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松林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其中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是教师一直追求的,而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科时,如果能尝试着自主学习,那将会学得更轻松,并且也可以运用到其他学科当中去。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给方法;创设情境;创造氛围;联系生活
学习方式一般有两种,接受和自主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其基本特征为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在自主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其基本特征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价值,彼此相辅相成。但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学生一味地被灌输很多知识,从而忽视了发现和探究,渐渐的淡化了思维,学生学习也缺乏乐趣和热情。而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所以就进行了新课改,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是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在教学中,本人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理解运用知识、探究创新的能力。
一、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1.设定自己的目标并制订学习计划。在设定目标后,将目标分成几个可以实现的小目标,然后为每一步的小目标规定切实可行的期限,这有点类似于远征,通过一步一步地走,最终到达目的地。每走完一段路,离目标更近,自信心也就更强。
2.多问。不要害怕问,应当使提问成为习惯。事实上,人们通常都喜欢帮助别人,喜欢被别人问及自己的专长。经常与同学联系沟通,遇到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集中到一起,与同学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3.学会更快、更好、更轻松地阅读。如果找到了重要信息,那么停下来,用记号标出重要信息,或者把要点写下来,养成勤动笔写笔记的习惯。读完书后,努力想想所学的内容,想想他们之间各种各样的关联。
4.结合自己所做的笔记,经常进行复习和回忆。尽可能将所学的东西应用于实践。将已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讲述给同学或其他人,请他们进行校正。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从教一段时间后,发现前辈们说的一句话,现在听起来感触很深,“亲其师,信其道”。
在对待学生的时候,不管是优生还是后进生都给予微笑。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
给每一个学生以赏识,赏识他们的每个闪光点;把平等带到课堂,知心朋友般地交流感情,探求真知。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例如,在课堂中,假如教师某个问题有差错了,字写错、念错了,倒不如允许学生可以指正,而不是自己高高在上,“一言九鼎”。虽然只是小事一桩,倒也可以拉进师生距离。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就要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尤其是具有思维价值的地方,不要作过细、过多、过早的铺垫。要充分发挥学生各感官的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和实验,做到:特征让学生观察,规律让学生发现,实验让学生操作,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寻找,定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愿意并能够参与每节课的学习全过程,这样能促进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达到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比如在选修三中基因工程的过程时,因为这个过程不可能在学校做,但是我们可以来模拟其中的一些步骤,准备好剪刀、透明胶带、纸(事先准备好打印好的含有目的基因的DNA、运载体中部分DNA序列),接下来学生就可以按照书上所描述的模拟了,限制酶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切开,将运载体和含有目的基因DNA,在特定位点之间用剪刀(模拟限制酶)剪开,接下来就用胶带模拟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末端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连接在一起,这样就模拟了基因工程中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在完成该模拟的过程中,学生更深刻地去体会这些抽象的过程,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积极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力最重要的源泉,是推动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探求真理最强烈的情感活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有时也会一直用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现象或话题来阐述生物知识,比如在讲生物的变异――基因重组时用到“一猪生十仔,连母十个样”,还有在讲条件反射时讲到“望梅止渴”等等。这些现象和话题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动力基础。
现行的新课改生物教材中设计的许多学生活动内容均与生活实验密切相关。如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果酒果醋的制作等等这些活动的内容与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只不过原来不作为科学探究的问题,现在作为探究活动后必然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自主的学习。
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新课程改革是一条没有终点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必须孜孜以求,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才能获得不断的进步。助人自助,当学生慢慢地学会自主学习的同时,我们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作者单位 浙江省兰溪厚仁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673.htm