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简玉平

  摘 要: 听是人类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初中新教材对听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加强对听力训练策略的研究逐步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本文拟从研究初中学生的听力障碍入手,探讨改进听力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即,加强基本功训练;精听与泛听相结合;培养听力中的预测能力;培养良好的听力心理素质。同时指出了听力训练中应避免的几个误区:只听不讲、只听不说、每字必究、边看边听。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听力障碍 训练策略
  
  听是人类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里弗斯(Rivers)的研究表明,听占整个言语交际活动总量的45%。由此可见,训练听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牛津初中英语》的启用,听力语速大大加快,生词也逐渐增多。加强学生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已逐渐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我认为,要使听力训练真正有成效,训练方法很重要。而训练方法的选择,对学生听力策略的指导,应建立在对学生的了解的基础上。因此我拟从研究学生的听力障碍入手,探讨改进听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一、常见的学生听力理解障碍
  1.语音、语速障碍。语音障碍包括语音、语调及各种朗读技巧方面的障碍,如单词重音、语句重音、音的省略和同化、连读及不完全爆破等。语音基础的优劣直接影响听力水平的高低。语速障碍是指学生理解速度或记录速度跟不上听力材料的录音速度。
  2.听力习惯障碍。听的主要目的就是弄懂所听材料的基本思想,在听的过程中关键是尽力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初中生学习英语的时间还不长,部分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存在不良习惯:力图把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听懂,遇到一时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时,就停下来思索,无疑就跟不上语速了。还有部分学生不能用英语理解听力材料,而是借助于中文,中间经历了一个心译过程。又如,有些学生在听力过程中不会抓住关键词做记录,难以把握住全文的主要信息。
  3.文化背景知识障碍。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学习英语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和熟悉英美国家人民的一些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以及生活方式。不少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听力理解便会产生一定的障碍。如两篇难度相当的听力材料,一篇介绍我国的中秋节,另一篇介绍西方的万圣节,前者听起来较容易,因为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学生非常熟悉,有助于理解;而后者,听起来较难,因为学生对万圣节知之甚少,理解起来就困难。
  4.心理因素及外部环境障碍。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告诉我们,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的状态时,易产生恐惧心理。如有些听力水平较差的学生,对听力缺乏信心,总觉得听力很难,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这种畏难情绪无形中设置了信息输入的屏障,降低了信息加工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还有些学生一旦遇到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就烦躁不安。另外,外部环境,如室内外噪声、收录机的质量、声音的大小、录音的清晰度等,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干扰因素。
  二、提高学生听力理解的训练策略
  1.加强基本功训练。首先,要认真教好音标,严格把好语音关。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学生如能打好语音基础,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培养,掌握音素和单词在语流中的变化。常见的语音变化有四种:1)音的省略,指元音音素|?藜|或|i|的非重读音节中的省略。2)音的连续,指在短语或句子中相邻的两个词,当前一个词是辅音结尾,后一个词是以元音开始时,需要连读。3)音的不完全爆破,指爆破音|p|,|b|,|t|,|d|,|k|,|g|后跟破擦音、磨擦音、鼻音或舌边音时,或者两个爆破音相邻时,前面的爆破音不完全爆破,而且在口腔中形成阻碍,即停顿一下才发出下一个音。4)音的同化,指相邻的两个音受另一个间的影响而发出第三个音。当然,朗读技巧的培养和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无捷径可走,只有坚持不懈跟读录音,尽量多地接触不同的英美口音,让学生体会英语的语音、语调、重读、弱读、意群甚至韵律。此外,听力基本功还应包括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如速记,即快速扼要地记下一些关键词、数字等,这时构建整体框架,帮助理解是很重要的。与此同时,应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听力习惯。例如:听短文或听对话,如果要求填写所缺词组,可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词群,而不是一个一个单词;在学生开始听之前,给他们提出一些问题以训练学生归纳、抓主要线索的能力,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摆脱母语的干扰等。
  2.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精听,即让学生不仅要听懂文章的意思,而且要听懂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单词。一般来讲,精听的材料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应要求学生听多遍,了解所听内容及所听材料的特点。在精听时,可让学生复述所听的内容,听说结合。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口语活动往往能形成平等的信息交换过程,心理负担较小,学生能够轻松地听。精听可采用静听方式:1)静听录音;2)边听边记要点;3)核对答案,点拨要点;4)重放录音材料。可供参考的精听材料有译林出版社根据新课标编写的《牛津初中英语同步听力》等。泛听,是指让学生听材料时不要求听懂每个句子、每个单词,而主要是抓住文章大意。在泛听训练中,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各种不同的听力材料,接触不同的口音、方言,以及语速,使学生熟悉各种语境,从而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纸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英语兴趣课可安排观看《动感英语》、《走遍美国》及原版电影等,要求同学们泛听,了解大意,记录所听懂的信息。有助于调动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兴趣,开阔视野,了解到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及生活习惯。另外,还可以订阅《21世纪英文报》(初中版),让同学们以此为原材料,摘其要点,改编为课堂上的Daily report,增加每天听力的信息量。
  3.培养听力中的预测能力。根据詹・威利斯(Jane Willis,1981)和其他语言学家的理论,听包括十多种微技能(microskills),而其中涉及预测能力的约占50%。Corder(1985)指出:“预测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运用和学习的基本技巧,是理解口头语言的主要程序。”由此可见,预测能力是听力训练中的重要一环,它在理解口头语言中起重要作用。合理地运用预测技巧可以减少记忆负荷,缩小搜索范围,提高听的效率;可以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合乎逻辑的猜测、分析、推理,起到漏一补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降低难度,消除紧张心理,增强自信心,进行准确理解。
  1)根据图表、题干等进行预测。与新编初中英语教材及与其配套的同步听力习题里配备了大量的图画、表格等,这些往往比文字更为直观地反映了听力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某些细节,在听之前教师引导学生预览,并根据图表等进行提问或让学生口头谈论,发挥想象,猜想可能会发生的事。这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认知结构进行合理预测,同时也将听和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七(上)Unit 3听力材料的标题是“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s”,通过预览表格三个栏目Activity,Time,Place,学生很快将注意力集中到有关重点信息上,有助于准确理解中心内容。另外,还可以根据题干进行预测。如:A.6:30,B.6:00,C.7:00,D.6:40。从题干中立刻可以推出此题是问某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学生对许多内容做到了未卜先知,当听力正式开始时,他们就会情绪高涨,全神贯注,来证实自己的联想与预测的正确性,并及时加以补充,加深对所听内容的理解。

  2)根据语境进行预测。语言交际离不开语境。比如:在学校,常出现教师和学生的谈话,谈论的内容通常为学习、考试、作业等问题;在医院,常出现医生和病人的谈话,谈论的内容多为病情、治疗、健康等问题;在机场,常出现旅客与服务员或旅客之间的谈话,谈论内容通常为航班的班次或起飞时间等问题。在听力过程中根据所听内容判断所处语境,再借助语境不断地进行预测、推断、假设、否定、明确直至肯定,进而完成推理过程。《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
  3)根据信号词、关联词等进行预测。当预测职业或谈话人之间关系时,如果听到“What cam I do for you,sir/madam?”或“Can I help you,sir/madam?”时,可排除谈话者是夫妻、师生、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而可以预测对话双方关系是shop assistant and customer或patient and doctor。如果听到dad,mum,sister,brother等词时,则可以预测谈话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再如,在对话中A:Would you like to see a film this evening,Jim?B:Yes,I’d love to.But I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 do.不少学生刚听了前半句,就选择了“Jim will see a film this evening.”这一答案。然而,教师若平时注意培养学生预测能力,提醒他们留意句中关联词,学生就会在听到but一词后便立即联想到这是表示另外的意义:“Jim will do his homework this evening.”
  4)听后的预测活动。由于预测活动贯穿听力理解全过程,因此,即便听力活动已经结束,学生大脑仍应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听完课文,学生还应前后联系,利用后面听到的信息来补充前面信息中有疑问和漏听的信息。同时,还可以对前面的预测加以分析、推理、修正,以便准确地理解全文。
  4.培养良好的听力心理素质。听的理解过程,是一个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告诉我们,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或厌倦的状态时,易产生对抗心理。简言之,就是当学生的情绪有较大波动时,是很难听懂任何东西的。初中生的心理控制能力已有较大发展,但同时他们又有心理特点可塑性强的特点。所以帮助学生做好听的心理准备是很有必要的。一般说来,学生在听前有两种不正确的心理:一种是过于自信。这一般存在于少数听力较好的学生中,他们往往在听简单内容时掉以轻心,粗枝大叶,甚至连题目末听完就选出答案;而在听较难内容时又显得异常焦躁不安。另一种是缺乏信心。这大多数存在于听力较差学生当中,他们往往觉得听力非常难,在听的过程中难以进入角色,一听就怕,越怕越听不懂。对待前一种学生,主要应持批评态度,要求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戒骄戒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对待后一种学生,教师应多加鼓励,尤其是对起点较低的学生,要多鼓励他们试着去听、去尝试,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听力水平就会逐步提高。
  三、听力训练中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1.只听不讲。这里的讲是指教师的讲解,即必要的指导。有时因课时紧、赶进度,听力训练走过场,只是放录音,然后核对答案,在学生疑问这处不提供必要的指导,学生的听力很难有很大突破。听前应有个准备阶段(warming-up),教师应介绍相关背景知识,激活有关听力材料的非语言信息,或传授一定的听力技巧;听后应了解学生的听力情况,并加以点拨;此外还应作必要的总结。
  2.只听不说。在平时听力训练中往往急功近利,为练习而练习,仅仅得出答案,选对A、B、C,就算完成任务了。这样不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因为学生往往只关注与题目有关的部分,没有认真听其他内容。所以,让学生在听力训练中也要开口说,将听说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听说能力。说主要指学生听了某篇对话或短文后,再用自己的话将短文大意用英语复述出来,或将某些句子背诵出来。它是培养学生“听是懂、记得住、说得出”的一种综合性训练方法。这种形式的训练应从学生学习英语课文时开始。在训练过程中,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复述或回答问题,也可让学生听录音后,以口述形式改写短文。当然,必要时也要进行个别词句翻译。如谚语“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时)”,很多学生由于从未见过,尽管每个单词都认识,但他们还是容易将之译为“每条狗都有他的一天”。
  3.每字必究。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遇到生词,一直想回忆或猜测其意,结果影响了心情,甚至影响了整篇的理解。在正常口语包含大量的冗余现象(redundancy),错过个别单词(关键词除外)不一定影响整体意义的理解,大多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出其意义。因为听辨语音要经过合成―分析―合成―分析的过程,到了听辨连续性语音时,所合成、分析的语音单位会扩大到句子结构的听辨,所以不必一定弄清每音、每词。遇到生词或漏词,要懂得跳过去,继续捕捉下面的信息,否则会因跟不上语速而漏听。
  4.边看边听。现在听力训练书本都配有录音原稿,有些学生喜欢一边看原稿一边听,自我感觉良好,都能听懂,实际上这样做是不科学的。听力是一个通过听觉输入信息的过程,如果再辅以视觉信息,势必影响到听觉获取信息能力的训练。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或听力练习时,听录音时都应要求学生不看课本,除非是让学生跟读的时候。
  总之,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听力方面存在的障碍,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训练方案。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还要根据进展情况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对训练方案作必要调整。这样,学生的听力一定能够逐步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91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