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民主氛围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秀兰
摘要:弘扬人的主体性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新一轮“课改”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营造学习的氛围,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营造氛围;培养;自主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062-01
传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唱主角的始终是教师,教师是课堂的上帝和主宰。而学生只是教师的配角,是知识的奴隶。忽视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残酷扼杀和戕害了学生的心灵。我们认为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至关重要。
一、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彻底打破“应试教育”中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要充分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作好铺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教学行动上去研究学生,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要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
教师必须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通过“爱”搭建起师生和谐关系的桥梁,使师生的关系处在关爱,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视老师为自己的朋友,教学工作中才能推动师生关系的发展、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把时间还给学生。对学生放心、放手,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经历感受,独立支配材料。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应占课时的五分之二,而学生的主体应占课时的五分之三。展现师生交往互动,教与学双方的思维交叉,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真正尝试探究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二、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发展自己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的导游,要主动把自己溶化在学生中,不可惟我独尊,搞一言堂。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没有学生参与就没有课堂氛围。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对学生的发言或回答不要求全责备,应坚持课堂教学中的容错原则。
尊重学生是营造和谐民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教者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允许学生向老师提出质疑,要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以同等的发表见解或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偏袒尖子生也不歧视后进生,教师要倾听学生发表意见或回答问题,面带微笑注视发言者,可处领首致意。“卡壳”是用目光给予鼓励,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回答中可取部分加以肯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要轻易打断学生发言,即使是错误的回答也不要马上否决,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我改进或通过其他方式予以纠正,做到“延迟判断”。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决不能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更谈不上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国际教育界认为“学习应当是一个以学习者和积极主动为基础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应当是一个不断取得能力的过程”。这种新的学习观的核心思想是要用充分发展学习者的主动精神和主体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引”的得当,“放”的要彻底。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者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思考,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使每一个学生进入思考状态。同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于争辩,敢于反驳别人意见,培养其挑战性。只要教师有意识加以引导,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灌输者,而是主动学习的探求者,学生的创造才会像泉水般地涌现。
发挥小组合作意识,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通过小组协作、交流等方式来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在相互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及合作的益处。无论小组汇报还是集中发言,可以不举手,想说站起来就答,无论回答是否全面,教师都给与肯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都能大胆思考,大胆质疑。学生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中沟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