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发展高职院校道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 敏

  摘要: 价值澄清理论反对传统的道德灌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围绕学生关心的现实生活对有关价值观进行澄清,注重学生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价值澄清理论的这些观点,对于我国当前高职院校德育的改革、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价值澄清理论高职德育现实背景基本观点
  
  1.我国高职德育借鉴价值澄清理论的现实背景
  
  1.1多元文化背景下借鉴价值澄清理论的必要性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社会生活呈多元化性、流动性、交叉性等特点,人们的价值观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各种社会思潮涌入大学校园,尤其是西方国家民主自由、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传播,大学生在面对多元文化时要么迷茫不知所措,要么随波逐流失去道德信念。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原则倡导经济独立,鼓励张扬个性、追求个人利益,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使得大学生思想活跃,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广泛调动起来。但是也应当看到,缺乏主流价值观念的引导,大学生强烈的自我选择和评价意识会导致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产生怀疑和批判,出现以个体目标为重,忽视整体和全局利益的个人本位主义倾向。因此,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借鉴价值澄清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大学生纠正其对世界和人生的错误或极端认识,有利于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找对方向。[1]
  
  1.2我国高职德育存在的问题
  职业性与实践性是高职教育最突出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高职德育应从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紧密结合第一线岗位的需要,将德育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能力和职业道德行为方面,德育的对象、内容和要求都要紧贴职业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塑造学生的职业品德。然而我国高职德育的理论主要来源于传统的“灌输式”德育模式,移植普通高校的德育方法。这种传统的德育模式的根本弊端在于只注重现成的道德理论的传输,忽视了道德能力和道德行为的培养。(1)在内容上,脱离了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实际,将德育内容教条化,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权威化;(2)在方式上,只注重理论和规范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的德育实践,学生不能在生活实践中理解这些道德规范要求,更不能在实际行动上认同和践行这些道德规范要求;(3)在方法上,只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始终以一种“权威”的姿态出现在德育过程中,将国家、社会的主流意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这种德育模式大大削弱了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功能。因此,针对当下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多元化趋向和我国高职德育的乏力问题,我们在对传统德育工作总结和反思的同时,必须学习和借鉴对现代道德教育进行先行实践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德育理论,积极探索我国高职德育改革的新思路。作为美国具有影响力的道德教育理论之一的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当前高职院校德育的改革、发展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2.价值澄清理论的基本观点
  
  价值澄清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指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通过分析和评价的手段,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促进价值观的形成。其代表人物拉思斯等人认为道德是一种关于价值观的问题,人们会通过经验获得指导行为的一般准则,这种行为准则即价值观[2]。他们强调价值澄清的过程,认为通过这种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价值澄清理论极为注重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反对道德灌输。主张通过一系列价值澄清策略教给学生一些澄清自己价值的技巧和自我评价、自我指导的能力,提高感知社会问题的敏感度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从而形成适合自己的价值观体系,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智活动和实践活动获得道德上的成熟。这种民主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当今呼唤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社会,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3.借鉴价值澄清理论,改进我国高职德育教育
  
  价值澄清理论及其教学方法在西方学校道德教育中被广泛应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认为这一理论对我国高职德育改革与实践同样有着广泛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3.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价值澄清理论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在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不能单纯地对学生灌输现成的价值观,而应鼓励学生对现有的价值观内容进行重新思考、判断。教师通过学生个人对客观事物进行选择、评价并采取行动,允许并主动让学生在怀疑、提问思考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节,真正成为品德意识与践行的行为主体。[3]因此,将价值澄清理论引入高职德育中,首先要尊重和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德育的本质是将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德行,培养和造就学生的理想人格,这种转化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化过程才能实现。所以,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觉性,最广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实现德育的根本目的。其次,高职学生具有相当高的道德认知心理,文化水平较高,接受和创造能力也都较强,教师不顾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期待,以居高临的“权威”身份要求学生接受既定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规范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疏离感。因此,在德育过程中要坚持民主的原则和方法,营造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民主氛围,从而使学生敞开心扉,表露自己的价值观点,与此同时,教育者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本质上是实践的,道德本身是人的一种实践理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把获得的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行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使道德知识获得检验和完善。因此,高校应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等。在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确定实践活动的目的、内容;引导学生梳理材料、分析问题、确立观点,等等。
  
  3.3关注现实生活
  强调关注现实生活,就是要注意德育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实际的问题,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提高学生感知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高职德育要走出困境,提高实效性,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在学生的现实遭遇中,在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中,蕴藏着宝贵的教育时机,才能真正开掘出学生道德人格生成与确立的源头活水。脱离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道德品质。因此,要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近生活、关注生活,学生道德人格确立的现实基础只能是他们的生活世界。
  任何拿来理论都有其优缺点,价值澄清理论也不例外,价值澄清理论的缺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如价值相对主义倾向、过于强调个人经验、忽视道德内容、忽视社会公认道德准则等。因此在借鉴过程中我们必须加以改造,认真分辨,进行扬弃,使之更适合于中国国情。
  
  参考文献:
  [1][5]张彦.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9,(2).
  [2][美]路易斯・拉斯思等著.魏贤超译.价值与教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4.
  [3]水淑燕.价值澄清理论对高校德育改革的启示.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58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