本活动阵地。
2.以培训为抓手,培养高素质的文化队伍。
单靠文化馆这支有限的专业队伍,要繁荣所有的社区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巩固并长期建立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文化队伍,制定和完善我区社区文化辅导员、联络员制度。群众文化专业的业务人员可以分派到基层社区挂点,结对子担负指导、联络任务,及时了解和帮助解决社区文化建设当中碰到的新问题。同时积极引导鼓励社区有文化专长和组织才能的居民担任社区文化辅导员,辅导和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区文化馆要发挥自身职能,整合和社会创作力量,发挥自身的业务技能,为全区各社区创作谱写社区区歌,率先实现创作率达100%;编辑、整理《西湖区社区区歌集》,组织举办全区社区区歌大赛。
为适应新时期基层文化工作的需求,群文工作者不但要转变观念,主动出击,把立足点放在社区,认真做好组织、辅导工作,还要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设施、设备和艺术人才资源、组织活动经验丰富等诸多优势,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业余文艺培训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基层文艺活动骨干和积极分子,不断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思想艺术修养,为广大社区开展经常性的活动提高人才保障,提升活动质量。同时,要特别注意关心社区老年人与少年儿童的文化生活需求。
3.举办示范活动,丰富高层次的活动内容。
群众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普及文艺知识,培养大众艺术鉴赏能力,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与文明程度。我们除了要继续坚持文艺“三下乡”、“四进社区”以及组织好各类庆典、重大节假日综合性文化活动,还要继续利用好本馆、站和各类文化广场、休闲广场、站厅等载体,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地举办一些示范性、导向性的汇演、调演及艺术作品汇展等活动,发挥贴近群众、自愿参加、自由组合、喜闻乐见、就近活动、多样选择、积极健康的特点,打造和完善绳金塔文化风情线,使其成为代表西湖文化形象的标志文化区域。弘扬传统优秀艺术和传播现代先进文化,促进基层文化活动上水平、上档次。这类活动既能倡导文明精神,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又能使人们受到主动活泼的公民道德教育,对推动社区文化活动向前发展,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更新内容与方式,创新高品质文化特色。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文化活动始终保持感染力和吸引力。社区文化活动的基本内容与方式,并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模式,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优秀遗产,弘扬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在当今时代,百姓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自然也越来越高。所以,组织一场社区文化活动,不能总是独唱、健身操、腰鼓、扇子舞。应重视多种活动的开展,不断推进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创新。
成功的社区文化无一不是发掘本地域的文化优势,独树一帜,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化社区。地域风味浓,特色突出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深得百姓喜爱,能广泛吸引众多居民群众参与,如采茶戏、方言故事、小品等。此类地域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在本地区长盛不衰、历久弥新的原因,就是因为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也是构成社区特色内容的重要资源之一。我们的活动组织者在对所处地域资源加大挖掘力度,组织、策划、辅导各类社区文化活动中,要善于分析总结,把那些既具先进性又具广泛性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作必要的加工和提炼,使之成为特色“品牌”活动。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创办特色活动项目要连续性;二是特色活动要有群众基础,并能不断地扩大影响;三是要不断地宣传普及这种形式,使更多的人关心支持这种活动。
5.走共建共享之路,发挥高强度的文化效应。
“社会文化社会办”,要紧紧依靠区委和区政府以及各基层组织机构,加强与科教、卫、体、工、青、妇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联系,广泛发动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构建现代文化社区,繁荣社区文化,加快创建文化先进县区、百强文化站和实施社区文化工程步伐,积极探索社区文化建设新路子,以抓阵地建设入手,以群众的参与性为主线,抓普及,促提高,把社区文化活动点深入到每个住宅区,方便居民群众参加活动。同时,充分挖掘各社区人才资源,以抓社区文艺骨干队伍建设为重点,抓住群众文化活动的龙头,通过这些骨干去带动居民群众,自发成立各种文化活动社团,拉动辖区内各基层群文活动的蓬勃发展。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使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成为社区单位团体居民群众的一种自觉行为,把社区文化建设的力度传递到组织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区际”文化活动交流,既能丰富彼此活动内容,又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群众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社会文化蕴藏的巨大潜力,共同谱写西湖群众文化事业灿烂的新篇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27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