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教育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治水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使学生的心灵进一步得到升华,他的教育就像春雨似的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起点,因此,小学教师必须以育人为己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育人思路,以培养人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是一个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时代,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全球化市场的形成,人类的未来和国家的繁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依赖于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将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决定因素。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和需要,教学要有所创新,因为创新意识对于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过去,应试教育只重视少数及个别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更多的学生,即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措手不及,处于被动地位,给整个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所以,在21世纪的今天,大力提倡和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育中都得到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以一定的影响,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并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各育中获得全面发展,学有特色,是一种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作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不仅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储备,而且要直接参与到各方面的事业建设,因为素质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而紧密地联系着的。教师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人,首先要充分地认识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促进教育与经济发展,以改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经济的持续发展与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有着紧密的联系,需要整个民族的素质得到提高。要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邓小平同志指出:“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的智力和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就有,它是通过后天的教育来获得的。它以学生为主体,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如多让学生去读读、写写、画画,分小组讨论,发表议论,各抒己见;在交流时畅所欲言等,多让他们从中参与,由被动转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同时,还要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类的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教育者通过自己的意志,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育获得全面发展,拓展思维、增强技能。知识就是后人对前人经验的总结。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知识便萌发在人类的智慧之中。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到高度文明的今天,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无不显示出知识的巨大作用,人类获得了知识,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加快人类走向文明的步伐。
无论是哪一学科,或开展什么活动,都要从教育的角度去考虑,要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拓展思维为出发点,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使之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通过教育,一个目不识丁的孩子,能成为一个高水平、高素质的社会成员,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从而加深他们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互助,学会体贴和关心他人,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富有觉悟、富有理智、富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义新一代。为构建一个和谐社会,需要全民的齐心努力、和睦相处,学生也不例外。
总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师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做到举一反三,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融会贯通,让学生充分地开发智力的空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72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