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好文章是“想”出来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 兰

  虽有“说出来的是话,写出来的是文章”一说,但我们还是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不少学生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可真的到了写作文的时候,却又往往不知从何下笔,作文竟成“榨文”了。不少人甚至是一些语文教师把这种现象归结为书看得少,大谈所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事实上,书不可不读,但读书和写作之间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好文章往往不是“读”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我结合多年从事作文教学的经验,谈谈如何把好的文章“想”出来,以供参考。
  1.从想情境开始,为文章创设氛围
  我们经常对学生讲,写文章要和生活联系起来。这句话并没有错,离开了生活,文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但若都是现实的直白,那样的文章可能又因过于实在而为人们所摈弃。一篇没有经过艺术加工的文章,就好像没有经过琢磨的玉石,其可欣赏性也就自然大打折扣了。
  因此,写文章之前要考虑情境,即事物发生的背景。想情境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构思的过程,是最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就像一位建筑师对一座楼房进行整体设计那样至关重要,是成功文章的关键环节。想情境就是将所要写的人、事等在头脑中进行艺术采集:写人时要能想到写什么人,写事时要能想到写什么事,写情感时要能想到那是什么感受。通过帮助学生想情境,可以对其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进行扩展思维的训练,以此来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促其获得更多的写作信息,从而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
  从某个程度上来讲,想情境的过程,实际就是对生活素材进行调动的过程。它可以使学生在大脑里积累各式各样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素材(包括好词、好句、名段、美文等)。如写有关《春天》的话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寻找春天,通过对一人、一事、一物的细致观察,从而捕捉出春天的气息,并激活大脑里积累的有关春天的好词、好句、好段等。
  一般而言,大凡不擅长写作的学生往往对一个话题只能有一种写作思路。这样的文章非但没有起伏感、色彩感,反而导致学生的文思狭窄,文笔粗糙。因此,在想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不妨让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对事物进行思考,力求收放有序,有张有弛。比如,在写《往事》一类的文章时,我们可以以“过去发生的一件事”为发散点,引发出喜、怒、哀、乐等情感主线,再以每条主线分别拓展开来,即可得到人物的躁、急、强、烦、智、懦等个性特征,有效地避免出现“千人一面”的单面形象,从而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2.从想细节入手,为文章谋篇布局
  俗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曾经有无数次挥手,唯独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那一次定格在了历史的画卷;曾经有无数条手帕,唯有帕瓦罗蒂的那一条让人体会到了什么是举轻若重;曾经有无数个身影出没在人们的视野里,唯有父亲的背影最难让人释怀……这就是细节的力量。
  写文章离不开细节描写,而想细节就是“把零乱的思想条理化”。田本娜教授在《作文与思维的关系》一文中明确指出:语文和思想,语言和思维是统一的。学生对所认识的事物,要经过思维过程,才能用语言把思维结果表达出来。如果说想情境是对文章进行定调的话,想细节的过程,实际就是对节目进行彩排。
  在想细节时,我们可以从多种思路中,择取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最容易写的人、事、物,选取写作对象。然后闭上眼睛,在大脑里浮现欲写对象的动态影像,简要地叙述出来,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在一致性、艺术性的前提下,围绕文章的主旨对各种事情的起因、结局、人物的行为、举止等构思,对日常积累出的各种“可用之材”进行筛选,力求把别人想写而没能写、想说而无法说的细节描绘出来,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3.从想意蕴出发,为文章增色添彩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富,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创作的过程就是对生活艺术加工过程,要想让人拍案叫绝,创意是非常重要的。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巧妙的文章立意是由于平日训练有素,加上思维活跃,一个绝妙的构思会“跳”出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创作灵感”,它需要奇思妙想、联想想象、发散思维及虚实相生等思维方式作铺垫。巧妙的文章往往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以现实为情感触发点,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束缚,借助事物之间的相同、相似、相近、相通或者相反等特性来展开,从而使现实生活的情形获得合理的丰富。
  另外,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上,教师还可以挖掘教材本身的快乐因素,展开想象,进行即兴表演。再就是玩。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小学生最感兴趣的事就是玩,最重要的事是学习。把最感兴趣的事和最重要的事结合起来,让学生玩中有学,学中有玩,玩中有想。如教《第一场雪》时,若在窗外大雪纷飞的情景中学这课,就可领孩子们去打雪仗、堆雪人,在玩中体会、联想大雪美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一篇有意蕴的文章,往往是写景状物,绘形绘色;写人叙事,生动有序;议事言理,深刻有据。除此之外,要想写出好的文章,讲究文采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语言干瘪,不生动,不形象,缺乏美感,就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语言优美的文章则如醇酒,久而弥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69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