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爱兰

  教学的本质不是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德・第斯多惠
  
  在高考“指挥棒”的牵引下,在重高考重分数重眼前利益的驱动下,在“语文不就是说话吗”的嘲讽中,语文渐渐远离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于成了可有可无的副课,这不能不使我们语文老师有一种悲从中来的感觉!
  不可否认,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科技时代”,然而当我们享受着科技带给我们的种种便利与惊喜的同时,整个社会的人文精神却经历着史无前例的考验与嬗变。在我们享受着舒适的物质生活时,我们时代的人文精神更需要我们的审视与深思。在当今科技时代,人文精神与科学技术的融合才是科学的发展观,才是有利于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巴金说过,“文学就是要教人学会真、善、美”,而我们也要说,语文的功能之一也是要教人学会真善美!“语文天生重要”,如果学生们能够充分认识这一点,语文不仅只帮我们读书识字,走入知识殿堂;它也在不断地培养着我们的情感和意志。作为有情感、意志和理性的人,光有知识和技术是远远不够的。
  要让学生真正走出传统的、狭隘的偏见,让语文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乃至他们的生命,语文教师肩上的担子并不轻,而且这也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尽管如此,我们仍有信心让学生接受并爱上语文,因为我们有科学的方法与技巧,从细微处着手,从点滴中做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并改变一切!
  (1)语文教学应切实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科学的教学观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的发展是语文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了解、关注、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与共性需要,是教师要关注研究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学生调研的方式切实了解学生内在需求,据此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更要关注认知需求,只满足学生情感需求的课堂会偏离教学目标。另外,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策略、良好的课堂行为上的习惯养成,最终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才是真正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2)真正重视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评价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课堂评价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业、行为、听课状态、课堂表现等做出的评价。它是师生之间知识的沟通与反馈和师生间情感交流与互动的重要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积极思维以及培养和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素质教育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学会如何正确使用课堂评价是每个基础教育者的首要任务。
  (3)消除偏爱,树立博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注意力的分配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教师来说,在课堂中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虽然教师也尽力这样做了,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偏爱仍然存在!诚然,那些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仔细认真、成绩突出的学生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偏爱,因为有时他们就是我们劳动成果的最好明证。相反,那些成绩不理想还要调皮捣蛋的学生总让人有敬而远之之感。所以,作为教学主体的双方都要学会接受课堂上存在教师偏爱学生这个事实,且要坦然面对。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教师课堂上对学生的偏爱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影响。它不仅损害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损伤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影响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团结互动。因此,我们有必要审视和讨论课堂上教师偏爱学生的问题。社会现实、教师的独特角色和语言的学习规律都要求我们平等、公正地对待班级中的每个学生。
  从孔子开始,我们教师的职业底线就是“有教无类”。因此,身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教师要学会爱护学生、洞察学生心理,满足学生的正常需要,不能漠视和冷落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要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不能将个人好恶在学生面前表露出来,或人为地将学生分为ABC区别对待。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教师要正确地对待学生的考试成绩,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做到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不能只依据学生的成绩剥夺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我们应努力做到从对少数学生的偏爱转向对所有学生的博爱,由发现某个学生的闪光点到寻找每位学生的闪光点。我相信:爱能创造一切!
  只要我们的语文教师能真正切实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重视语文课堂评价与效果,真正爱护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关爱他们的身心,我们相信,语文一定会融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6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