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创新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冉如益
摘 要:语文教学中创新,应从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连动性和多向性出发,它是语文新课改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创新思维;语文教学;运用
语文教学的创新思维,不是墨守成规,而是推陈出新,它是新课改的核心内容,在语文教学中,离不开创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有目的地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教学上和独立于生活中的独立性是不同的,在教学中它是创
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体现学生自我独立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体现出自我意识,能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
教师的课堂要有创新。教学中要让学生敢于尝试,敢于提问,摒弃古板教学方法。
为学生设疑,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已成为定论的东西产生怀疑。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所以,学生的进步是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
激发探索问题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能力,从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出发。
教给方法。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外,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感悟内容,对文章的好词好句都要加以识记,并对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予以肯定,与他们共同探讨,得出结论。
二、有意识地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培养学生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感,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思维连贯起来。
观察感知,积累运用。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从实物、图片、影片等方面入手,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善于将观察到的用于课文的理解和作文的训练当中,提高学生阅读和作文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发展。
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好动脑动手是学生的一大特点,要好好利用这一特点,把学生的好动全部运用于课堂的探究中。动脑动手的学生才会发现新问题,才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多指导学生阅读,多积累知识,让他们对所发生的事物有一个想象空间,多指导他们进行探究性的课题活动,使学生的兴趣变为一种动力。
三、有规律地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学生的思维一直伴随在课堂中,在教学中,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利用思维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另一个方面,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受周围环境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积极的一面,努力克服思维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适应环境,开阔视野,学生“一个问题多种分析”。
鼓励学生寻求不同的方法完成问题;鼓励学生就同一问题或思想,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如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教师可问:“为什么各个人画的杨桃不一样呢?”学生当然得出的结果是不同的。有的说,是因为有的同学不会画;有的说,是因为他们坐的方位不同……这正是多向思维的反映,也就是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才学到知识,学会如何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
布置一些答案不唯一的练习。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应试教育而生搬硬套地把课文中只有固定答案的题目布置给学生做,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而且与素质教育不相符合。所以,从创新思维来看,布置给学生一些课外题目时,一定要有吸引力,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也就达到增大课外阅读量的要求。
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中,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只要在学生的独立性方面下工夫,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习惯,启发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多彩的语文创新思维课就能得到充分体现。
(作者单位 贵州省望谟县复兴镇第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2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