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秀清
创新,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激发兴趣,引导训练,形成创新思维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处于青少年时代的中学生,往往是凭兴趣学习的。但兴趣并不都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培养的。
作文的兴趣从哪里入手培养呢?按心理学的观点,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逐渐把“老师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自觉要求。
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的材料应是学生喜欢的,可以从课内到课外,扩大范围,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思考,在思考中有所领悟,在乐读中形成创新思维的动力。要长期坚持,培养兴趣,将兴趣养成习惯。其次,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自觉地写生活札记,不断练习,逐步提高写作能力。最后,改革作文的评改方法,将精批、细批、面批、互批等多种批改方法相结合,改变学生“我写你改,一写即了”的写作态度,认识到自己是写作的主体。总之,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多读、多看、多想、多写。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的写作兴趣,并在写作中力求突破俗套,有所创新,逐步产生创新思维的动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讲:“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二、扩展描述,创造形象,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的思维特性,称为创新思维的形象性。通过联想、想象进行扩展性描述,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又一途径。
1.改变诗词体裁,创造新形象。语文教材中诗词体裁的课文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形象性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诗词体裁的课文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凝练性,结构上的跳跃性,艺术形象的想象性。在教学此类体裁的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将其改写成记叙文的形式,在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展开充分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加工、改造、创造艺术新形象。如改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学生细致描述了黄沙岭夏夜天气的变化。有的联想到月亮姐姐吵醒了沉睡的鹊儿的美梦,要和它说悄悄话;有的联想青蛙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庆祝丰收的好年景;有的联想到星星也为这迷人的夜景而感动得落泪……一个个新鲜奇妙的形象孕育而生,学生的想象力在这里得到了尽情的展现。
2.扩充情节内容,创造新形象。对课文中一笔带过的情节描写发挥联想想象,扩充成形象逼真、内容具体的新形象。如教学关于动物的说明文,我安排了情节扩充训练,将文中三言两语介绍的动物趣闻,扩充描写成具体有趣的动物活动。又如教学《水浒传》时,我让学生结合插图,通过想象描写各路英雄好汉的动人场面,展现出不同人物的动作、神情、心理。
3.拓展想象空间,创造新形象。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果说联想能够使知识得到充实和丰富的话,那么想象就是在知识不断充实和丰富的基础上的不断创新。联想和想象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受到陶冶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努力拓展想象的空间,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首先,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想,敢于标新立异。其次,对学生的想象,教师不仅要给予支持和肯定,而且要积极引导,让学生敢想。如我曾用寓言《龟兔赛跑》作为训练创新思维的材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个故事本来是肯定乌龟的坚韧不拔和不断进取,批评兔子的骄傲自满和目空一切。我另辟蹊径,启发学生思考:乌龟真的是那么完美无缺,兔子真的是那么一无是处吗?学生的创新思维被发散了:“乌龟虽有勇气但自不量力。”“兔子遥遥领先稍事休息也未尝不可。”“龟与兔赛跑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决策,是不公平的竞争。”……由此可见,只要适时拓展想象空间,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被激活,创造出新的形象来。
三、学习写法,迁移运用,开辟创新思维的途径
迅速而轻易地从一类对象转向另一类对象的思维特性,称为创造思维的灵活性。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篇佳作,都蕴含着可供借鉴学习的写作技法,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典型的写作技法,指导学生学习,积极灵活地运用于写作,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学习写作的语言艺术。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正确精当地运用语言,准确具体地传达出事物的个性特征,创造出典型的艺术境界,作品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应通过替换、比较、选择,让学生揣摩用词的准确性;抓住优美语句品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音韵美,描绘的意境美,抒发的情感美,在熏陶感染中学习写法,运用于写作,实现知识迁移,达到创新的目的。如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开头一段的烈日描写时,我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优美,感受烈日的毒辣。在训练环节上,我让学生仿写一段景物,恰当地选用文中优美词句,用上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创造出新形象。
2.学习不同文学样式的写作手法。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各种类型的文学样式,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指导学生学习各类作品的写法,巧妙灵活地运用于写作,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实现迁移创新。如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演讲稿时,我指导学生学习演讲稿的写法:以强有力的证据,分条屡析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教学《鼎湖山听泉》时,指导学生学习文中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当然,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其他的写作手法:内容的详略得当、结构的总分式、典型环境中的心理刻画等。教师要善于引导,以点带面,迁移运用,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写出有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文章来。
事实证明,写作是一项长期的有意义的创造性劳动,既需要兴趣做动力,想象力做源泉,又需要求异质疑去挖掘,多元化思维去开拓。我相信,广大学生蕴藏着极大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思维的潜力,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创造条件,激发兴趣,适时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定会迅速得到提高,进而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8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